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规划文本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6839671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DF 页数:67 大小:2.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江规划文本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温江规划文本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温江规划文本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温江规划文本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温江规划文本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江规划文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江规划文本(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江区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 年)(暨温江区卫星城总体规划)文本 温江区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 年) (暨温江区卫星城总体规划) 文本 温江区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 年)(暨温江区卫星城总体规划)文本 目目 录录 第一章 总则 . 1 第二章 城市性质、职能与目标 . 3 第三章 人口及用地规模 . 4 第四章 区域城镇体系 . 4 第五章 区域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 7 第六章 区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 7 第七章 区域生态结构规划 . 9 第八章 区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 9 第九章 区域旅游发展规划 11 第十章 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12 第十一章 区域空间管

2、制规划 13 第十二章 区域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5 第十三章 区域环境保护规划 19 第十四章 区域综合防灾及公共安全规划 20 第十五章 城区布局规划 22 第十六章 城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26 第十七章 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27 第十八章 城区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29 第十九章 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 32 第二十章 城区景观风貌规划 34 第二十一章 城区规划控制线 35 第二十二章 城区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36 第二十三章 城区综合防灾及公共安全规划 40 第二十四章 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42 第二十五章 城市旧城区改造规划 42 第二十六章 规划实施措施 44 第二十七章 附则 44 温江

3、区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 年)(暨温江区卫星城总体规划)文本 1 第一章 总则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温江社会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 发展,协调区域各部门及各城镇的建设活动,特制订本规划。 第二条 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8 年) 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006 年) 3.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 112 号) 4.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 119 号) 5. 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 144 号) 6. 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 145 号) 7.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 年) 8. 成都

4、市城乡规划条例 (2012 年修正本) 9. 成都市城镇及村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 (2014 年) 10.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12020 年) 11. 温江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2. 温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 年) 13. 国家、四川省和成都市有关城市规划标准、规范与规定 第三条 规划地位及作用 本规划是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规划,是城市建设 和规划管理的基本依据。编制下层次城乡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以及规划区内的 各项建设活动,应符合本规划。涉及空间布局和城市建设的相关规划,不得违背 本规划的要求。 第四条 规划期限

5、本次规划期为 2014-2020 年,展望至 2030 年。 温江区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 年)(暨温江区卫星城总体规划)文本 2 第五条 城市规划区 城市规划区范围划定为温江区全域,包括柳城街道、涌泉街道、公平街道、城市规划区范围划定为温江区全域,包括柳城街道、涌泉街道、公平街道、 天府街道天府街道 4 街办,及永宁镇、永盛镇、寿安镇、和盛镇、万春镇、金马镇街办,及永宁镇、永盛镇、寿安镇、和盛镇、万春镇、金马镇 6 镇,镇, 总面积为总面积为 277 平方公里。平方公里。 第六条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区域和城区两个层次: 区域指温江区行政区划范围,包括柳城街道、涌泉街道、公平街道

6、、天府街 道 4 街办,及永宁镇、永盛镇、寿安镇、和盛镇、万春镇、金马镇 6 镇,总面积 为 277 平方公里。 城区北至成温邛高速(公平及农科城段北至天乡路-民飞路) ,西至金马河、 东及南至温江区区界,面积约为 89.1 平方公里。 第七条 规划指导思想 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根本,建设资源集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城 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五大兴市” “两 化互动”战略的总体要求下合理调整城市空间和功能;以城乡统筹为主线,产城 一体发展为指导,促进区域协调健康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完善公共 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以保护文脉为目的,建立体系完善

7、、保障有力的文化 传承空间体系。 第八条 规划原则 1. 生态优先原则 保护温江良好的生态本底,稳固区域生态格局,划地生态保护红线,重视城 市建设与生态建设、耕地保护相结合,坚持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注重城市绿地 系统、水域系统的规划。 2. 区域协调原则 合理定位,从区域视角论证温江的职能和地位,正确处理好温江与成都市中 心城区、天府新区及其周边区(市)县的关系,在交通、产业、公共服务设施、 市政基础设施等方面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 3. 远近结合原则 按照近远期结合的原则合理确定开发时序,预留弹性发展空间,保障城市可 持续发展。 温江区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 年)(暨温江区卫星城总体

8、规划)文本 3 4. 城乡统筹原则 重构区域城镇村体系,从产业统筹、资源统筹、设施统筹等方面入手,实现 城乡建设一体化、配套一体化等。 第九条 规划重点 1. 明确发展定位 2. 调整空间结构 3. 构建综合交通体系 4. 制定产业转型升级路径 5. 稳固区域生态格局 第二章 城市性质、职能与目标第二章 城市性质、职能与目标 第十条 城市性质 成都市重要的教育科研基地,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卫星城。 第十一条 城市职能 全国智慧城市和智慧产业示范区,重要的花木交易中心;四川西部旅游交通 枢纽和生态旅游目的地;成都主要的健康休闲产业集聚区和重要的电子信息、生 物医药、食品饮料产业基地;市级医疗、教

9、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主要承接 地。 第十二条 发展目标 将温江建设成为“一座产城一体的产业之城、一座环境优美的生态之城、一 座配套完善的人居之城、 一座便捷舒适的畅通之城、 一座驶向未来的智慧之城”。 (具体目标见附表 1) 温江区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 年)(暨温江区卫星城总体规划)文本 4 第三章第三章 人口及用地规模人口及用地规模 第十三条 人口规模与城镇化率 至规划期 2020 年,区域规划人口 118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 111.9 万人,城 镇化率 94.8%。其中,城区人口 80 万人。 至2030年, 区域规划人口125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119万人, 城镇化率9

10、5.2%。 其中,城区人口 83 万人。 第十四条 城镇用地规模 至规划期至规划期 2020 年,年,城区及镇区城区及镇区建设用地建设用地共共 107 平方公里平方公里,其中城区建设用其中城区建设用 地地 76 平方公里。平方公里。 至 2030 年,城区及镇区建设用地共 118 平方公里,其中城区建设用地 80 平方公里。 第四章第四章 区域城镇体系区域城镇体系 第十五条 城镇空间结构 规划温江区域形成“两轴三心一主五片”的空间结构。 “两轴”为地铁 4 号线城市发展轴及成青旅游快速通道城镇发展轴; “三心” 包括光华城市发展主核心、科技园城市发展副核心及生态旅游城市 发展副核心; “一主”

11、指温江城区,是温江的主要的城镇集中发展区,包括柳城街道、涌 泉街道、天府街道、公平街道以及金马镇。依托城市快速路及生态廊道为隔离, 将城区划分为八个各具特色的城市组团。 “五片” 为温江的五个相对独立的城镇组团, 包括永宁镇、 永盛镇、 寿安镇、 和盛镇和万春镇五镇。 第十六条 城镇等级结构 区域构建“1+1+3+1+8”的五级城镇体系。 第一级为中心城市,即温江城区,并依托生态廊道将大城市城区划分为多个 组团。 温江区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 年)(暨温江区卫星城总体规划)文本 5 第二级为小城市,即永宁镇。 第三级为特色镇,包括万春镇、和盛镇、寿安镇。 第四级为一般镇,即永盛镇。

12、第五级为农村新型社区,结合现状规划 8 处农村新型社区。 第十七条 城镇规模结构 规划形成规模结构合理的体系结构,人口主要向温江城区集中,小城市加快 发展,其它特色镇、一般镇稳步发展。 表 1 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表(2020 年) 城镇等级城镇等级 城镇名称城镇名称 人口规模(万人)人口规模(万人) 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模(平方公里) 中心城市 城区 80 75.75 小城市 永宁镇 10.13 10.26 特色镇 万春镇 11.97 11.14 和盛镇 3.61 3.85 寿安镇 2.62 3.06 一般镇 永盛镇 3.57 3.40 总计 111.90 107.46 第十八条

13、城镇职能结构 综合考虑不同城镇的发展基础、要素特征、发展愿景等因素,按照分工互补 的原则,规划形成定位明晰的城镇职能结构。 表 2 城镇职能结构表 城镇名称城镇名称 职能职能 城区 成都市重要的教育科研基地,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卫星城 永宁镇 以医疗健康产业为主导的服务型城镇 万春镇 以都市游憩产业为主导的旅游型城镇 和盛镇 以科教培训为主导的服务型城镇 寿安镇 以历史文化旅游、花木产业为主导的服务型城镇 永盛镇 以通航产业、工业配套为主导的工贸型城镇 温江区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 年)(暨温江区卫星城总体规划)文本 6 第十九条 城乡建设引导 1. 中心城市 与成都市中心城区之间形

14、成不少于四条高快速路以及两条轨道线的交通联 系;强化市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照大城市配套标准,规划构建 10 分钟基本 公共服务圈;规划打造 10 分钟公园圈,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 15 平米,500 米范围内规划不小于 0.5 公顷的公园绿地;规划公共交通分担率不小于 50%,公 交站点 300 米覆盖率不小于 80%,打造 10 分钟公交圈;推进产城融合、职住平 衡发展,规划产业用地比重不低于 30%;构建组团式城市群形态,依托公交枢纽 形成大型城市综合体,形成多中心空间形态。 2. 小城市 增加小城市配套设施,构建 10 分钟城市公服圈;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 12 平方米,打造 10

15、 分钟公园圈;以医疗及其配套产业为重点,强化产业支撑, 推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发展,产业用地占城市总用地不低于 30%;加强与成都 市中心城区、重要交通节点(机场、火车站)以及温江城区的交通联系。 3. 特色镇 与高、快速路或轨道 15 分钟通达;配套建设不低于中共成都市委统筹城 乡工作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重点镇、一般镇、涉农社区及村(农民 集中居住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置标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1+28”的 公服配建标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小于 8 平方米;突出城镇建设与自然环境的 相融性,每个特色镇应有一至两条特色街道。 4. 一般镇 与快速路有便捷联系;配套建设不低于中共成都市

16、委统筹城乡工作委员会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提升重点镇、一般镇、涉农社区及村(农民集中居住区) 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置标准的指导意见 的通知 中 “1+27” 的配套建设标准。 5. 农村新型社区 配套建设不低于中共成都市委统筹城乡工作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 提升重点镇、一般镇、涉农社区及村(农民集中居住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 置标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1+21”的配套建设标准;建设与温江北部花木 产业相结合,形态突出“小规模、组团化、生态化” 。 温江区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 年)(暨温江区卫星城总体规划)文本 7 第五章第五章 区域区域产业产业发展与布局发展与布局规划规划 第二十条 产业发展定位 以国际化为方向,健康休闲为特色,在现有“三五一”产业的基础上提档升 级。 1升级三大先进制造业,通过引进世界知名企业,做强做大生物医药、食 品饮料、电子信息产业,推动产业链的完善和优化。 2发展五大现代服务业,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标准,将温江打造成为包括 高端商务、文化创意、医疗健康、运动休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