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用书)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 防灾与减灾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34194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用书)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 防灾与减灾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教师用书)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 防灾与减灾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教师用书)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 防灾与减灾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教师用书)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 防灾与减灾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教师用书)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 防灾与减灾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用书)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 防灾与减灾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用书)2018届高考地理一轮 防灾与减灾课件(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防灾与减灾,考点 防灾与减灾 【核心知识通关】 一、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1.自然灾害监测系统: (1)概念:由国家、区域及地方等各级组织,通过不同 平台对自然灾害进行_的网络系统。,监测和分析,(2)作用。,预警,跟踪,评估,2.遥感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1)基本特点:_广、信息获取量大、_ _、_好和动态性强等。,观测范围,获取速,度快,实时性,(2)时空特点。 空间上:具有全球观测能力,可从_、多时相、 _角度获得观测数据。 时间上:能够对地球进行_,可获得地球表层 及其_的灾害信息。,多波段,全天候,同步观测,瞬间变化,3.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 (1)

2、功能:主要对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 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_、定性和定量分析 的功能。 (2)作用:_、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 分析、灾害损失调查、_等。,空间定位,预报预警,灾情评估,危险程,度,抗灾活,动,灾害损失,4.自然灾害的防御:,非工程性,危害和损失,(2)非工程性防御措施。 概念:通过国际组织和各个国家的_和防灾 法律、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以及_等 途径,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灾规划,公众减灾教育,成就。,十年决议案,法律,减灾规划,防灾减灾,(3)工程性防御措施。 概念:通过修建_改变自然灾害系统,最终达到减灾的目的。,防灾工程,工程性防御措施的三

3、种方式。,地表环境,抗灾性能,二、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1.地震中的自救与互救: (1)防震准备。,危险区,家庭,防震会,防震意识,自救、互救,(2)避震。 自救机会:从开始_到_的十几秒的 时间。,感到晃动,房屋倒塌,避震方法。 a.室内:平房或一楼:_,其他情况:_。 b.室外:尽量到开阔_躲避,要远离高层建筑、墙壁 和桥梁等,注意保护_。 应急预案实施方法:把床下和牢固家具腾空,并准备 一个_。,跑,就地躲避,空地,头部,应急包,(3)震后自救与互救。 自救:学会_的基本方法;保护呼吸系统,尽 量减少_;要有生存的勇气和_。 互救:先救_,后救_;先易后难;先救“_”,后 救“_”;注

4、意倾听被困人员的呼救声;仔细确定被困 人的_。,处理外伤,体力消耗,顽强的毅力,近,远,生,人,位置,2.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天气预报,逃生物资,(2)洪水应急。,高处,漂浮物,(3)洪水中的救助。 特点:主要在洪水_中进行,_更为重要。 内容。,发生过程,互救,安全地带,救生圈,溺水人员,控水,【经典例题导悟】 (2015福建文综)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近海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超警戒风暴潮平均发生次数的逐月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省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该省防御风暴潮灾害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思维

5、流程】,【答案】(1)季节:主要集中夏、秋季节。 原因:该省沿海夏、秋季节多台风活动,易形成超警戒风暴潮;河流入海流量大,对风暴潮起顶托作用(或与天文大潮相逢),增加超警戒风暴潮发生的次数。 (2)加强风暴潮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加固堤防;保护生物(红树林、珊瑚礁)海岸,营造沿海防护林;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御风暴潮灾害的意识。(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高考模拟精练】 1.黏虫又称剃枝虫、行军虫,是一种危害水稻、小麦、玉米、甘蔗等禾本科作物及牧草的主要害虫。黏虫在我国是一种南北迁飞间歇性猖獗的害虫。以幼虫取食稻、麦叶片,能大部或全部将叶片吃光,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在稻、麦抽穗后则咬断小穗,落

6、粒满田,造成减产或无收。读2013年黏虫发生趋势图,回答下列问题。,据图说出我国黏虫发生区分布特点;并列举有效防治黏虫灾害的措施。,【解析】读图,我国黏虫发生区在东部季风区多,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少;北方多,南方少;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大部分地区及云南东部部分地区。防治黏虫灾害要做好监测预报,采取引入天敌、药物防治等措施。,答案:特点:东部季风区多,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少;北方多,南方少;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大部分地区及云南东部部分地区。 措施:做好监测预报;引入天敌;药物防治(使用杀虫剂)。,2.(2013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

7、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解析】洪灾多发生于降水多、暴雨集中且河流沿岸地势低平的地区;从材料中可以提取气候类型及特征,从图中可以提取居民点位于地势低平的河流沿岸地区,故多洪灾;应对措施可以采用治理措施(修水库、修堤坝等)和躲避措施(远离洪灾多发区)。,答案:原因: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雨。居民点地处谷底河边,其河流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 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加固训练】 (2014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

8、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问题。,(1)说出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 (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对比图中两水位曲线可以看出,河流水位在6月9月高于湖泊水位,易发生涝灾。其形成的自然原因可从气候、地势、水位高低等方面分析。第(2)题,对于滨湖农业区的涝灾的防治措施可从工程性措施(完善排涝系统、种植耐涝植物、调整耕作制度等)和非工程性措施(加强监测预报、开展防灾教育等)两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月9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

9、甚至河水倒灌入湖。 (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答三点即可),类型15:自然灾害分布、成因与防御的答题规范 【考题示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疆达坂城是我国有名的大风发生区,全年大风日数平均150天,最多为202天,10级大风每年都出现,12级大风平均每隔34年出现1次。当出现8级大风时,达坂城至乌鲁木齐的交通受影响。这里出现的大风可毁坏铁路、掀翻列车。,简析达坂城多大风(主风向)的原因;并试述兰新铁路在达坂城路段可采取的防风措施。,【获取信息】 (1)材料信息:新疆达坂城是我国多

10、大风的地区。 (2)图示信息:达坂城在新疆的地理位置;兰新铁路在达坂城地区的分布。,【信息解读】 (1)材料信息提供了达坂城风力特别大,隐含达坂城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处于干旱地区,风口、风道以及狭管效应等。 (2)图示达坂城位于博格达山和盖氏山之间的峡谷中,具有狭管效应;兰新铁路正位于该峡谷中;图中风向示意达坂城靠近冬季风源地。 (3)根据设问迁移防风的工程性措施和生物措施。,【规范解答】原因:达坂城东北侧有博格达山,西南侧有盖氏山,是一个西北-东南向的谷地,当北方冷空气侵入北疆经过达坂城谷地进入南疆(吐鲁番盆地)时,因狭管效应风速加大,产生西北大风;接近冬季风源地,受冬季风影响大,多大风(或

11、位于寒潮南下路径上,多大风)。 措施:修筑特别(抗风蚀)路基;修筑防风墙(屏);在隧道中通过;植树种草。,【模板构建】 1.描述自然灾害的分布:,2.自然灾害成因:,3.防灾措施:,【迁移应用】 考向1 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和成因分析 1.阅读图表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水、旱灾害尤其突出,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1949年到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1)概括我国水、旱灾害的分布及发生频次的特点。 (2)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是水灾最严重的地区。从气候、地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题,考查提取图表有效信息能力。由表

12、格可看出水旱灾害在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且南北差异:南多北少;北方以华北最严重。发生频次:由南向北降低;南北方水旱灾害特点不同:南水灾北旱灾。第(2)题,注意本题设问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水灾最严重,从气候、地形角度分析。气候抓住降水量大和时间长;地形抓住地势低平。,答案:(1)分布特点:我国水、旱灾害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南方以水灾为主,北方以旱灾为主。频次特点:我国水、旱灾害发生频次较高,且发生频次由南向北降低;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频次均是水灾多于旱灾。 (2)该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集中,易引发洪涝灾害。江南丘陵地区地势起伏,易引发山洪;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发生内

13、涝(或受长江干流洪水威胁)。,考向2 自然灾害的危害和防御措施 2.(2016广州模拟)2015年1月2731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入冬以来最大范围低温雨雪天气过程,局地降水量超过25毫米,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以及湖南北部、贵州中部等地最低气温低于0,江苏、安徽、湖北和湖南等省遭受低温冷冻和雪灾。,说明大范围低温雨雪天气的成因、对交通不利影响及采取的防御措施。,【解析】读图,这次大范围低温雨雪天气发生在1月,主要是北方冷空气南下或寒潮南下影响而成。冷空气南下,影响到南方地区后,与南方暖湿气流接触,暖湿气流沿底层的冷空气爬升,形成了这次的大范围雨雪。雨雪天气导致道路能见度较低,道路结冰湿滑,为交通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主要防御措施包括,关注冷空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根据天气变化适时添衣保暖,预防感冒和心脑血管等疾病;做好公路、铁路的除雪除冰作业;驾车出行,需减速慢行,注意防滑等。言之有理即可。,答案:成因:北方冷空气(寒潮)南下影响而成。 不利影响:雨雪天气导致道路能见度较低;道路结冰湿滑,为交通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 防御措施:关注冷空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根据天气变化适时添衣保暖,预防感冒和心脑血管等疾病;需做好公路、铁路的除雪除冰作业;驾车出行,需减速慢行,注意防滑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