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工程学(二)重点知识-考试必备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6838771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DF 页数:32 大小:2.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质工程学(二)重点知识-考试必备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水质工程学(二)重点知识-考试必备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水质工程学(二)重点知识-考试必备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水质工程学(二)重点知识-考试必备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水质工程学(二)重点知识-考试必备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质工程学(二)重点知识-考试必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质工程学(二)重点知识-考试必备(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活性污泥的定义、组成及其评价指标有哪些? 定义:往生活污水中通入空气进行曝气,持续一段时间后,污水中即生成一 种褐色絮凝体褐色絮凝体, 该絮凝体主要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体所构成, 可可氧化分解分解污水 中的有机物有机物,并易于沉淀分离易于沉淀分离,从而得到澄清澄清的处理出水水,这种絮凝体就是活性 污泥 组成: 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微生物群体(Ma) ; 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残留物(Me) ; 由污水挟入的并被微生物所吸附的惰性有机物惰性有机物质 (含难为细菌降解的惰性 有机物) (Mi) ; 由污水挟入的无机物无机物质(Mii) 评价指标: 一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微生物微生物

2、量量的指标,包括: 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简称 MLSS=Ma+Me+Mi+Mii,是指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 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质量;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简称 MLVSS=Ma+Me+Mi,是指混合液中活性污 泥有机性固体部分的浓度。 MLVSS 与 MLSS 的比值用 f 表示,即 f=MLVSS/MLSS;f 值一般取 0.75 左右。 二是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沉降性能及其评价指标。 污泥沉降比沉降比 SV,又称 30min 沉降率,混合液在量筒内静置 30min 后所形 成的沉淀污泥的容积占原混合液容积的百分比,以%表示 ;污泥容积

3、指数容积指数 SVI=SV(ml/l)/MLSS(g/l)简称污泥指数,是从曝气 池出口处取出的混合液,经过 30min 静沉后,每克干污泥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 的容积,以 ml 计。 三是活性污泥的活性活性评定指标。 比耗氧率比耗氧率,SOUR,简称 OUR,单位重量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溶解 氧量,单位是 mgO2/(gMLVSSh)或 mgO2/(gMLSSh) ,一般为 20 摄氏度下 820mgO2/(gMLVSSh) 。 污泥龄、污泥龄、BODBOD- -污泥负荷、污泥负荷、BODBOD- -容积负荷容积负荷 2、污泥龄、污泥负荷的概念。 污泥龄:指在曝气池内,微生物从生成到

4、排出的平均停留时间,也是曝气池 内微生物全部更新一次所需要的时间。从工程上来说,在稳定条件下,就是曝气 池内活性污泥总量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出剩余污泥量每日排出剩余污泥量之比。即c=VX/X; BOD 污泥负荷率 Ns:曝气池内单位重量(kg)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 d 内接受的有机物量 kgBOD 3、活性污泥微生物增长的基本方程如何推导? 单位曝气池容积内活性污泥的净增值速度净增值速度是微生物合成速度合成速度与内源代谢速内源代谢速 度度之差: (dX/dt)g=(dX/dt)s-(dX/dt)e 微生物合成速度等于有机物的利用速度有机物的利用速度乘以产率系数产率系数: (dX/dt)s=Y

5、(dS/dt)u 内源代谢速度等于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悬浮固体浓度乘以衰减系数衰减系数: (dX/dt)e=Kd*X 因此,活性污泥的净增值的基本方程为: (dX/dt)g=Y(dS/dt)u-Kd*X 4、活性污泥净化反应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过程:初期吸附去除初期吸附去除(内源呼吸期) ;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代谢(分解代谢和合成 代谢) ;活性污泥沉淀分离活性污泥沉淀分离 环境因素:营养物质营养物质(C、N、P、无机盐类及某些生长素等) ;溶解氧溶解氧(不 低于 2mg/l,局部不低于 1mg/l,过高耗能,过低降低污泥活性) ;pHpH 值 (6.58.5) ;温度温度(1530 度) ;有

6、毒物质有毒物质(重金属离子,酚类,氰) 。 5、如何理解莫若方程? 高浓度高浓度有机底物条件下, 有机底物有机底物以最大最大的速度速度进行降解降解, 而与有机底物的与有机底物的 浓度无关浓度无关,呈零级反应关系。有机底物的降解速度与污泥浓度污泥浓度有关,呈一级反应呈一级反应 关系。 有机底物的降解有机底物的降解与有机底物浓度呈一级反应有机底物浓度呈一级反应关系, 有机底物的含量已成为有 机底物降解的控制因素。这种条件下,混合液中有机底物浓度不高,微生物增殖 处于减衰增殖期或内源呼吸期,微生物酶系统多未被饱和。 6、传统活性污泥法的流程、主要特点。 原污水从曝气池首端进入池内,由二沉池回流的污泥

7、也于此同步注入,污水 与回流污泥在池内呈推流形式流动至池的末端然后进入二沉池, 经二沉池处理后 的污水与活性污泥分离,剩余污泥排除系统,回流污泥回流至曝气池。 特征: 有机物有机物在池内的降解降解, 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吸附第一阶段的吸附和第二阶段代谢的完整第二阶段代谢的完整 过程过程, 活性污泥活性污泥也经历了一个从池首端的对数增长首端的对数增长到池末端内源呼吸的完整生活池末端内源呼吸的完整生活 周期周期。由于有机污染物浓度沿池长逐渐降低,因此在池首端溶解氧浓度较低,甚 至可能出现不足,在池末端溶解氧浓度充足。 7、传统活性污泥法的变形工艺有哪些,有何特点? 渐减曝气渐减曝气活性污泥法:供氧量沿

8、池长逐步递减,使其接近需氧量。 阶段曝阶段曝气气活性污泥法: 特点是污水沿池长分段注入污水沿池长分段注入曝气池, 有机物负荷及需有机物负荷及需 氧量得到均衡氧量得到均衡,一定程度地缩小了需氧量与供氧量之间的差距,有助于降能,又 能够比较充分的发挥活性污泥微生物的降能功能,污水分散均衡注入,又提高了 曝气池对水质水量冲击负荷的适应能力。 吸附再生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 将活性污泥对微生物的降解分为两个过程, 吸附与代 谢稳定,分别在各自的反应器中进行。 完全混合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 进入曝气池内的水很快被混合液稀释均化, 将原水水 质水量变化的影响降到最小。各部分有机物与微生物的比值相同,负荷率较

9、高。 需氧速度均衡。 延时曝气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BODSS 负荷低负荷低,曝气曝气反应时间长时间长,活性污泥在池内 长期处于内源呼吸期,剩余污泥少且稳定,勿需再进行厌氧消化处理。是污水、 污泥综合处理设备。 高负荷高负荷活性污泥法:BODSS 负荷高负荷高,曝气曝气反应时间短时间短,处理效果差处理效果差,为不 完全处理活性污泥法。 深水曝气深水曝气和深井深井曝气:曝气池水深大,氧利用率高氧利用率高、占地面积小占地面积小,不受气候 条件影响,可以处理较高浓度的废水。 8、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主要特点有哪些? 主要特点是:污水与回流污泥进入曝气池后立即与池内混合液充分混合,池 内混合液

10、水质与处理水相同。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适用于处理工业废 水,特别是浓度较高的有机废水。污水在曝气池内分布均匀,各部位水质相同, 微生物群体组成和数量几乎一直,各部位有机物讲解工况相同,因此,通过对 f/m 值的调整,可将整个曝气池内的工况控制在良好的状态。需氧速率均衡,动 力消耗低。 9、氧化沟的工作原理与特征有哪些?常用的氧化构的类型有哪些? 氧化沟是常规活性污泥法的一种改型和发展,是延时曝气法的一种特殊形 式。 构造方面: 一般呈环状沟渠型,平面多为椭圆或圆形,池厂可达几十米甚至百米。在曝 气装置的推动下动,混合液在其中作不停的循环流动。 单池进水只需设一根进水管, 双池以上平行工

11、作时应设配水井和自动控制装 置。出水采用可升降式溢流堰,以调节池内水深。交替工作时溢流堰应能自动启 闭。 氧化沟内的流态是完全混合式的,但是又具有某些推流式的特征。 工艺方面 可可考虑不设初沉池不设初沉池,也可考虑不设二沉池,使氧化沟与二沉池合建氧化沟与二沉池合建,可省去 污泥回流装置。氧化沟的 BODBOD 负荷低负荷低,同活性污泥法的曝气系统类似,对水温水 质水量的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污泥龄一般可达 1530d。可以让繁殖世代时 间长,增值速度慢的微生物,在氧化沟内发生硝化反应,如设计运行得当,氧化 沟具有反硝化反硝化效果。排出的污泥趋于稳定,可以省去污泥消化池省去污泥消化池。 常用的氧

12、化沟系统有卡罗塞卡罗塞 carrousel 氧化沟; 交替工作交替工作氧化沟系统; 二沉二沉 池交替运行池交替运行氧化沟系统;奥贝尔奥贝尔 orbal 氧化沟系统;曝气气- -沉淀一体化沉淀一体化氧化沟。 10、SBR 工艺的基本操作工序。 按运行次序,一个周期可分为 5 个阶段,即: 进水进水:污水注入之前,反应器中残存着高浓度的活性污泥混合液,污水注满 后在进行反应(即非限定性曝气) ,反应器起水质调节池的作用。 反应反应:包括曝气与搅拌混合。 沉淀沉淀:停止曝气或搅拌,是混合液处于停止状态,活性污泥与水分离。 排水排水:经过沉淀后产生的上层清液作为处理水排出,一直排放到最低水位, 底部沉

13、降的活性污泥大部分作为下个周期用,排水后还可根据需要排放剩余污 泥。 待机待机: 在处理水排放后, 反应器处于停滞状态, 等待下一个周期开始的阶段。 11、AB 法工艺的流程和主要特征。 流程:进水-格栅-沉砂池-曝气池-中间沉淀池-曝气池-二沉池-出水;污水 经过沉砂池进入 A 段系统,在 A 段曝气池中短时间停留,进入中间沉淀池,进行 泥水分离,中间沉淀池出水进入 B 段系统,污水在 B 段系统完成微生物对污水中 有机物的生物降解作用。 主要特点: 全系统共分为预处理段预处理段、A A 段段、B B 段段等三段。 预处理段设格栅、沉砂池等简易处理设备,不设初沉池不设初沉池;A 段由吸附池和

14、中 间沉淀池组成;B 段由曝气池和二沉池组成。 A 段和 B 段各自拥有独立的回流系统独立的回流系统,两段完全分开,每段能够培育出培育出各自 独特的,适于本段水质特征的微生物种群适于本段水质特征的微生物种群。 12、双膜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画图说明) 在气液两相接触的界面两侧界面两侧 存在着处于层流层流状态的气膜气膜与液膜液膜, 在其外侧分别为气相主体气相主体和液相主液相主 体体,两个主体均处于紊流紊流状态,气体 分子以分子扩散方式从气相主体通 过气膜与液膜从而进入液相主。 由于气液两相的主体均处于 紊流状态,其中物质浓度基本上是均 匀的,不存在浓度差,也不存在传质 阻力,气体分子从气相主

15、体传递到液 相主体,阻力阻力仅存在于气液两层层流存在于气液两层层流 膜中。膜中。 在气膜中,存在着氧的分压梯氧的分压梯 度度,液膜中也存在着氧的浓度梯度氧的浓度梯度, 他们是氧转移的推动力推动力 氧难溶于水,因此,氧转移决 定性的阻力又集中在液膜上。因此, 氧分子通过液膜是氧转移过程中的 控制步骤,通过液膜的转移速率通过液膜的转移速率,是 氧转移过程的控制速率控制速率。 13、提高氧转移速度的措施有哪些? 提高氧的总转移系数总转移系数:加强液相主体的紊流程度,降低液膜厚度,加速气液 界面更新;增大气液接触面积。 提高提高 CsCs:提高气相中氧的分压,如采用纯氧曝气、深井曝气等。 14、氧转移

16、速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气相中氧的分压梯度、液相中氧的浓度梯度、气液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 间、水温、污水性质及水流紊流程度 15、除磷脱氮的基本原理 除氮原理: 在未经处理的新鲜污水中氮主要以有机氮存在, 还有少量氨态氮。 有机氮有机氮在氨化菌氨化菌作用下分解转化为氨态氮氨态氮, 这一过程称为氨化反应。 在硝化菌作 用下,氨态氮进一步分解氧化,首先在亚硝化菌亚硝化菌作用下,是氨转化为亚硝酸氮亚硝酸氮, 亚硝酸氮在硝酸菌硝酸菌作用下, 进一步转化为硝酸氮硝酸氮。 硝酸氮和亚硝酸氮在反硝化菌反硝化菌 作用下,被还原为氮气氮气。 除磷原理:是利用聚磷菌聚磷菌一类的微生物,能够过量的,超过其生理需要过量的,超过其生理需要的从 外部环境中摄取磷摄取磷,并将磷以聚合的形态贮存在细菌体内,形成高磷污泥高磷污泥,将这 些含磷量高的污泥排出排出系统,达到从污水中除磷的目的。 聚磷菌对磷的过剩摄取: 在好氧好氧条件下聚磷菌有氧呼吸不断分解有机物并释 放能量,能量为 ADPADP 所获得并结合磷酸合成结合磷酸合成 ATPATP,从而吸收大量的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