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沪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26654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黄浦区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沪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上海市黄浦区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沪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上海市黄浦区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沪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上海市黄浦区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沪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上海市黄浦区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沪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黄浦区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沪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黄浦区2014-201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沪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七年级语文学科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文言文(25分)(一)默写(10分)1 枕中云气千峰近, 。 (宿甘露寺僧舍)2. ,菊残犹有傲霜枝。 (赠刘景文)3 ,莫言迁客似沙沉。 (浪淘沙(其八))4 中庭地白树栖鸦, 。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5 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二)阅读下文,完成68题(7分)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6.本篇的作者是

2、唐朝文学家、哲学家 (人名),“子云亭”中“子云”指的是西汉文学家 (人名)。(2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2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8.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田子为相 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

3、”对曰:“所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致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之。”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兮。”言贤母使子贤也。注释:田子:指齐国田稷子。归休:休假回家。镒y:古代重量单位。一镒合二十两。馆:房舍,这里指家。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田子愧惭,走出( ) 说其义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2分)为相三年,不食乎? 11. 阅读全文,你认为田母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2分) 二、现代文(35分)(

4、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215题(15分) 无人机成“斩污”利器 严重的大气污染已经成为群众的“心肺之患”,也成为群众最关注的环境问题。根据环保部公布的2013年热线举报案件处理情况,2013年涉及大气污染的举报占到受理总数的73%。大气污染这么严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污染监管能力不足,监管手段匮乏。怎么及时发现大气污染,如何取证?违法企业和环境执法人员打“游击”,怎么应对?从2013年11月起,环保部门开始使用无人机航拍新手段进行环境监察执法,主要用于对钢铁、焦化、电力等重点企业排污、脱硫设施运行等情况进行直接检查。 无人机是一种以无线电遥控或由自身程序控制为主的不载人飞机,能搭载多种遥感传

5、感器。无人机用于监督执法,比常规手段更为独立,不受各方面的干扰,可以直接取得第一手的真实情况。 不受空间与地形条件制约,企业的大气污染物偷排偷放和脱硫设施停运现象一览无余,能够实现全方位执法。今年6月份,环保部环境监察局、监测司联合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华北环保督查中心,在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地区进行了无人机执法检查行动。经地面检查核实,共发现60多家企业(单位)存在环境问题,大部分企业已由当地环保部门处理处罚,正在进行整改,效果显著。 专家张大为介绍,无人机的巡航速度一般为每小时100150公里,可以搭载高分辨率摄像机、专业光学相机、红外相机等。在100公里以外获取的地面高分辨率视

6、频数据实时传回指挥车,无人机航拍获取的影像资料分辨率最高能够达到0.04米,这相当于无人机可以在1000米的高空,清晰地分辨出地面上火柴盒大小的物体。这无疑是快速高效的。接下来,无人机将如何在斩污行动中“更上一层楼”呢?环保部将尝试使用无人机搭载更丰富、更先进的遥感仪器,服务于环境执法。在2014年6月份的执法中,无人机搭载了热红外相机对企业进行高空监测。热红外技术利用红外探测器和光学成像物镜,接收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将物体发出的不可见电磁波转变为可见的热图像,热图像上面的不同颜色代表被测物体的不同温度。热红外成像技术可以清楚反映夜晚环保设施开启情况及排放情况,为夜间和不利气象条件下执法检

7、查拓展了新手段,为实现全天候执法打下了基础。今后,环保部还将使用无人机搭载高光谱传感器进行执法,这样可以直接分析出污染物种类以及浓度。此外,环保部还将推进无人机使用的规范化,在更多地区推广使用,为将来无人机执法的常态化奠定基础。12. 第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和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分)13. 阅读第-段,为什么说无人机是“斩污”利器?(6分,每空2分) (1) ;(2) ;(3) 。14. 第段中“更上一层楼”在文中的具体意思是(1) ;(2) (4分)15. 对第段画线句的意思与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说明无人机的分辨能力强、清晰度高。 B说明无人机获取信息非常迅速、及时

8、。 C体现出说明文通俗易懂的语言特点。 D便于读者对较复杂的内容有明晰的理解。(二)阅读下文,完成1621题(20分) 送货工小区有家便利店,顾客买重的东西,如桶装水啊,米啊,啤酒啊什么的,他们都送货上门。那天,我去买了箱啤酒,还买了点别的零碎东西。本来想自己扛回去的,手里拎着其他东西,扛起来不方便。一个中年男人走过来对我说,我们店免费帮顾客送货的,你留个地址,我马上帮你送过去。我看看他,黑,瘦,肩膀上搭条毛巾,身上的老头衫,映着未干的汗迹,已经看不出当初的颜色了。认出他是店里的送货工,经常能看到他骑着一辆三轮车,满载着各种各样的物品,在小区里奔来跑去。我告诉他几幢几号,他用签字笔,在啤酒箱上

9、刷刷地记着。真没想到,那几个字,观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写得如此灵润飘逸,我惊讶地看着他。他不好意思地嘿嘿笑了笑,说,年轻时瞎练过几天字。我冲他竖竖大拇指,那字写得确实漂亮,如今能写出这手字的人,不多了。刚走到楼下,他就骑着三轮车,也到了,三轮车上码着三箱啤酒,一袋米,还有一桶水,看样子,都是要送的货。我抢先一步,摁下了电梯,手挡住电梯门,等他。我们这幢楼,是小区里几幢小高层之一,装有电梯。他却冲我摆摆手,示意我先上,然后,扛起啤酒,径直朝楼梯走去。我喊他,有电梯啊。他扭回头说,一样,我走楼梯。说完,“噔噔噔”,向楼上走去。我摁了四层。电梯呼呼直上。n mn,为什么他不肯乘电梯,却要扛

10、着那么重的东西,走楼梯呢?真是个怪人。电梯到了四层。刚走出电梯,他也扛着啤酒,走上来了,嘴里微微地喘着粗气。他放下啤酒,问我,要不要帮我搬进屋?我摇摇头。看着他脸上细密的汗珠,我疑惑地问他,为什么不乘电梯?他摘下肩膀上的毛巾,擦着汗,低声说,咱身上汗味重,乘电梯不好。我怔住了,这叫什么理由?没等我开口,他和我告别,说去送别人家的货了。说着,转身从楼梯往下走,“噔噔噔”的脚步声,在楼梯间回荡。平时,在小区里散步的时候,经常能看见送货工奔跑着的身影。有一次,一帮人刚走进电梯,正在关着的电梯门,忽然又慢慢打开了,还有人要上电梯。原来是送货工,扛着一袋米,站在电梯门口。有人往里挪挪,给他腾出位置。他将

11、米袋搬进电梯,对站在摁扭边的我说,麻烦帮我摁下12,谢谢啊。说完,转身向楼梯跑去。12层是最高层,看样子这袋米是要送到12层的,可他为什么自己不乘电梯,却让米乘电梯?电梯门慢慢关上了,身后有个女人忽然吸吸鼻子,嘀咕着:哼,连米袋上都留着一股汗馊味,难闻死了!很厌恶的语气。忽然隐约明白,那个送货工为什么不坐电梯了。暑假的时候,送货工的三轮车后,忽然多出了一个八九岁大小的男孩,那是他留在农村老家的孩子。货多的时候,孩子跟在三轮车后面推,送完了货,小男孩就坐进三轮车里,送货工就骑得飞快,小男孩一路兴奋地惊叫着。有时候,到我们小高层送货的时候,送货工扛着货爬楼梯,小男孩则留在楼下,眼巴巴地盯着电梯口,

12、可是,从来没有看见他坐过电梯。也许,是他的父亲叮嘱过他,他才一次次克制住了自己的欲望?整个夏天,经常能看到送货工父子,在小区里奔来跑去。有时候,也能够听到他们快乐的笑声。小男孩和小区的几个保安似乎混得特别熟,还有几个女清洁工,讲着和他们一样的方言,因此也显得特别亲热。我经常默默地注视着他们,想起我遥远的乡下老家。我知道,他们虽然来到了这座城市,却生活在另一条完全不同的轨道上。16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n mn (2分)17.第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人物的 描写,表达效果是 (4分)18. 第段中画波浪线句运用了 修辞手法,其作用是 (4分)19. 从全文看,第、段采用的记叙的顺序是 ,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