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天人合一”中的生态文明思想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答案解析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6837423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家“天人合一”中的生态文明思想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儒家“天人合一”中的生态文明思想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儒家“天人合一”中的生态文明思想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儒家“天人合一”中的生态文明思想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儒家“天人合一”中的生态文明思想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儒家“天人合一”中的生态文明思想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家“天人合一”中的生态文明思想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答案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儒家“天人合一”中的生态文明思想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答案解析,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它是人类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延续生存而开创的一个新的文明形态。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儒家“天人合一”学说是其中的代表,它是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思想观念,也是当代生态文化建设的基础。,儒家关于天的解说,是一种生命哲学,天的根本意义是“生”,是万物和人类生命之源。正是在充分肯定天(

2、自然界)生命价值意义的前提下,讲究天道人伦化和人伦天道化,讲求人与自然的融合统一,和谐共处,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彰显了深厚的人文精神。儒家认为,在自然界,天、地、人、物不是各自独立、相互对峙的系统,而是不同差异的统一,彼此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这个统一体中,各安其位,各遂其性,各得其所。儒家“天人合一”学说,给了我们诸多启示。,要以自然界为“本”,不能把人类凌驾于自然界之上。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虽然天地之间“人为贵”,但不能以此强调人类中心论,把人类凌驾于自然界之上,主宰自然界。人之所以为贵,贵就贵在人有社会性和主体性,有思虑忧患意识,而不是贵在对自然界实行为所欲为的任意宰割和索取

3、。否则,将会受到自然规律和法则的惩罚。 要对自然界科学地开发利用,既保护好生态环境,又可持续发展。儒家的“天人合一”学说,并不是否定对自然界的开发利用,而是在遵循自然界为生命之源的前提下,开发利用。如荀子强调对自然界的开发利用要“适时”而“有节”,决不能违背自然界的生命规律,乱砍、乱伐、乱采,无节制地、掠夺性地开发利用。这些主张对于我们今天实施环境保护国策,可持续发展,仍具有借鉴启迪的意义。,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闪烁着生态文明智慧的光芒。除儒家“天人合一”学说外,道家强调人们的行动、作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倡导

4、“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佛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认为万物是佛性的统一,众生平等,把“勿杀生”奉为“五戒”之首,表现出慈悲为怀的生态伦理精神。因此,一些西方生态学家认为生态伦理应该进行“东方转向”。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集会巴黎,提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西方深层生态学的代表人物奈斯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理想,我称之为生态智慧。”生态智慧重建的不仅是自然生态平衡,更要重建人的精神生态和整个文明生态的平衡。,蕴含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与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

5、识和掌握自然规律,科学地开发利用自然,既保护好生态环境,又实现可持续发展。 (湖北省文化研究会论文精选有删改),1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建设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文化伦理形态。 B生态文明以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 C生态文明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延续生存的文明形态,包含着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哲学问题。 D生态文明是蕴含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协调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古文化形态。,2对“天人合一”的理解与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6、A“天人合一”讲究天道人伦化和人伦天道化,讲求人与自然的融合统一,仁爱之心是万物和人类生命的根源。 B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以自我为中心,凌驾于自然界之上,必然会受到自然规律和法则的惩罚。 C人类只有遵循自然界的生命规律 ,适时、有节地开发利用自然界,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D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弘扬儒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在肯定“天”的生命价值意义的前提下彰显人文精神。,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儒家“天人合一”学说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成就。 B儒家认为,在自然界中,天、地、人、物各安其位、各得其所,既相互独立

7、又相互依存,有着密切的联系。 C西方生态学家奈斯认为,生态伦理应该进行“东方转向”,从孔子那里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重建生态智慧。 D科学发展观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蕴含着生态文明思想,是我们科学开发利用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南。,1关于“生态文明”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建设和谐社会所应遵循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文化伦理形态。,对应信息(第一段)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遗漏了“社会”,错误

8、,B生态文明以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对应信息: (第一段)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正确,C生态文明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延续生存的文明形态,包含着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哲学问题。,对应信息: (第一段) 生态文明不仅是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哲学问题,它是人类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延续生存而开创的一个新的文明形态。,偷换概念,D生态文明是蕴含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协调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古文化形态。,对应信息:

9、 (第一段)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儒家“天人合一”学说是其中的代表,它是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思想观念,也是当代生态文化建设的基础。,错误,2对“天人合一”的理解与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人合一”讲究天道人伦化和人伦天道化,讲求人与自然的融合统一,仁爱之心是万物和人类生命的根源。,对应信息:(第二段) 正是在充分肯定天(自然界)生命价值意义的前提下,讲究天道人伦化和人伦天道化,讲求人与自然的融合统一,和谐共处,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彰显了深厚的人文精神。,无中生有,错误,B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以自我为中心,凌驾于自然界之上,必然会受到自然规律和法则的惩罚

10、。,对应信息:(第三段) 要以自然界为“本”,不能把人类凌驾于自然界之上。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虽然天地之间“人为贵”,但不能以此强调人类中心论,把人类凌驾于自然界之上,主宰自然界。人之所以为贵,贵就贵在人有社会性和主体性,有思虑忧患意识,而不是贵在对自然界实行为所欲为的任意宰割和索取。否则,将会受到自然规律和法则的惩罚。,正确,C人类只有遵循自然界的生命规律 ,适时、有节地开发利用自然界,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对应信息:(第四段) 儒家的“天人合一”学说,并不是否定对自然界的开发利用,而是在遵循自然界为生命之源的前提下,开发利用。如荀子强调对自然界的开发利用要“适时”

11、而“有节”,决不能违背自然界的生命规律,乱砍、乱伐、乱采,无节制地、掠夺性地开发利用。这些主张对于我们今天实施环境保护国策,可持续发展,仍具有借鉴启迪的意义。,正确,D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弘扬儒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在肯定“天”的生命价值意义的前提下彰显人文精神。,对应信息: 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思想,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闪烁着生态文明智慧的光芒。除儒家“天人合一”学说外.(第五段) 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儒家“天人合一”学说是其中的代表,它是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思想观念,也是当代生态文化建设的基础。 (第一段),正确,3下列

12、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儒家“天人合一”学说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成就。,对应信息:(第一段)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儒家“天人合一”学说是其中的代表,它是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思想观念,也是当代生态文化建设的基础。,无中生有,-,B儒家认为,在自然界中,天、地、人、物各安其位、各得其所,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应信息:(第二段) 儒家认为,在自然界,天、地、人、物不是各自独立、相互对峙的系统,而是不同差异的统一,彼此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这个统一体中,各安其位,各遂其性,各得其所。,把选择说成兼备,C西方生

13、态学家奈斯认为,生态伦理应该进行“东方转向”,从孔子那里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重建生态智慧。,对应信息:(第五段) 一些西方生态学家认为生态伦理应该进行“东方转向”。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集会巴黎,提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西方深层生态学的代表人物奈斯说:“今天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极其扩展的生态理想,我称之为生态智慧。,张冠李戴,D科学发展观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蕴含着生态文明思想,是我们科学开发利用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南。,对应信息:(第五段) 蕴含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与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科学地开发利用自然,既保护好生态环境,又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