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6826725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5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讲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2讲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2讲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2讲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2讲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讲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讲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 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2-1 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2-2 各种表示方法之间的转换,2-1 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一、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四种表示方法,卡诺图,一输入变量,二种组合,二输入变量,四种组合,三输入变量,八种组合,1、真值表,四输入变量,16种组合,(四输入变量),2-2、各种表示方法之间的转换,1、由真值表求逻辑表达式 (1)把真值表中逻辑函数值为1的输入变量组合挑出来; (2)若输入变量为1,则写成原变量,若输入变量为0,则写成反变量; (3)把每个组合中各个变量相乘(即相与),得到一个乘积项; (4)将各乘积项相加,就得到相应的逻辑表达式。 例:试设计一个三人表决器,2、由

2、逻辑表达式列出真值表 按照逻辑表达式,对逻辑变量的各种取值进行计算,求出相应的函数值,再把变量取值和函数值一一对应列成表格。,3、由逻辑函数式求逻辑电路 (1)画出所有的逻辑变量; (2)将函数式中的各运算关系用相应的图形符号表示出来;,AB,4、由逻辑图求逻辑表达式 由输入到输出,按照每个门的符号写出每个门的逻辑函数,直到最后得到整个逻辑电路的表达式。,三、逻辑函数表达式的形式,1、基本形式 (1)“与或”表达式(“积之和”Sum of Products或SP型) 单个逻辑变量进行“与”运算构成的项称为“与项”,由“与项”进行“或”运算构成的表达式称为“与或”表达式。 例:,(2)“或与”表

3、达式(“和之积” Products of Sum或PS型) 单个逻辑变量进行“或”运算构成的项称为“或项”,由“或项”进行“与”运算构成的表达式称为“或与”表达式。 例:,2、最小项 1)定义:若n个变量组成的与项中,每个变量均以原变量或反变量的形式出现一次且仅出现一次,则称该“与项”为n个变量的最小项。 例:设 A,B,C是三个逻辑变量,其最小项为,不是最小项的与项:AB,AC,A(B+C), 2)最小项的编号: 把使该最小项为1的取值组合视作二进制数,则相应的十进制数作为最小项的编号。用(m)(N)10表示。,3)性质: n变量的函数,最多可构成2n个最小项; 对于任意一个最小项,只有一组

4、变量取值组合使得它的值为1,而在变量取其他各组值时,这个最小项的值均为0; 不同的最小项,使它为1的变量取值组合不同; 任意两个最小项mi和mj(ij)的乘积必为零,即mimj =0; 对于变量的任意一组取值,全体最小项之和为1,即:, n变量的每一个最小项,都有n个相邻的最小项。 当两个最小项中只有一个变量不同,且这个变量分别为同一变量的原变量和反变量时,称这两个最小项为相邻的最小项。 相邻的两个最小项之和可以合并成一项并消去一个因子。,2)一个逻辑函数的标准“与或”式是唯一的。 3)任何一个逻辑函数都可表示成为标准“与或”式。其方法如下: 代数法: 将函数表示成为一般的“与或”式;,3、逻

5、辑函数的标准形式 (1)标准“与或”式 1)由最小项相“或”构成的逻辑表达式,称为标准“与或”式。, 反复利用X=X(Y+ ),将表达式中所有非最小项的“与”项扩展成为最小项。,真值表法:将在真值表中,输出为1所对应的最小项相加,即为标准“与或”式,(2)反函数的标准形式,1)若把真值表中使函数值为0所对应的最小项加起来,得反函数的标准“与或”式 。即 =真值表中输出为0的变量组合相加。 例:对上面的真值表有,=m(0,1,3,5,7),四、逻辑表达式的变换,1、逻辑函数的“与非”实现 (1)“与非”逻辑的完备性,(2)用“与非”实现逻辑函数 先将函数化成“与或”表达式,然后对表达式两次取反,得函数的“与非与非”表达式。,2、逻辑函数的“或非”实现 (1)“或非”逻辑的完备性,(2)用“或非”实现逻辑函数 先将函数化成“或与”表达式(先求反函数的“与或”表达式,然后用摩根定律对取反,得函数的“或与”表达式),然后对表达式两次取反,得函数的“或非或非”表达式。,3、逻辑函数的“与或非”实现,由于“与或非”包含了与、或、非三种基本运算,因此可以用“与或非”门实现任何逻辑函数。 用“与或非”实现逻辑函数时,先求给定函数的反函数的“与或”表达式,然后取反,即得函数的“与或非”表达式。,第2讲 结 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