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大连理工大学)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6837433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大连理工大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大连理工大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大连理工大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大连理工大学)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大连理工大学)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大连理工大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大连理工大学)(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工程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专业名称:软件工程涵盖领域:软件开发与测试,数字媒体, 服务科学与工程培养模式:本科工程型培养规模:150人/年培养学制:四年24软件工程专业简介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成立于2001年年初,是国内高校中成立较早并当年开始招生的软件学院,也是经教育部和国家计委联合批准成立的首批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软件产业是现代信息社会的核心产业, 是体现国家综合竞争力尤其是创新力的重要指标。大连作为科技部批准的全国第一个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同时也是国家软件产业基地、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软件产业新领军城市。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是大连理工大

2、学“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建设专业,它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重要作用。软件工程专业依托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本着“为企业服务、为国家和地方发展软件产业服务”的宗旨,培养能够承担振兴国家软件产业、引领产业发展需求,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外语应用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的复合型、工程型、国际化的精英型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管理人才,致力于打造“有规模、有质量、有特色、有影响力”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平台。本专业目前开设专业方向有:软件工程(软件开发与测试)专业方向、软件工程(日语强化)专业方向、嵌入式系统专业方向、大型机技术专业方向、金融信息化方向以及数字媒体技术方向。经过十年

3、的建设,软件工程专业形成了鲜明的特色:(1)构建了“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企业为依托”的育人机制:积极寻求政府支持并发挥主导作用,寻求企业积极参与并发挥育人载体作用,努力构建政府-大学-企业三方互动的长效育人机制。(2)确立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精英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清楚地认识到工程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缺乏已是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明确提出要树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精英型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即能够承担振兴国家软件产业、引领产业发展需求的精英型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管理人才。(3)制订了以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为主线的培养方案:强调课程体系一是必须满足“先进性”,即

4、满足软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二是必须满足“应用性”,即在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三是必须满足“国际性”,即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和开阔的国际视野;四是必须有一定的“灵活性”,即产学互动,依据企业要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等。(4)建立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多方面的人才培养合作,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企业,积累企业工作经验和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具体措施包括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在企业建立教学中心、与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构建“学校-企业双向交流”的兼职教师队伍等。(5)创建了校内实训基地:为了强化

5、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弥补传统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以及实践动手能力不足的缺憾,学院与政府、企业合作,在学校成立“模拟公司”,即共建大连理工大学软件人才实训基地。为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给学生提供零距离的实践基地,学院本着“校企联合、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在校园内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建筑面积为2.1万平方米的“校内软件园”,以“一流的硬件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雄厚的技术支持、全面的优质服务、优惠的入园政策”积极吸引企业入园。目前,已有埃森哲、Intel、IBM、微软、日本瑞萨公司等多家企业入驻园区。学院与企业在校内共同联建了5个联合实验室、5个校内实训基地等。本专业强化外语、强化工程实

6、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产学研结合模式已经在国内产生重要影响,学院受教育部委托于2007年组织承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校企合作工作会议,共有102名企业代表、65名院校代表参会,受大连市政府委托承办2008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会中国国际IT人才教育高峰论坛,共有全国37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及其他高校、企业代表近150人、国内15家媒体参会。作为培养工程型、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坚持专兼结合、校企结合、学科型人才与工程型人才结合,已经形成了一支素质高、相对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目前共有专兼职教师199人。专职专业教师5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5人,讲师27人

7、,助教1名。专职专业教师数与每届学生数之比为11。硕士及以上学位100。专职教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年龄大于55岁的不超过比例为4,小于35的为32。34的教师有企业工作经历,实践经验丰富。校外兼职教师84人,其中企业老总 23人、具有高级职务职称23人,国外高校教师6人。校内兼职教师57人,70%具有高级职称。学院从2002年至今共培养全日制本科生3300余人,其中二学位学生109人,双学位学生462人,全日制本科生2700余人。软件工程专业的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每年都有教学改革项目在国家、省、市或学校立项,得到了各级主管部门的好评,多次获教学奖励。本专业目前有教育部IBM精品课程及教育部I

8、ntel精品课程各三门;2008年获批国家第三批(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2项。本专业教师牵头国家质量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项目1项。本专业教师整体教学水平较高,学生对专业教师满意率达94.7 ;积极推行教学改革,承担了教育部重点建设项目:产学研紧密衔接的工程开发与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教育部国家级教改立项:大型主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教育部质量工程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项:软件工程(软件工程方向)专业、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方向)专业,辽宁省教改立项: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等国家、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和大量校级教学改革项目,成效显著。获辽宁省教学优秀成果

9、一、二等奖各1项,大连理工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以及各类教学奖励多项。本专业在2010年被评为“辽宁省特色专业”。近5年来,本专业教师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 863计划1项,国家商务部“千百十”工程人才培养专项资金1项,Intel资助项目、花旗软件资助项目、Microsoft资助项目、瑞萨资助项目等4项公司专项资助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大连市IT教师科研成果项目“大连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自动生成系统”等6项,近5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著名国际会议上年均发表论文30篇,科研经费人均12 万。两名教师入选辽宁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本专业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校内外实训

10、基地等方面的优良条件成为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保障和优势。本专业将进一步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有能力承担工程师所做工作且有工程师执业资质的高素质人才。目 录1 培养标准 12 标准实现矩阵 103 教学计划 174 课程教学大纲 205 企业培养方案 551 培养标准1.1 总体要求软件工程专业是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一个新兴交叉学科,借助于计算机科学技术、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诸多学科的知识,经济有效的解决软件开发及应用过程中的问题。本专业培养学生较全面地

11、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成为在信息处理相关领域从事软硬件设计与开发的高级软件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本的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技能,接受现代软件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外语应用能力,能够在软件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软件设计,集成与开发工作。本科工程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在国家通用标准的指导下,按照行业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大连理工大学办学理念以及人才培养定位,制定本校软件工程专业的本科工程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使学生:(1) 熟练掌握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软件开发基本技能,具

12、备作为软件工程师从事软件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2) 具备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协调各种相互冲突的项目目标,在各种约束条件下找到适当的折中方案;(3) 认识软件工程师的核心价值是提供真正有用的软件产品,能够在一定领域内开发并发布高质量的软件产品;(4) 适应软件工程学科特点,具备终身自我学习和适应能力,能够迅速学习掌握新的概念、方法、模型和技术,具备持久的职业竞争力;(5) 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伦理公德,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1.2 标准总体表述1 掌握数学、计算机科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和软件工程技术知识;了解现代软件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软

13、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实现和测试等工程方法,并经历实际软件项目的训练。会不会做;2 软件工程职业道德和操守、技术伦理、个人价值取向教育。该不该做;3 责任担当、贡献社会、保护环境、地域文化、商务保证及法律法规教育。可不可做;4 技术经济分析、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分析、经济管理知识教育。值不值做;5 沟通和交流能力培养;1.3 标准细化表述1、 掌握数学、计算机科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和软件工程技术知识;了解现代软件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软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实现和测试等工程方法,并经历实际软件项目的训练。会不会做。(1) 数学和相关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离

14、散数学,高等物理。奠定较强的数学理论基础。(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其相关实验技术等,以及软件工程、面向对象技术、软件项目管理及其相关实验研究和工程设计等相关知识,注重利用原理性知识进行自主分析、自主设计、自主测试、自主配置应用软件或系统软件。培养兼具计算机科学理论探索精神与能力和软件工程创新精神与素质的工程师。(3) 计算机硬件及系统基础知识学习。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等知识,侧重于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组成与结构基本概念,有助于对计算机系统的理解。(4) 具有扎实的专

15、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拥有软件开发和测试的技能。包括桌面应用软件设计开发、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网络应用软件设计与开发、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5) 掌握常用软件开发工具如开发平台、测试平台、配置管理软件和项目管理软件的使用。(6) 了解软件工程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把握软件工程领域最新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维护技术。(7) 熟悉软件生命周期中分析、设计、开发、测试、维护等要素,熟悉各种软件开发过程管理模型。了解ISO国际质量标准、CMM软件评价标准。(8) 掌握现代理论和设计方法,尤其是面向对象理论与方法,能用统一建模语言进行软件需求分析、整体设计、单元设计、测试用例设计等。(9) 熟练运用主流数据库,如Oracle, SQL Sever, MySql,主流操作系统如Windows, Linux等。(10) 具有独立分析、设计、编码、测试和维护中小型软件的能力,具有在较大型软件开发中独立负责中小型模块开发的能力。2、 软件工程职业道德和操守、技术伦理、个人价值取向教育。该不该做。(1) 思想素质、文化修养、社会道德等人文科学教育,实现人文科学与科学技术相互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