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区)2018中考化学 第1篇 考点聚焦 第16讲 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44334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地区)2018中考化学 第1篇 考点聚焦 第16讲 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河南地区)2018中考化学 第1篇 考点聚焦 第16讲 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河南地区)2018中考化学 第1篇 考点聚焦 第16讲 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河南地区)2018中考化学 第1篇 考点聚焦 第16讲 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河南地区)2018中考化学 第1篇 考点聚焦 第16讲 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地区)2018中考化学 第1篇 考点聚焦 第16讲 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地区)2018中考化学 第1篇 考点聚焦 第16讲 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课件(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单元 溶液,第16讲 溶液的形成及溶解度,一,几,均一,稳定,混合,均一,稳定,混合,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浓硫酸,NaOH,NH4NO3,NaCl,乳化,油滴,大油珠,稳定,【特别提醒】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是蓝色,高锰酸钾溶液是紫色等。 溶液中溶质不一定只有一种,但溶剂只有一种。 能与水反应的物质放入水中时,如果生成物是可溶的,则生成物为该溶液的溶质,如CaO溶于水时,溶质为Ca(OH)2,含结晶水的物质溶于水时,结晶水作溶剂,如CuSO45H2O溶于水时,溶质是CuSO4,而不是CuSO45H2O。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既与溶质性质有关,又与溶剂性质有关。 影响物质溶解速

2、率的因素有温度、颗粒大小以及是否搅拌等。,温度,不能,温度,还能,不能,继续,【温馨提示】浓、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对于含不同溶质的溶液,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反之亦然;但对于同种溶质来说,在一定温度下,其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要浓。,1固体溶解度 (1)概念:在_下,某固态物质在_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影响因素 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外因:温度。a.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如_。 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_,如_。 c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如_。,一定温度,100 g,升高,

3、KNO3,较小,NaCl,降低,Ca(OH)2,(3)溶解度曲线,2气体溶解度 (1)在压强为_和一定_时,气体溶解在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_。 (2)影响因素 内因:_的性质。 外因:随温度升高而_,随压强增大而_。,101kPa,温度,气体体积,气体和溶剂,降低,增大,1降温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_的物质。 2蒸发溶剂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_的物质。,较大,很小,命题解读溶液的形成是化学中考常见的考点,主要以文字叙述的形式在选择题中考查。命题点有:溶液的判断以及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 【例1】(2016,雅安)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石灰石 C

4、面粉 D植物油 【方法指导】解答此类题主要抓住溶液为混合物、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基本特征。,A,对应练习 1(2016,重庆)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苏打水 B冰水 C石灰乳 D液氧 2(2015,成都)通常状况下,下列溶液的溶质为液体的是( ) A蔗糖溶液 B酒精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澄清石灰水,A,B,命题解读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的判断主要以文字叙述或图片的形式在选择题中考查。 【例2】(2016,永州)在装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以下物质,其中形成的溶液温度降低的是( ) A生石灰 B氢氧化钠 C氯化钠 D硝酸铵 【方法指导】记住几种代表性的物质溶于水时是吸热还是放热是解决此类题的

5、关键。,D,对应练习 1(2016,常德)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 A蔗糖 B氯化钠 C氢氧化钠 D硝酸铵 2(2016,北京)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对比实验、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_。 (2)设计实验、的目的是 _。,C,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特性不同,验证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特性不同,命题解读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是化学中考常见的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主要命题点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转化,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和稀溶液的关系结合考查。 【例3】(2016,荆州)要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小明选

6、择了如下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 加入CaO 加入Ca(OH)2 升高温度 降低温度 A B C D 【方法指导】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都可以把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但改变温度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时要具体分析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C,对应练习 1(2016,淄博)一定温度下,向图I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如图所示,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溶质的质量增加 D溶质的溶解度变大,C,2(2015,乐山)20 时,在三个各盛有100 g水的容器中分别加入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各10 g,充分溶解后,情况如下

7、表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 C升高温度,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会改变 D20 时,甲的溶解度最小,C,命题解读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是化学中考的常考内容,以文字叙述结合三线或两线的坐标曲线图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常考的命题点有:判断某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溶解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判断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趋势;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升降情况判断物质结晶或提纯的方法。,【例4】(2016,河南)如图是甲、乙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 时,乙的溶解度大于 甲的溶解

8、度 Bt2 时,甲、乙饱和溶液 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降低温度能使接近饱和的 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t2 时,75 g甲的饱和溶 液中加入50 g水,可以得到质量分数为25%的溶液 【方法指导】理解溶解度曲线所包含的各方面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同时要掌握溶解度曲线与结晶、浓度的变化相结合的综合运用。,D,对应练习 1(2016,扬州)KNO3与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加水能使NaCl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t1时,KNO3溶液与NaCl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能使KNO3从溶液中结晶析出,B,2

9、(2015,随州)20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均不含结晶水,也不与水反应)两种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 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点表示30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图3中N表示的是乙的溶解度曲线 C图1中甲一定是饱和溶液,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3(2016,海南)25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 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

10、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_。 (2)图2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填“甲”或“乙”)。 (3)图3中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_。,相等,甲,B,1(2014,莱芜)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波尔多液”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食用油溶于汽油,食用油是溶质,汽油是溶剂 C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D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A,2(2015,河南)下表是KCl和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0时,KCl的溶解度大于KNO3的溶解度 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 C40时,5 g KCl中加10

11、g水可得33.3%溶液 D50时,10 g KNO3中加20 g水,充分溶解后再降温到30,有KNO3固体析出,C,3(2016,广安)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 ) A甲中混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 的方法进行提纯 Bt3 时,将甲、丙的饱和溶液降温,甲 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丙不变 Ct2 时,甲、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甲丙 Dt1 时,60 g水中溶解18 g甲可得到其 饱和溶液,C,4(2016,重庆)将质量均为30 g的甲、乙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后,剩余固体物质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

12、而增大 Bt1 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20 g C温度由t2 降低到t1 时,甲溶液析出5 g固体 Da、b、c三点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D,5(2016,南充) 根据下图中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N点的意义是_。 (2)温度为t1 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 (3)将t3 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温度为t2 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ba,bac,6(2015,遵义)溶解度是解决相关问题的重要依据。 .根据上图解决下列问题:(M、N均不含结晶水) (1

13、)温度为_时,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将20 g M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_ g,保持温度不变,向该溶液中再加入10 g水充分搅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t2时,将25 g N加入50 g水中,完全溶解后要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其操作方法是_ _。,t2,65,不变,先加热蒸发部分水,再降低温度t2以下,使固体完全溶解(或先降低温度,再加入N至饱和),.根据下表解决实际问题: 某KNO3样品中含有少量K2CO3,其提纯过程如下: (1)上图中溶液C是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为_g。(结果保留整数),饱和,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