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8单元第28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课件10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37425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8单元第28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课件10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8单元第28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课件10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8单元第28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课件10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8单元第28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课件10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8单元第28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课件10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8单元第28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课件10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8单元第28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课件10 新人教版必修1(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识回顾:想一想,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导致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的因素有哪些?,欧共体的建立; 日本的崛起;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美苏争霸削弱了彼此实力,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指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 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 改变,最终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 荡。它是东欧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使世界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潮。,1.东欧剧变的概念:,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内因:放弃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困难 忽视民主法制 外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西方的“和平演变”,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2.东欧剧变的原因:,把

2、意识形态的渗透放在首位,他们利用新闻媒介造谣惑众,破坏社会主义声誉,宣传资产阶级价值观。 利用经济贸易、技术援助,诱压社会主义国家接受西方条件。 利用所谓“人权”问题干涉东欧各国的内政,支持和扶植东欧国家内部的反动势力。 利用宗教势力削弱社会主义力量和煽动群众不满情绪。这些手段致使东欧国家共产党下台,政权变色。,西方的和平演变,经济困难,政局动荡,执政党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政治多元化,反对派得势取得政权,制度质变,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3.东欧剧变的过程:,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4、表现:,(1)东欧剧变: 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 1989年民主德国政局大动荡,政府宣

3、布开放东西柏林边界,拆除柏林墙,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的统一。,1990年庆祝德国统一嘉年华,苏联解体(1991),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经济改革,政治改革,激化各种矛盾,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大致历程及原因,(3)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1)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2)戈尔巴乔夫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趋于接近”,接着又从揭露社会主义的“黑暗面”发展到推行西方的多党制。 (3)戈尔巴乔夫的

4、政治改革是对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造成了否定十月革命、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严重后果,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导致了局势动荡,直至苏联解体。,苏联解体的过程:,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八一九事件” 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 正式解体,影响:标志两极格局结束; 使社会主义力量遭到严重挫折。,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失败,只是表明苏联模式失败,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 历史从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社会主义各国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正确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二、和平与动荡并存,“冷战”后国际形势特征: 缓和与紧张

5、、和平与动荡并存, 总的趋势是缓和。,1、原因: (1)“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 (2)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2、表现: (1)南斯拉夫解体 (2)北约轰炸南联盟 (3)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911事件,科索沃战争是由科索沃危机 引发的。1991年南斯拉夫联邦分 裂为五个独立国家。在南联邦解 体过程中,由于领土、财产和利 益分割上的矛盾以及原本存在的民族纠纷和宗教冲 突,各共和国间和各国内部的不同民族间先后发生 规模不等的战争。,科索沃位于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西南部。1980 年后,以独立为目标的科索沃民族主义运动逐步兴 起,并得到阿尔巴

6、尼亚的支持。阿族与塞族的矛盾日 益尖锐,冲突时有发生。,科索沃战争,1999年3月24日晚,战争爆发,图为贝尔格莱德市中心遭到轰炸。,1999年5月8日, 中国驻南大使馆被袭击。,在轰炸中牺牲的记者邵云环、许杏虎和妻子朱颖,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持续了78天,中国人民的反战游行,“9.11事件”指的是2001年9月11日恐怖 分子劫持的飞机撞击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和华 盛顿五角大楼的历史事件。2001年9月11日, 四架民航客机在美国的上空飞翔,然而这四 架飞机却被劫机犯无声无息地劫持。当美国 人刚刚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之时,纽约世贸 中心,连续发生撞机事件,世贸中心的摩天 大楼,轰然倒塌,化为一片废墟

7、,造成了 3000多人丧生。,“9.11事件”,“9.11事件”,“9.11事件”,“9.11事件”,“9.11事件”,“9.11事件”,建立多极世界的思想和主张,如今越来越 广泛地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各国的动机也许 不尽一致,但是反对由某个国家主宰世界的意 愿则是相同的。,欧盟的建立和发展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俄罗斯国际地位的改善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多强:,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原因:“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1)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2)其他国家则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2、特点:暂时呈现“一超多强”局面,但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3、表现:(1)

8、欧盟的建立及发展: (2)日本:争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3)俄罗斯:政治上,取代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 军事上,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经济上,国内经济的不断好转. (4)中国 :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欧盟的建立及发展:,背景:“冷战”的结束,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过程: 1992年,欧共体各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正式签订了 ,目的是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欧洲联盟正式成立。,影响:随着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世界新格局尚未出现的原因,对国际关系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力量,自身都处在

9、较大的变化之中,一时间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局面。,当今世界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 界 格 局,两极格局瓦解,暂时“一超多强” 多极化趋势加强,,世 界 形 势,总趋势:走向缓和 和平与动荡并存,知识整合,1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 A、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旗号 B、执政党向反对派妥协 C、各国共产党丧失了政权D、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巩固练习,2苏联发生剧变和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积弊 B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政治改革 C各加盟共和国日益严重的分离倾向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策略的影响,B,D,B,3、下列关于当今世界政治格

10、局的说法正确的是: 暂时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总趋势是多极化不断加强; 多极化格局已经最终形成; 目前存在美、欧、日、俄、中五个主要力量中心 A. B. C. D. ,4、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错误路线和政策 B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C民族矛盾尖锐 D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D,5、理论界通常称当前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这一“交替”主要是指( )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C、由民族冲突向地区性冲突发展 D、由于是形态的对立到政治军事对抗 6、欧盟是( ) A、欧洲地区的非政府国际组织 B、欧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11、 C、世界最大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D、世界最大的国家政治组织,B,B,7、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处于“一超多强”向多极化发展的过渡阶段,对其正确的表述是 “一超”指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 “多强”指世界上还有其他几个力量中心 多极化格局形成是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 “一超多强”的局面标志着美国单独主宰世界 A、 B、 C、 D、 8、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轰炸;2001年,美国在我国近海频繁进行空中侦察;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这些事件充分说明( ) A、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B、美国坚持门户开放政策 C、美国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美国奉行政治经济全球化政策,B,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