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高考复习课件——咏史怀古诗鉴赏.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6837182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4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课标版高考复习课件——咏史怀古诗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人教课标版高考复习课件——咏史怀古诗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人教课标版高考复习课件——咏史怀古诗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人教课标版高考复习课件——咏史怀古诗鉴赏.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人教课标版高考复习课件——咏史怀古诗鉴赏.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课标版高考复习课件——咏史怀古诗鉴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课标版高考复习课件——咏史怀古诗鉴赏.(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咏史怀古诗鉴赏,2,氛围营造,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提示】宣扬历史空无、冷眼观世的思想。在古典诗歌中,此类作品很多,元代散曲尤甚。这首词被引作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卷首词,影响很大。,千古兴亡多少事 咏史怀古诗鉴赏(一),4,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5,咏史怀古诗的内涵,咏史与怀古都是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对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的成败、对历史遗迹的追思等,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慨,或者借古以讽今(讽

2、刺时事),或者思发思古之幽情。 二者各有侧重,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由于这类诗歌都以古人、古事、古迹为 描写对象,思想大都比较沉重,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所以并称咏史怀古诗,6,咏史怀古诗特点,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7,归纳咏史怀古诗特点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

3、,孤寂失意。 (3)手法: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景抒情,借古讽今,即事议论 (4)语言:含蓄蕴藉 (5)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历史古迹(吴钩 乌衣巷 淮水 柳营 后庭花 六朝 金陵) (7)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8,咏史怀古诗的情感主题,1、(古人)感慨身世,观照自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表达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悲叹年华消逝,时不我待、壮志难酬 2.(古迹)抒发感慨,感伤兴衰(变迁):感慨盛衰无常、昔盛今衰,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 3.(古事)借古讽今,劝诫世人:感慨国运衰微,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4.理性反思

4、之理性分析,独抒机杼(客观评价),9,分类一 怀古人(贾谊王昭君为最),1、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乌 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10,注: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11,注:乌江亭:故址在今安徽和县

5、乌江镇,为项羽兵败自刎之处。江东:指长江下游芜湖、南京以下的江南地区,是项羽起兵之地。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三首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12,2、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

6、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蜀相:指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锦官城:古代成都的别称。柏森森: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黄鹂:黄莺。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见诸葛亮事。两朝:指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济:开创基业,匡济艰危。出师未捷:诸葛亮曾五次出兵攻魏,建兴十二年(234),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百馀日,病死于五丈原军中。 (1)写景总会渗入作者的主观感受,试分析蜀相诗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并说出跟意境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字。 (2)本诗的主旨是咏叹什么?,13,3、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

7、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注:蜀相:指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锦官城:古代成都的别称。柏森森:柏树长得高大而茂密。黄鹂:黄莺。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见诸葛亮事。两朝:指刘备、刘禅父子两朝。开济:开创基业,匡济艰危。出师未捷:诸葛亮曾五次出兵攻魏,建兴十二年(234),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拒百馀日,病死于五丈原军中。 (1)写景总会渗入作者的主观感受,试分析蜀相诗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并说出跟意境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字。 这一句是写入祠后所见,意思是: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

8、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跟意境关系最为密切的两个字是“自”“空”。从“自”“空”二字可以看出祠中的凄凉、冷落气氛,含有感伤的意味。 (2)本诗的主旨是咏叹什么? 主旨是歌颂仰慕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 。以古人自况。,14,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有人说,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似乎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咏怀。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试作简要分析。,咏怀古迹 :4,15,4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

9、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悲昭君以自悲也,古人即我,我即古人,16,分析: 第一步:寻找连接点:诗人的遭遇与昭君相似点: 第二步:归类,探求主旨:,1、昭君入宫被妒,他入朝被妒; 2、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他“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 3、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他思念长安, 4、“每依北斗望京华(都城)”昭君敢于“怨恨”,他不敢怨君, 5、所以借王昭君之事来写自己的怨恨和悲愤。,怀人伤己( 同病相怜),17,答案: 1、不同意 2、从诗的表面来看,是咏昭君,实际上是借昭君来感怀,来寄

10、托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3、寄托自己不被重用的忧思和怀才不遇的感伤。,18,5汴河曲,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开头两句:以汴水长流与隋宫化尘作鲜明对照。正见出自然永恒、人世沧桑 后两句:眼前这汴堤杨柳,却联结着隋代的兴亡,历史的沧桑,不免惹人欷歔慨叹。当年炀帝沿堤植柳,本为南游装点风光,到头来它却成了荒淫亡国的历史见证。 对统治者委婉的劝诫,要以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19,分类二 怀古迹 (金陵为最),6、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

11、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20,(1)该诗连用两个“笼”字,试谈谈其表达效果。 (2)谈谈你对三、四两句的理解。,21,(1)该诗连用两个“笼”字,试谈谈其表达效果。 两个“笼”字,既突出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又寄予了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2)谈谈你对三、四两句的理解。 表面上,诗人是谴责歌女不懂亡国之恨,其实,在场听歌的应是达官显贵,所以这句实乃对那些达官显贵不以国事为重而贪图一时享乐的抨击。,22,7乌衣巷,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

12、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23,古,朱雀桥,乌衣巷,旧燕子,车水马龙 人来人往,人马喧闹 热闹繁华,栖息在王谢权门 高大厅堂的檐檩 之上,野草野 花丛生,夕阳残照,飞入寻常 百姓家,今,对 比,喧闹繁华,寂寥苍凉,24,明确问题,此诗表达了诗人怎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 通过昔盛今衰对比,抒发了诗人对人事变迁,物事 人非,沧海桑田的感慨。,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25,7、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乌衣巷为东晋以来王、谢两世家居住之地。王导谢安曾贵为宰相,显赫一时。“王家

13、书法谢家诗”也足以让人仰怀。 (1)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6,5、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 (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

14、世事沧桑的感慨。,27,8、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注:石头城在南京的清凉山西麓,自虎踞关龙蟠里石城门到草场门,可以看到城墙逶迤雄峙,石崖耸立,这就是依山而筑的石头城。战国时,楚国就在清凉山一带筑金陵邑。公元212年孙权重筑,改名为石头城,城依山临江,南靠秦淮河口,形势险要,为六朝江防要地。张勃吴录载:诸葛亮谓:“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帝王之宅也。” 这首诗的感情是怎样的?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表达的主旨是什么?,28,8、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这首诗的感情是怎样的?是如何表达这

15、种感情的?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诗人以不变写变,山、潮、水、月伴寂寞空城,而六朝繁华已成旧时陈迹。借六朝的衰亡来抒发物是人非和国运衰微的感慨,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引以为戒。,29,分类三 因古迹而怀人,9、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注: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骊山,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游乐之地。 此诗以“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之间的戏剧性冲突为中心组织全诗,构思、布局之妙,令人叹服。请简要说说你对这一句的理解。,30,一方面,是以卷起“红尘”的高速日夜奔驰,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荔枝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

16、支。两相对照,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活的无言谴责。周幽王的烽火台也在骊山顶上。作者让杨贵妃在骊山“山顶”望见“一骑红尘”,并且特意用“妃子笑”三字,是有意使读者产生联想,想起“褒妃一笑倾周”的历史教训的。,31,10、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注:苏台即姑苏台,是春秋时代吴王夫差游乐的地方,故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越中:即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绍兴 同是李白的怀古诗,但两首的艺术手法和抒发的思想感情都不相同。请结合两首诗的思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对比描写了姑苏台今日的荒凉,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感慨;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