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期末调研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6845026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6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期末调研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期末调研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期末调研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期末调研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期末调研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期末调研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2018-2019学年高一上期末调研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 2018-2019 学年高一上期末调研考学年高一上期末调研考 试数学试题试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共 60.0 分) 1.直线的倾斜角是 = 3() A. B. C. D. 30 45 60 90 【答案】C 【解析】解:设直线的倾斜角为 ,则, = 3 = 3 , 0 ,180) = 60 故选:C 利用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即可得出 本题考查了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属于基础题 2.在下列图形中,可以作为函数的图象的是 =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作直线与曲线相交,由函数的概念可知,定义域中任意一个自变量

2、= 对应唯一的函数值, 是 x 的函数,那么直线移动中始终与曲线至多有一个交点, = 于是可排除,A,B,C 只有 D 符合 故选:D 令直线与曲线相交,由函数的概念可知,直线移动中始终与曲线至多有一个交点 = 的就是函数,从而可得答案 本题考查函数的图象,理解函数的概念是关键,即定义域中任意一个自变量对应唯一 的函数值,属于基础题 第 2 页,共 11 页 3.圆心为点且过点的圆的方程是 (3,4)(0,0)() A. B. 2+ 2= 252+ 2= 5 C. D. (3)2+ (4)2= 25( + 3)2+ ( + 4)2= 25 【答案】C 【解析】解:由题意,设圆的方程为, (3)

3、2+ (4)2= 2 过点 (0,0) 2= 25 所求圆的方程为 (3)2+ (4)2= 25 故选:C 先假设圆的方程,再利用过点,即可求得 (3)2+ (4)2= 2(0,0) 本题的考点是圆的标准方程,主要考查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属于基础题 4.下列函数图象中,不能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根据零点存在定理,对于 D,在零点的左右附近,函数值不改变符号, 所以不能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 故选:D 根据零点存在定理,对于 B,在零点的左右附近,函数值不改变符号,即可得出结 论 本题考查零点存在定理,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基

4、础题 5.下列函数中,定义域为 R 且为增函数的是 () A. B. C. D. = 3 = 3 = = 1 【答案】A 【解析】解:根据题意,依次分析选项: 对于 A,为幂函数,其定义域为 R 且为增函数,符合题意; = 3 对于 B,为指数函数,其定义域为 R 但为减函数,不符合题意; = 3= (1 3) 对于 C,为对数函数,其定义域为,不符合题意; = (0, + ) 对于 D,为反比例函数,其定义域为,不符合题意; = 1 | 0 故选:A 根据题意,依次分析选项中函数的定义域以及单调性,综合即可得答案 本题考查函数的单调性的判断,关键是掌握常见函数的定义域以及单调性,属于基础 题

5、 6.函数的图象大致为 = (1 2) |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函数是偶函数,当时,函数的图象是减函数,函数 = (1 2) | 0 = (1 2) 的值域, 0 0 1)() A. B. (2) = 2()(2) = () + (2) C. D. (1 2) = ()(2)(2) = 2() 第 4 页,共 11 页 【答案】D 【解析】解:函数是,且的反函数, = () = ( 0 1) , () = , (2) = 2 = 2 + = () + (2)(2) = 2= 2 = 2() , (1 2) = ( 1 2) = 2 = ()(2) 故 D 是错

6、误的, 故选:D 先求出,再根据对数的运算性质判断即可 () = 本题考查了反函数的定义和对数函数的运算性质,属于基础题 9.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侧面积是 ( ) A. 4 B. 6 C. 8 D. 10 【答案】C 【解析】解:由已知可得该几何体为圆柱, 且圆柱的底面直径为 2,高, = 4 即圆柱的底面半径, = 1 故该几何体的侧面积 = 2 = 8 故选:C 由已知中的三视图可得该几何体是一个底面半径为 1,高为 4 的圆柱,代入圆柱的侧 面积公式,可得答案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由三视图求面积,其中根据已知中的三视图分析出几何体的形状 及底面半径,高等几何量是解答的关键

7、 10. 已知幂函数在上单调递减,则 m 的值为 () = (21)1(0, + )() A. B. 2C. 或 2D. 112 【答案】A 【解析】解:幂函数在上单调递减, () = (21)1(0, + ) , 21 = 1 1 1 ? () = ()() 点个数为 () A. 1B. 2C. 3D. 4 【答案】C 【解析】解: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做出与图象如下图: ()() 由图可知,与图象有三个交点 ()() 故选:C 在同一坐标系中分别作出与图象,由图象分析交点个数 ()() 函数的零点存在性问题常用的办法有三种:一是用定理,二是解方程,三是用图象 12. 设 l,m 是两条不同的直

8、线, 是一个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若,则B. 若,则 / C. 若,则D. 若,则 / / / 【答案】D 【解析】解:由 l,m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 是一个平面,知: 在 A 中,若,则 l 与 相交、平行或,故 A 错误; 在 B 中,若,则 l 与 m 相交、平行或异面,故 B 错误; / 在 C 中,若,则或,故 C 错误; / / 在 D 中,若,则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得,故 D 正确 / 故选:D 第 6 页,共 11 页 在 A 中,l 与 相交、平行或;在 B 中,l 与 m 相交、平行或异面;在 C 中, 或;在 D 中,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得 / / 本题考

9、查命题真假的判断,考查空间中线线、线面、面面间的位置关系等基础知识, 考查运算求解能力,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是中档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0 分) 13. 设集合,则_ = | 【解析】解:, 3 (0,1)2 1 3 1 1 2 故答案为: 根据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性质分别判断 a,b,c 的取值范围进行判断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值的大小比较,结合指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判断 a,b,c 的范围是 解决本题的关键 16. 已知圆与圆内切,且圆的 1 : 2 + 22 + = 02:( + 3)2+ ( + 3)2= 361 半径小于 6,点 P 是圆上的一个动点,则点 P

10、到直线 l:距离 1 5 + 12 + 8 = 0 的最大值为_ 【答案】2 【解析】解:根据题意,圆 C:化为标准方程为 2+ 22 + = 0 ,其圆心为,半径, (1)2+ 2= 1(1,0) = 1 , |12| = 42+ 32= 5 又由圆与圆内切,且圆的半径小于 6,则有,解可得, 121 6 1 = 5 = 0 圆心到的距离, 1(1,0) 5 + 12 + 8 = 0 = |5 + 8| 25 + 144 = 1 点 P 是圆上的一个动点,则点 P 到直线 l:距离的最大值为 1 5 + 12 + 8 = 0 ; 1 + 1 = 2 故答案为:2 根据题意,求出圆的圆心与半径

11、,求出两圆的圆心距,根据两圆内切求出 m 的值, 1 求出圆心到的距离,结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分析可得答案 1(1,0) 5 + 12 + 8 = 0 本题考查直线与圆方程的应用,涉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根据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求 出 m 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基础题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0.0 分) 17. 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 + 2 = 0( ) 若直线 l 与直线 :垂直时,求 a 的值; (1) 1 2 + 2 = 0 若 l 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求 l 的方程 (2) 【答案】解:直线 l 与直线 :垂直, (1) 1 2 + 2 = 0 , 2 + 1 = 0

12、解得 = 1 2 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当时,当时, (2) = 0 = 2 = 0 = 2 则, 2 = 2 解得或, = 1 = 2 故直线 l 的方程为或 + + 1 = 02 + = 0 【解析】根据两直线垂直的关系即可求出, (1) 求出直线的截距,解得即可 (2) 本题考查了直线和垂直和直线的截距,属于基础题 18. 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 ABCD 为正方形,平面平面 ABCD, ,E,F 分别为 AD,PB 的中点 = = 2 求证:平面 ABCD; () 求证:平面 PCD; ()/ 求四棱锥的体积 () 第 8 页,共 11 页 【答案】解:()PEAD 又平面 PAD平面 ABCD,平面 PAD平面 ABCD=ADP平面 PAD PE平面 ABCD; ()取 PC 的中点 H,连接 DH,FH, 在三角形 PCD 中,FH 为中位线,可得 FHBC, FH= BC, 1 2 由 DEBC,DE= BC, 1 2 可得 DE=FH,DEFH, 四边形 EFHD 为平行四边形, 可得 EFDH, EF平面 PCD,DH平面 PCD, 即有 EF平面 PCD ()PAPDPA=PD=2AD= 2 PE平面 ABCD, VP-ABCD= 1 3 = 1 3 2 2 2 2 2 8 2 3 【解析】()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