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文科数学试卷(解析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6845023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7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龙岩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文科数学试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福建省龙岩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文科数学试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福建省龙岩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文科数学试卷(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福建省龙岩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文科数学试卷(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福建省龙岩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文科数学试卷(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龙岩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文科数学试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龙岩市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文科数学试卷(解析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龙岩市连城一中福建省龙岩市连城一中 2018-2019 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二 次月考文科数学试卷次月考文科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共 60.0 分) 1.命题“如果,那么”的逆否命题是 2+ 2 2() A. 如果,那么B. 如果,那么 0 0 () 2() 0 【答案】A 【解析】解:由,所以, + 0 0 0 0 因为,所以 0 B.当时,不成立 02 2 D.当时,不成立 () 0 故选:A 由条件,且,可知,然后利用不等式的性 + 0 0 0 0 0 0 = 45 或, = 60 120 满足条件的三角形有 2 个,即 = 2. = 4 故选:

2、A 根据正弦定理求得,进而求得 C,则 m 的值可求,进而求得的值 本题主要考查了正弦定理的应用 应用熟练记忆并灵活运用正弦定理及其变式 . 4.已知命题 p:,;命题 q:,则下列结论正 0 0=2 2 + 1 0. 确的是 () A. 命题是假命题B. 命题是真命题 C. 命题是真命题D. 命题是真命题 () ()() () 【答案】C 【解析】解:命题 p:因为,故不存在,使,命题 p 为假; 1 1 =2 命题 q:,故,都有为真 = 14 = 3 0 ,命题是是真,命题“”是假命题,命题是真命题,命题是 () () 假命题 () () 故选:C 首先判断命题 p 和 q 的真假,再利

3、用真值表对照各选项选择 命题 p 的真假有正弦函数 . 的有界性判断,命题 q 的真假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只需看 本题考查命题和复合命题真假的判断、正弦函数的有界性及二次函数恒成立等知识, 属基本题型的考查 5.设等差数列前 n 项和为,若,则当取最小值时,n 1= 93+ 5= 6 等于 () A. 5B. 6C. 7D. 8 【答案】A 【解析】解:由题意,由可得 3+ 5= 64= 3 又,故,解得 1= 93 = 41= 6 = 2 故有 = 1+ (1) = 211 令,可解得,由此知,数列的前五项为负项 0 5.5 故取最小值时,n 等于 5 故选:A 由题意,可根据,解出数列的公差

4、,从而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 1= 93+ 5= 6 求出所有负项的个数,即可得出取最小值时,n 所取的值 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和与通项,研究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的最小值,常用的方法是找 出所有的负项,即可得到和的最小值,本题属于基础题,难度较低 6.若关于 x 的不等式的解是或,则关于 x 的不等式 2+ + 1 2 的解是 2 + 0() A. 或B. 1 2 2 2 1 2 则,且, 0 25 2 + 1 0, 0) (2, 3) 在抛物线的准线上,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2= 4 7() A. B. C. D. 2 3 2 4 = 1 2 4 2 3 = 1 2 21 2 28 = 1 2 2

5、8 2 21 = 1 【答案】B 【解析】解:由题意, = 3 2 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在抛物线的准 2= 4 7 = 72= 4 7 线上, , =7 , 2+ 2= 2= 7 , = 2 =3 双曲线的方程为 2 4 2 3 = 1 故选:B 由抛物线标准方程易得其准线方程,从而可得双曲线的左焦点,再根据焦点在 x 轴上 的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渐近线方程,得 a、b 的另一个方程,求出 a、b,即可得到双曲 线的标准方程 本题主要考查双曲线和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属于基 础题 9.实数 x,y 满足若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 4,则实数 a 的值为 1 (

6、 1) 0 ? = + ( ) A. 4B. 3C. 2D. 3 2 【答案】C 【解析】解: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则 z 表示直线的纵截距 = + 做直线 L:,然后把直线 L 向可行域平移,结合图象可知,平移到时, + = 0(,) z 最大 此时 = 2 = 4 = 2 故选:C 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将目标函数变形,判断出 z 表示直线的纵截距, = + 结合图象,求出 k 的范围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将目标函数赋予几何意义 10. 若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交于不同的两点,则 k 的取值范围是 = + 222= 6( ) A. B. C. D.

7、( 15 3 , 15 3 )(0, 15 3 )( 15 3 ,0)( 15 3 ,1) 【答案】D 【解析】解:渐近线方程为,由消去 y,整理得 = = + 2 22= 6 ? (21)2+ 4 + 10 = 0 设的两根为, (21)2+ 4 + 10 = 0 12 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交于不同的两点, = + 222= 6 , 1+ 2= 4 21 0 12= 10 21 0 ? 0 ? 15 3 0) 交椭圆 E 于 A,B 两点,若,点 M 到直线 l 的距离不小 34 = 0| + | = 4 于 ,则椭圆 E 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4 5() A. B. C. D. (0, 3

8、2 (0,3 4 3 2 ,1)3 4,1) 【答案】A 【解析】解:设为椭圆的左焦点,连接,则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4 = | + | = | + | = 2 = 2 取,点 M 到直线 l 的距离不小于 ,解得 (0,) 4 5 |4| 32+ 42 4 5 1 = =1 2 2 1 1 22 = 3 2 椭圆 E 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0, 3 2 故选:A 如图所示,设为椭圆的左焦点,连接,则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得 取,由点 M 到直线 l 的距离不小于 ,可得 4 = | + | = | + | = 2.(0,) 4 5 ,解得再利用离心率计算公式即可得出 |4| 32+ 4

9、2 4 5 1. = =1 2 2 本题考查了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及其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不等式的性质,考 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0 分) 13. 已知等比数列中,则的前 5 项和_ 1+ 2= 9123= 275= 【答案】 93 8 【解析】解: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可知, 123= 3 2= 27 , 2= 3 , 1+ 2= 9 , 1= 6 = 2 1 = 1 2 则的前 5 项和 5= 1(15) 1 = 6(1 1 25) 11 2 = 93 8 故答案为: 93 8 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及,可求,进而可求,q,代入到等比数列的求

10、和 123= 2721 公式即可求解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比数列的性质及求和公式的简单应用,属于基础试题 14. 某人朝正东方向走 x 千米后,向右转并走 3 千米,结果他离出发点恰好千 150 3 米,那么 x 的值为_ 【答案】或 32 3 【解析】解:, = = 3 =3 = 30 由余弦定理得: 2= 2+ 22 , 3 = 2+ 92 3 30 解得:或 = 2 3 =3 故答案为:或 32 3 出图象,三点之间正好组成了一个知两边与一角的三角形,由余弦定理建立关于 x 的 方程即可求得 x 的值 此题考查了余弦定理,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熟练掌握 余弦定理是解本

11、题的关键 15. 已知 F 是双曲线的右焦点,P 是双曲线右支上的动点,则 2 4 2 12 = 1 (1,4) 的最小值为_ | + | 【答案】5 【解析】解:是双曲线的右焦点,P 是双曲线右支上的动点 2 4 2 12 = 1 (1,4) 而 | + | | = 5 当且仅当 A、P、三点共线时等号成立 故答案为:5 根据求得答案 | + | | = 5 本题考查了三点共线,距离公式,属于基础题 16. 双曲线的离心率为,双曲线的离心率为,则的最小值 2 2 2 2 = 1 1 2 2 2 2 = 1 21+ 2 为_ 【答案】2 2 【解析】解:, 1= 2= , 1 2 1 + 1

12、2 2 = 1 ,时,取等号 , 12 2 1+ 2 212 2 2(1= 2 ) 的最小值为 1+ 2 2 2 故答案为:2 2 分别求出双曲线和它的共轭双曲线的离心率,然后利用双曲线的性质探索的最 1+ 2 小值 求出和之后,根据 a,b,c 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用均值不等式推导的最小 121+ 2 值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0.0 分) 第 8 页,共 12 页 17. 已知集合, = | = 23 2 + 1, 3 4,2 = | + 2 1 求集合 A; () 若 p:;q:且 p 是 q 的充分条件,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 () 【答案】解: , ( ) = 23 2 + 1 = ( 3 4) 2 + 7 16 , 3 4,2 , 7 16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