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考研笔记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6835803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考研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考研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考研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考研笔记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考研笔记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考研笔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考研笔记(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 第第2 2篇篇 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 本篇主干知识框架: 摩擦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 失业的原因 也可以写为MV = PY。 式中V = 1/k。 这说明货币需求与货币流通速度之间的联系。 当人们想对每一单位收入持有大量货币 时(k 大),货币转手就不频繁(V 小);相反,当人们只要持有少量货币时(k 小),货币转手就 频繁(V 大);换言之,货币需求参数 k 与货币流通速度 v 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4.2.3 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假设(V ),货币数量论 如果再增加一个假设,货币流通速度不变,那么数量方程就成为关于货币效应的一种理论,成 为货币数量论。或者说,一旦加入

2、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假设,数量方程就可以看成是一种关于名义 GDP 的决定因素的力量。数量方程告诉我们 MV=PY,V 是固定不变,故货币数量 M 的变动必引起名义 GDP(PY)的同比例变动。 4.2.4 货币、价格和通货膨胀 (一)现在我们有了一种解释什么决定总体价格水平的理论,他有三个基础: 1.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决定产出水平。(Y = f(K,L))(第 3 章) 2.货币供给决定产出两的名义价值 PY(V ,则PY = MV) 3.价格水平 P 是产出的名义价值与产出水平的比率(P = PY Y = MV Y ) 换言之,经济的生产能力决定实际 GDP,货币量决定名义 GDP,GDP

3、平减指数是名义 GDP 与实际 GDP 的比率。中央银行货币供给的任何变动都会引起名义 GDP 同比例变动。货币数量论意味着,价 格水平与货币供给成比例。(P 与 M 成比例) 11 (二)由于通货膨胀率是价格水平的百分比变动,所以这种价格水平的理论也是一种通货膨胀率的 理论,用百分比变动的形式可把数量方程写成: M 的百分比变动 + V 的百分比变动 = P 的百分比变动 + Y 的百分比变动 央行控制 假设为 0 通胀率 视为给定(外生变量) 这告诉我们,货币供给的增长决定了通货膨胀率。因此,货币数量论说明,控制货币供给的中 央银行能够最终控制通货膨胀率。 4.4 通货膨胀与利率(费雪效应

4、) 4.4.1 费雪效应(费雪方程) 以 i 表示名义利率,r 代表实际利率,代表通货膨胀率,那么这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写 为: r = i 重新整理实际利率方程,可以名义利率表示为实际利率与通胀率之和: i = r + 以这种方式表示的方程称为费雪方程。它说明名义利率可以由两个原因而变动:实际利率变动和通 货膨胀率变动。 这样,就可以用这个方程来建立一种解释名义利率的理论。第三章说明了实际利率的调整使储 蓄与投资平衡(Y C G= I(r) r)。货币数量论说明货币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 = P% = M% Y% )。费雪方程告诉我们,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共同决定了名义利率(i = r +

5、)。 货币数量论和费雪方程共同告诉我们货币增长如何影响名义利率。根据货币数量论,货币增长 率提供 1%引起通货膨胀率上升 1%。 根据费雪方程, 通货膨胀率 1%的上升又引起名义利率 1%的上升, 通货膨胀率和名义利率只见这种一对一的关系成为费雪效应。(1%i1%) 4.4.2 两种实际利率:事前和事后的(费雪效应的修正) 两种实际利率:进行贷款时债务人和债权人预期的实际利率成为事前实际利率;事实上实现的 实际利率是称为事后实际利率。设代表实际的未来通胀率,E代表未来通胀率的预期。事前实 际利率是i E,而事后实际利率是i 。 实际通胀率与预期通胀率之间的这种区分会如何修正费雪效应呢?显然,名

6、义利率不能对实际 通胀率进行调整,只能对与其的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费雪效应可以更准确的写为: i = r + E(修正后的费雪效应) 事前实际利率 r 是由产品与服务市场的均衡决定的。名义利率 i 随着与其通胀率 E的变动而 相应变动。 4.5 名义利率与货币需求(L(i,Y))&供求平衡 4.5.1 持有货币的成本(i)一般货币需求函数L(i,Y) 持有货币成本的是名义利率。两种理解方法:机会成本比较回报 () = 因此,货币需求既取决于收入,又取决于名义利率。一般的货币需求函数写为 (M P) d = L(i,Y) 字母 L 表示货币需求。 这个方程是说, 对实际货币余额流动性的需求是收入

7、和名义利率的函数。 收入水平 Y 越高,实际货币余额需求越大;名义利率 i 越高,实际货币余额需求越小。 12 4.5.2 未来货币与现期价格 正如货币数量论所解释的,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共同决定均衡价格水平。根据定义,价格水平 的变化是通胀率。通胀率又通过费雪效应影响名义利率。现在名义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成本,故名义 利率又影响需求。 考虑最后一种关系(即 i(M P) d = L(i,Y))的引入如何影响我们的价格水平理论。首先,令实 际货币余额的供给M P与需求L(i,Y)相等: M P = L(i,Y) 然后,用飞雪方程把名义利率写为实际利率与预期通胀率之和: M P = L(r + E,Y

8、) 这个方程说明,实际货币余额的水平取决于预期通货膨胀率。 货币数量论认为,今天的货币供给决定今天的价格水平。这个结论仍是部分正确的:如果名义 利率和产出水平保持不变,价格水平与货币供给成比例变动。但名义利率不是恒定的,它取决于预 期通胀率,预期通胀率又取决于货币供给的增长。货币需求函数中名义利率的存在提供了另一条货 币供给影响价格水平的渠道。 这种一般性的货币需求方程意味着,价格水平不仅取决于今天的货币供给,而且取决于预期的 未来货币供给。假定央行宣布它将在未来增加货币供给,但它并不改变今天的货币供给。这一宣布 引发人们预期较高的货币增长与较高的通货膨胀(E)。通过费雪效应,这种预期的通胀上

9、升 使得名义利率上升(i = r + E )。较高的名义利率提高了持有货币的成本,从而减少了实际货币 余额的需求((M P) d = L(i,Y) )。由于央行没有改变今天可得到的货币供给量(M 未变)。所以,实 际货币余额减少就使价格水平更高(P = M (M P )d)。这样,较高的未来货币增长的预期引起了现在 较高的价格水平(EP)。 小结:E 费雪效应 (M P) d = L(i,Y) ,M 未变 P = M (M P )d。总之,EP。 4.5.3 附录,曼昆宏观103卡甘模型: 模型内容:(暂略) 结论:价格水平取决于现期货币供给和预期的未来货币供给的加权平均值。 注意 (决定实际

10、货币余额对通货膨胀敏感程度的参数) 的重要性。 未来货币供给的权数按 1+的 央行控制 M (M P) d = L(i,Y) Y 外生 M P = L(i,Y) 的定义 P 费雪效应 i = r + i 13 比率成几何级数递减。 若小, 1+也小, 权数迅速减小, 现期货币供给是价格水平的主要决定因素。 (若 = 0,即得货币数量论。)若大,未来货币供给在决定现期价格水平中起着关键作用。 一些经济学家用此模型来论证可信性对结束恶性通胀是重要的。由于价格水平取决于现期和预 期的未来货币,故通货膨胀也取决于现期和预期的未来货币增长。因此,要结束高通胀,货币增长 和预期的货币增长都必须下降。预期又

11、取决于可信性对央行承诺的、更稳定的政策的看法。 在恶性通货膨胀中,中央银行如何获得可信性呢?可信性的取得常常要通过消除恶性通货膨胀 根本原因对货币铸造税的需要。因此,可信的财政改革常常是可信的货币政策变动所必需的。 这种财政改革可能减少政府支出和使中央银行更加独立于政府的形式。减少支出降低了对货币铸造 税的需要,而增加独立性使中央银行可以抵制政府对货币铸造税的需求。 4.3 货币铸造税:从发行货币得到的收益(教材 83 页) 政府通过发行货币筹集的收入称为货币铸造税。当政府发行货币为指出筹资时,它增加了货币 供给。货币供给的增加又引起通货膨胀。发行货币筹集收入就像征收一种通货膨胀税。当政府发行

12、 新货币供自己使用时,它使公众手中原有的货币不那么有价值了。通胀就像是对持有的货币征收的 税。 4.6 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 4.6.1 预期的通货膨胀的成本(五种): 1.由通胀税产生的人们持有的货币量的扭曲。 i L(i,Y) L 。如果人们平均持有较低的货 币余额,他们就更频繁的去银行取款。这种减少货币持有量带来的不方便被称为通货膨胀的鞋底成 本。 2.高通胀引起企业更经常地改变其标价,而改变标价有时是成本高昂的,这些成本称为菜单成 本。 3.由于面临菜单成本的企业不会频繁改变价格,故通胀越高,相对价格的变动越大,从而导致 资源配置在微观上的无效率。 4.税法的许多条款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效

13、应,通胀常常会以税法制定者没有想到的方式改变每 个人的税收义务。(例如,资本所得的税收处理。税法是按名义资本所得而不是按实际资本所得来 衡量收入,通胀有可能会扭曲税收的征收。) 5.生活在一个价格水平变动的世界中的不方便。货币是衡量经济交易的标尺。当存在通胀时, 该标尺的长度也在变, 人们需要进行通货膨胀校正, 且变化的价格水平使个人的金融计划复杂化了。 4.6.2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成本: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效应比稳定的、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任何一种成本都更厉害:它在个体 中任意再分配财富。大多数长期贷款协议规定了名义利率,这个名义利率是根据签订协议时预期的 通货膨胀率确定的。若结果通货膨

14、胀率与所预期的不同,债务人向债权人支付的事后实际回报就不 同于双方所预期的。一方面,若结果证明通胀高于预期,债务人收益而债权人受损,因为债务人用 价值更低的货币偿还贷款;另一方面,若结果证明通胀低于预期,债权人收益而债务人受损,因为 偿还的价值比双方预期的高。 未逾预期到的通货膨胀还损害了靠固定养老金生活的人。工人和企业常常在工人退休时(甚至 更早的时候)就固定的名义养老金达成协议。由于养老金是延期支付的收入,所以,本质上是工人 14 向企业提供贷款:工人在年轻时向企业提供劳动服务,但直到老年时才得到全部报酬。与任何一个 债权人一样,当通胀高于预期时,工人收到损害。与任何债务人一样,当通胀低于

15、预期时,企业收 到损害。 关于指数化。由于大多数人是风险厌恶者,讨厌不确定性,所以,变动很大的通货膨胀引起的 不可预期性伤害了几乎每一个人。人们可以通过以实际量而非名义量订立合约,即根据价格水平的 某种衡量指标来指数化,以免受到不确定性的伤害。例如,某些国家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津贴会每 年按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变动进行调整,有些政府还发行按通货膨胀指数化的债券。有时这种指数化 采取了按照一种较为稳定的外国通货来订立合约的形式。 最后,要注意一个得到广泛证明的重要事实:高通货膨胀是多变的通货膨胀,即平均通胀高的 国家往往各年的通胀率的变动也很大。 4.6.3 通货膨胀的一个(可能的)益处 一些经济学家

16、相信,温和的通胀(比如 2%或 3%)可能是一件好事。因为现实中名义工资的削 减是少见的,一定程度的通胀可以是劳动市场更好地运作。不同种类的劳动的供给和需求总是在变 动。有时供给的增加或需求的减少导致某个群体工人的均衡实际工资的下降。如果名义工资不能削 减,那么削减工资的唯一办法是让通货膨胀代劳。如果没有通货膨胀,实际工资将会停留在高于均 衡的水平上,造成较高失业。因此,一些经济学家说通货膨胀“润滑了劳动市场的车轮”。 4.7 恶性通货膨胀(每月超过 50%的通胀) 4.7.1 恶性通货膨胀的成本: 恶性通货膨胀极大地危害社会,其成本由于极其严重而更加明显: 1.与减少货币持有量相关的鞋底成本很严重。当现金很快丧失价值时,企业经营者把大量时间 与精力用于现金管理。由于这些时间和精力从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