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知识点梳理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6835792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2.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知识点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马原知识点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马原知识点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马原知识点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马原知识点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原知识点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知识点梳理(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习,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狭义、广义) 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4.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核心: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对大学生提出的要求,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世界的物质性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4.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5.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 6.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7.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思 维 和 存 的 关 系 问 题,思维和存在的 同一性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2、的问题,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主张社会 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主张社会 意识决定 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 界 物 质 的 统 一 性,多元论,主观精神,唯物主义一元论,客观精神,精神,唯心主义一元论,物质,精神,二元论,物质,精神世界,物质世界,客观知识世界,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的特点:(1)客观性 (

3、2)普遍性 (3)多样性 发展的本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事物发展的三大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Why,How,Where,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1)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辩证法,主观辩证法,客观辩证法,决定,反映,规律的客观性,第一,人既不能消灭、也不能创造规律。 第二,人可以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通过偶然认识必然,从而发现和掌握客观规

4、律。 第三,人可以在实践中尊重规律,利用规律来为人类服务,推动社会发展。,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二者的 关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 规律办 事实事 求是,规 律,客 观 性,尊重遵 循客观 规律,实事 求是,人类,主观 能动 性,认识 利用 规律,解放 思想,统一,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3.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 4.价值,实践在认识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目的,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的来源,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5、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实 践,认 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关系,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绝对真理和相对 真理是相互渗透和 相互包含的,绝对之中有相对,真理的 绝对

6、性通过相对性表现出来, 无数具有相对性的真理之总和 构成具有绝对性的真理,相对之中有绝对,绝对寓于 相对之中;真理的相对性 之中也包含着绝对性的颗粒,相对真理和绝对真 理又是辩证转化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成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两种对立的历史观及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决

7、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3、科技的双重作用 4、科教兴国战略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在对待社会历史问题上,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辨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2)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两者的相互作用是一个

8、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科学技术有时“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科教兴国,就是要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含义:科教兴国是通过科技和教育来振兴国家,关键:落实科技创新

9、和教育创新,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从质上说,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从量上说,人民群众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人民群众的最稳定主体部分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人 民 群 众,人民群众的作用,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商品的二因素 2、劳动二重性 3、价值规律 4、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5、劳动价值论 6、剩余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7、C、V的划分 8、资本有机构成 9、产业资本的循环 10、M和P

10、1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商 品 二 因 素,使用价值,价 值,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凝结(或物化)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交换价值,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价值的表现形式,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劳 动 二 重 性,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不同质 使用价值,相同质价值,特定具体形式,无差别人类劳动,商品,商 品 二 因 素,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商品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市场供求关系也影响价格,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11、。,价格机制,商品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市场供求关系也影响价格,市场价格的波动是否违背价值规律?,市场价格的波动不违背价值规律 1、商品市场价格总是以价值为基础,各种商品之间总有一定的比价 2、从商品价格变动的平均数上看,商品价格与价值是一致的 3、从商品价格变动的长期看,商品价格与价值是一致的。,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产生条件,社会分工,私有制,劳动是生产者的私事,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社会劳动,私人劳动,矛 盾,使用价值,价值,具体劳动,抽象劳动,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矛盾,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劳动力:人的劳动能力,是存在于人体内部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一)劳

12、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劳动者须一无所有,劳动力成为商品条件,(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换为资本,劳动力价值, 维护劳动者本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养活劳动者家属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费用,工 人 劳 动,进入生产过程,40元 8小时,生产资料,160元,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120元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8小时,创造新价值80元,劳动力价值,120元,布4米 100元,辅料2套 20元,资本主义生产的价值增殖过程,商品价值200元 =,120C,+40V,+40M,例题,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的本质是体现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

13、。,资本的本质及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意义,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新价值。,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资本,生产资料,劳动力,可变资本,不变资本,依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原有价值 ,价值量 k,使原有价值 , 产生,增殖,,剩余价值,转移,没有变化,划分意义,剩余价值率m =,剩余价值,可变资本,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来源; 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公式:,追求剩余价值,改进技术,C的比重愈来愈大,V的比重愈来愈小,资本有机构成(C:V)不断提高,机器排挤工人,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资本主义相对人口过剩有流动的、潜伏

14、的和停滞三种形式。,销售阶段,准备生产 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实现剩余价值,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购买阶段,生产阶段,G,W,Pm,A,P,W,G,产业资本循环过程:,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分配,商品价值 W = c+v+m,新创造的价值,成本价格 k,= K + m,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商品价值 W = c+v+m,= K + m,m转变为成本价格K的产物,m转变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实际耗费,利润P,W= K + P,p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利润是剩余价值观念上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产生来源。,m是可变资本的产物:,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关系,资

15、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社会化,生产资料的共同使用,生产过程是分工协作,劳动产品由市场交换,私有制,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生产过程由个人控制,劳动产品由个人支配,资本主义生产,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垄断资本主义 2、垄断价格和垄断利润 3、垄断资本的国际扩张 4、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5、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 6、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生产集中,自由竞争,科技革命,经济危机,垄断,股份公司,兼并、联合,垄断:是指少数大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结成联盟,以控制和操纵某些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市场。,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垄断在竞争的基础上产生,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而是与之并存。,垄断时期存在竞争的原因: 垄断没有消除商品经济; 垄断统治不能囊括所有的部门企业; 垄断组织实力变化会引起新的竞争。,垄断价格实质,垄断价格的确定不能完全脱离价值,价值仍然是 价格的基础; 垄断价格不能增加商品价值总量,从全社会看, 社会的商品价格总额等于价值总额; 垄断价格的制定和变化,归根到底取决于商品生 产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变化。 垄断价格实质是对社会财富作出有利于垄断资本 家再分配的工具和手段。,垄断统治的实质是获取垄断利润,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