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能源互联网构架下的「综合能源服务」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6836749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5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能源互联网构架下的「综合能源服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区域能源互联网构架下的「综合能源服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区域能源互联网构架下的「综合能源服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区域能源互联网构架下的「综合能源服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区域能源互联网构架下的「综合能源服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域能源互联网构架下的「综合能源服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能源互联网构架下的「综合能源服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11 页 区域能源互联网构架下的综合能源服务 从 2015 年 7 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提出“互联 网+”智慧能源行动,到 2016 年 2 月国家发改委等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互联网+”智 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再到 6 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国家能源局关于实施“互 联网+”智慧能源行动的工作情况汇报,以及 7 月 4 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进一 步发布关于推进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能源互联网在相关方 面推动下,逐渐步入试点落地阶段。 一、能源互联网的模式和发展理念一、能源互联网的模式和发展理念 近年来,随着化石能源枯竭以及环境危机

2、加重,人类社会发展与传统能源结构的矛 盾日益突出,世界范围内对能源供给与结构转变的需求愈发高涨,能源产业催生众多发 展方向,出现了能源互联网、分布式能源、低碳、可再生能源、绿色和智慧等热词。 这些词汇内在存在一些共性: 互联互联、 高效高效、 服务和友好服务和友好。 互联是指同类能源互联(区 域电网、气网等)、不同能源互联(如燃气转换为电、电转换为热等)以及信息互联(如 大数据与智慧城市、不同行业和部门间的信息沟通等);高效是指通过系统优化配置实 现能源高效利用;服务是指从传统工程模式转化为为用户直接提供服务的模式;友好是 指不同供能方式之间、能源供应与用户之间友好互动。 1 1、能源互联网的

3、必然性、能源互联网的必然性 能源互联网是能源与信息深度融合的产物,是推动能源改革的必然之路。 第 2 页 共 11 页 (一)从技术层面。(一)从技术层面。 目前能源供应模式已从集中式逐渐向集中式、分布式、微电网、户用式等多元供应 发展。新能源发电技术、清洁能源发电技术、储能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能源互 联网在技术上成为必然。 另外,信息技术包括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支撑着能源高效互联以及用 户侧的友好交互。 (二)从机制方面。(二)从机制方面。 新电改以及 PPP 政策在制度方面为能源互联网的实现提供了支撑。 由于能源的优化 配置涉及到各个行业间、各个地区间的利益博弈,传统能源企

4、业从一开始的抗拒,到国 家电网和中石油与 BAT 的跨行业合作, 充分体现了传统能源企业对能源互联网大趋势从 抗拒到顺应的转变。 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加重倒逼能源体制改革, 以及经济新常态下企业的转型发展使得 能源互联网成为必然。 (三)从政策方面。(三)从政策方面。 在新电改之前,输配售环节几乎完全由电力公司负责,售电模式基本为发电企业售 电给电网企业,再由电网企业售电给用户。在这种模式下,分布式发电只能间接地与用 户交互。但是,通过电力体制改革,将输配售各个环节解开,输配售各个环节的电价由 政府核定,实施宗旨为“放开两头放开两头,管住中间管住中间,大力支持分布式发展大力支持分布式发展”。新电改

5、增加了 用户对中间环节的可选择性,推动着新能源以及能源互联网的发展。 能源互联网的重点包括分布式发电、智能配电、智能用电以及用户侧的服务,其体 现了三个密集特点:技术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和资源密集资金密集和资源密集。在能源互联网的背景下,需求侧 响应以及综合能源服务快速发展。 2 2、能源互联网的雏形、能源互联网的雏形 目前国内对能源互联网的定义还不完全清晰,看一下目前能源互联网的几种模式: 1)上海世博园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 智能电网是能源互联网的基础,国家电网智能电网示范工程中,包括智能变电站、 配网自动化、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分布式能源接入。用电信息采集、电能质量监测 第 3 页 共

6、 11 页 为能源互联网中大数据、“互联网+”业务的发展提供支撑,但是目前数据采集的质量、 使用效率、数据开放性还有待提高。 2)海岛微电网 以浙江电力为代表的海岛微电网,南麂岛、东澳岛等岛屿上形成孤岛型的微电网, 包括风机、光伏、柴油发电机(备用及调峰)以及储能,表现为离网型,这是能源互联 网的雏形,主要以电为主要能源。由于分布式能源的接入,渗透率较高,对电网的影响 较大,在电网稳定性方面亟待解决。 3)上海虹桥商务核心区(一期)区域供能系统 它是以冷热能源供应为主的区域供能形式,其南北有两个能源站,每个能源站包含 燃气分布式系统、水蓄冷系统,结合常规电制冷、锅炉等,满足区域内 200 万平

7、米建筑 的所有冷热需求、生活用水及部分电力需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此类项目还可采用 分布式光伏、储能、地源(水源、空气源)热泵等技术,在能源供应环节做进一步整合。 4)区域能源互联网 新奥的泛能网以及协鑫的分布式微能源网都是属于区域能源互联网形式。 新奥的泛 能网将冷热、燃气联系起来,开发冷热电联产项目,将燃气、冷、热、电一起销售给用 户。协鑫的分布式微能源网按照“六位一体”模式实施:将天然气热电冷系统、光伏发 电、风能发电、储能技术、节能技术、低位热能结合为一体,提供多种能源服务。但是 受前一阶段燃气价格高企、电力并网(售电)制约等因素影响,此类项目推进较为缓慢。 5)以新能源为主导的能源

8、互联网 新能源以光伏或者风电为主,以远景能源为例。它对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信息化 系统进行深度开发,通过对新能源发电系统的设计、运行数据进行采集,并与天气、地 理数据整合形成大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负荷预测、发电预测和运行控制,打通并优 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端的运行效率。同时为用户提供风力发电站选址、风机安装、风力发 电站优化运行等一揽子服务。 6)全球能源互联网 它的实质是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实施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契合国家 “一带一路”战略。 在天然气网络、热力网络方面,能源互联网的应用尚处在起步阶段,主要体现在智 能气网和区域能源综合供应领域。在特高压和智能电网技术领域已有坚实的

9、实践基础 第 4 页 共 11 页 上,电力系统将成为实现跨能源互联互济的重要枢纽;同时,电能在能源传输与转换等 方面具有无法比拟的综合优势,其基础设施的基础也最为完备,具备互联互通的条件。 在能源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上,将以电网为核心实现不同能源之间的互相物理连接。 未来能源互联网将以电网为核心,实现不同能源间互相物理连接,是一张基于信息通信 技术的无形网,涉及能源生产、利用的每个环节,实现对能源数据的采集、分析、共享 和处理,并由此带来商业模式的颠覆。 3 3、能源互联网的类型、能源互联网的类型 针对既有的各类能源互联网雏形和概念,本文暂将能源互联网分为三类:全球能源全球能源 互联网、互联网互

10、联网、互联网+ +能源以及区域能源互联网能源以及区域能源互联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全球能源互联网主要体现是以特高压为骨干,包括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输送,以及 全球互联坚强智能等特性,这是国家电网的能源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互联网+ +能源能源分为两种模式: 一种是互联网+新能源发电,如远景与华为、木联能等合作形式,通过信息化技术 包括大数据、 云计算和数据挖掘等手段达到系统优化、 资源优化配置、 高效运行的目的; 另一种是互联网+能源,如国家电网、中石油与 BAT 的合作形式,主要是利用国网 或中石油渠道和数据入口获取用户信息,进行深度的商业模式的创新与拓展。 区域能源互联网区域能源互联网的实质是

11、多能互补基础上的综合能源服务,其发展路径可分为两 类: 一类是产业链延伸模式,如新奥、协鑫和华电的发展模式:新奥是以燃气为主导, 同时往燃气的深度加工发电、冷热供应方向发展;协鑫以光伏、热电联产为主导, 同时往天然气、智慧能源布局; 第 5 页 共 11 页 另一类是售电+综合服务模式,是将节能服务或能效服务等增值业务整合在一起的 能源服务,相比于前一种模式对其产业基础要求较低。 4 4、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契机和理念、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契机和理念 综合能源服务作为在区域能源互联网下实质性开展的业务内容, 在 PPP 和新电改条 件下,出现了新的产业发展契机。综合能源服务核心是分布式能源以及

12、围绕它进行的区 域能源供应,同时可以将公共热冷、电力、燃气甚至水务整合在一起的一种综合能源服 务形式。 产业发展契机的核心在于区域的用能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热电负荷的刚性需求,即用户本身的用能需求。对于企业尤其是生产型企业, 电的来源存在多样性,包括火电、燃气分布式发电、风电、光伏发电等,但是热的来源 具有局限性。由于环保问题,很多地区都在禁煤,故对于热负荷的供应,清洁能源替代 的趋势明显。 二是潜在的需求,即用户希望能够降低能源成本。在环境约束、环境友好和能源安 全约束条件下,以区域能源供应,特别是冷热负荷同时满足的模式下,区域能源互联网 的契机就出现了。 能源互联网产业的发

13、展存在外部约束外部约束:首先是经济转型,其实质上是涅槃重生的过 程,过程较为艰难;其次是要素的存量盘活需优化配置;最后,较为有利的是制度方面, 电改、油气改革及 PPP 模式,为能源互联网及相关产业提供了政策支撑。 在能源互联网产业契机下,能源互联网机制需考虑以下:从技术层面,主要考虑一 是互联,即接入条件,二是互通,即转换;从政策层面,主要考虑一是互动,即交易平 第 6 页 共 11 页 台,二是互信,即约束机制,包括契约。以上条件相对成熟后,产业大发展的契机才会 真正到来。 二、从售电服务到综合能源服务二、从售电服务到综合能源服务 电力服务是区域能源互联网下,综合能源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同

14、时,电力并网销 售也对区域能源互联网的建设运行产生直接影响。 售电的模式分为竞争性售电和保底性售电。对竞争性售电模式而言,现阶段开展的 是售电代理和负荷集成,关注两个方面即竞价机制和用户资源的圈定。可在售电基础上 附加节能服务和增值服务,同时风险控制(负荷预测和调控)和需求响应均可包含在售 电模式中。但是单纯的售电存在几方面问题,如用户的粘性、市场容量、持续性和增长 性等。 考虑到上述几个问题并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可提出综合能源服务的模式。综合能 源服务有两个含义: 一是综合能源,涵盖多种能源,包括电力、燃气和冷热一是综合能源,涵盖多种能源,包括电力、燃气和冷热; 二是综合服务,包括工程服务、

15、投资服务和运营服务。二是综合服务,包括工程服务、投资服务和运营服务。 综合能源服务包含三要素:资金、资源和技术。 传统能源产业,包括:电力企业、电网企业、燃气企业、设备商、ESCO(节能服务 公司)、系统集成商以及专业设计院都在策划综合能源服务转型,导致综合能源服务产 业竞争激烈。 1 1、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 综合能源服务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在收益来源方面一是在收益来源方面。收益来源体现在三个要素:电源、配网和大用户。 二是获利能力方面二是获利能力方面。获利能力体现在三个要素:技术、资金和资源。首先技术层面 需突破,包括负荷预测、运行优化等技术能力;其次资金方面需

16、稳定的融资平台和融资 渠道;最后资源方面需掌握园区等用户,或与上下游的电力、燃气或热力相互联系。开 展上述业务关键是资源整合。 2 2、主体驱动力、主体驱动力 综合能源服务的实施过程中,要考虑主体驱动力。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会涉及政 第 7 页 共 11 页 府、园区、电力、燃气、发电和用户等主体,其中政府、园区和电力是被动方,而燃气、 发电和用户是主动方。 政府在节能环保指标考核和经济发展指标的压力下,园区在产业环境的形势下,电 网在电力消纳和电网安全的背景下, 未来将化被动为主动, 积极开展综合能源服务业务。 而燃气公司考虑燃气消纳和产业转型,发电企业考虑增产增效,用户考虑节能降本,将 积极参与综合能源服务业务,但是后续主体角色定位可能会相互转换。 3 3、综合能源服务盈利模式、综合能源服务盈利模式 综合能源服务的基本业务模式可从供能侧和用能侧出发,通过能源输送网络、信息 物理系统、综合能源管理平台以及信息和增值服务,实现能源流、信息流、价值流的交 换与互动。 进一步梳理综合能源业务模式后构建的综合能源服务的理想盈利模式中, 除了产业 链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