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6单元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10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37025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6单元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10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6单元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10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6单元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10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6单元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10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6单元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10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6单元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中历史 第6单元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件10(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标准:,1.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2.列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文化大革命”出现的原因 (1)思想上:20世纪60年代中期,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以 。 (2)主观上:毛泽东错误地认为中央出了 ,党和国家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 (3)客观上:林彪、江青等人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2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1): 大批党政各级领导人、各界知名人士和学者,惨遭批斗、抄家和残酷的人身迫害。 国家主席 被迫害致死,

2、造成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刘少奇,修正主义,阶级斗争为纲,(2)法律名存实亡: 国家的根本大法 成为一纸空文。 各项法律名存实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了保障。 (3)社会秩序遭破坏: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都被夺权而陷于瘫痪。 许多地方发生 ,工厂、学校正常的生产学习停顿下来。 (4)民主制度遭中断: 连续十年没有召开。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实行。 二、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1背景 吸取“文革”的教训,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2措施 (1)法制建设方针: 时间: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 ,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必依,有法可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武斗,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平反冤假错案:为刘少奇平反,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平反。 (3)加紧立法工作: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制定民法、 、行政法、经济法等法律。 3成就 (1)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民主政治建设趋于 、法律化。 (3)为 奠定了基础。 三、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1制度建设 完善了 ,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政党建设 1982年,确立了“长期共存,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民族工作 1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4基层民主 (1

4、)依据:1998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2)表现: 改变干部任免制度,推进农村民主制度建设。 普遍推行 、民主选举。 创造性地发展了各种村民选举制度,如“海选”制度。,刑法,制度化,依法治国,互相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村民自治,1据不完全统计,从1966年6月至10月初,全国红卫兵收缴的现金、存款和公债券达428亿元,黄金118.8万余两、古董1 000多万件,挖出所谓“阶级敌人”1.66万余人,破获“反革命”案1 700余宗,从城区赶走“牛鬼蛇神”3 900多万人。红卫兵抄家时,还私自批斗、抓人,甚至私设公堂、滥施酷刑、打人致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 “文化大革命”时期

5、,民主与法制遭到野蛮践踏,国家民主政治严重倒退。 21980年8月下旬,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你认为该怎样回答? 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主题一 “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史料探究 材料一 1966年8月8日,中共中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规定:这场运动的目的是“斗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批判资产阶级的反动学术权威。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文化大革命”发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文化大革命”践

6、踏民主法制建设的表现。 提示:(1)“左”倾错误不断发展;阶级斗争不断扩大。 (2)对人权的践踏;党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陷于瘫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民主政治制度中断。,拓展升华 “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 (1)必须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2)必须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专断。 (4)决不能把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阶级斗争问题扩大化和绝对化。 对点训练 1“文化大革命”对我国民主与法制的践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下列危害最大的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B公检法无法正常工作 C无

7、政府主义思潮泛滥,引发了社会动乱 D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被迫终止 解析:选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文革”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没有召开过,人民的权利没有得到保障,这是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最大破坏的表现。,主题二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史料探究 材料一 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从建国以来,还没有很好地健全起来。林彪、“四人帮”钻了这个空子,在所谓“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幌子下,想抓谁就抓谁,对广大干部和人民实行法西斯专政。这一教训使我们懂得,一个国家非健全法律和制度不可。 叶剑英尽快完善我国的法制 材料二 由吉林省梨树县创造的“海选”办法,各地竞相效尤。所谓“

8、海选”,就是全体有选举权的村民,按照候选人的条件,每人一张空白选票,自主填写村委会各类职务候选人的姓名,然后采取投票方式计算每一个初步候选人得票多少的提名方式。由于这种提名方式透明度高、每个选民都可以自主表达自己的意愿,所以从一产生就受到农民广泛拥护。 白钢19981999年中国村民自治步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 (1)据材料一分析“文革”的历史教训。 (2)“海选”反映的是什么制度? 提示:(1)必须健全我国的法制建设。 (2)“海选”反映的是基层民主制度。,归纳总结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在全国

9、范围平反各种冤假错案;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 (2)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基本方针和根本任务,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3)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民主制度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完善。 对点训练 2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时指出:“政治体制不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深入不下去。”为此,国家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方面进行的新尝试是( ) A实行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B加强立法,完善国家法律体系 C恢复完善

10、政治协商制度 D平反冤假错案,重塑法律尊严 解析:选A 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实行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故选A。B项中的“完善”、C项中的“恢复”、D项中的“重塑”均与题干要求不符。,典题例析 例1 “文化大革命”时期,群众可以自行成立组织,对认为有问题的人,进行批判、斗争、抄家、体罚关押、拘禁直至剥夺生命等。这( ) A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B反映了社会主义法制的发展 C不利于民主法制的正常发展 D说明当时阶级斗争异常尖锐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答案 C,题组冲关 1“文化大革命”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造成

11、了重大破坏,主要表现在( ) 人民代表大会多年不能召开 公检法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各种违宪违法行为不断 社会极度混乱 A B C D 解析:选D 均是我国民主政治遭到空前践踏的表现。 2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老子反动儿混蛋”“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砸烂公检法”。这些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口号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B国家政治体制建设倒退 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D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 解析:选D 本题考查“文革”对民主政治与法制的摧残。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及口号的特征可知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涉及当时的民主政治与法制的口号,故选D。,典题例析 例2 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

12、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赖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新时期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关键是对材料情境的理解。 答案 C,题组冲关 3据统计:1998年以来全国绝大多数农村和城市已进行了6次以上的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层民主进一步加强和扩大 B推进了农村民主制度的建设 C体现了间接选举的本质特点 D创

13、造性地发展了村民选举制度 解析:选C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发展,各地不断推行村民自治,创造性提出了各种村民选举制度,由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成员。 4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82年通过的新宪法,已把建立法治社会摆在优先地位。198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建立了一个法律委员会。彭真委员长宣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今后几年中将努力加强和保证社会主义法制和民主。 (1)结合材料一中的图片及所学知识,总结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2)依据材料二说明,我国是如何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的? 解析:第(1)问,要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理解两幅图片的主题。第(

14、2)问,依据材料二内容概括回答。 答案:(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大代表加强立法工作;加强立法和普法知识的宣传。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把法制建设摆到了优先建设地位;成立法律委员会,加强和保证社会主义法制和民主。,课堂归纳 网络构建 关键必背 (1)“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与法制遭到空前践踏,造成动乱局面。 (2)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各项法律名存实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都失去了保障,民主法制被破坏殆尽。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民主政治迅速恢复,并逐步制度化、法律化。,“文革”,发展,曲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法律健全,

15、 制度完善,法律制度遭践踏, 制度中断,(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的主要方式是“大字报”“大鸣”“大放”“大辩论”“大串联”,以下关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歪曲了民主的含义 B符合民主的程序性原则 C是直接民主的体现 D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有益探索 解析:选A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民主的含义被歪曲。B、C、D三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2“文化大革命”期间,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竟惨遭抄家和人身迫害,这突出表明( ) A国家的法律遭到践踏 B阶级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C政治协商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解析:选A “文化大革命”期间,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竟惨遭抄家和人身迫害,突出表明了国家的法律遭到践踏。故选A。,3建国初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工作相当活跃,1966年7月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