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2014-201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质量抽测试题 沪教版五四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26604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2014-201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质量抽测试题 沪教版五四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2014-201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质量抽测试题 沪教版五四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2014-201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质量抽测试题 沪教版五四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2014-201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质量抽测试题 沪教版五四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2014-201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质量抽测试题 沪教版五四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2014-201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质量抽测试题 沪教版五四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2014-201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质量抽测试题 沪教版五四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教育署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抽测八年级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文言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 作总 分(一)(二)(三)(四)(一)(二)作文得 分一、 文言文阅读(26分)(一) 默写(8分)1、 一夕轻雷落万丝,_。 春日五首2、 _,毕竟东流去。 菩萨蛮3、 关河梦断何处,_。 诉衷情4、 晨兴理荒秽,_。 归园田居(二) 阅读下文,完成56题(4分)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5、“为赋新词强说愁”中的“赋”的意思是_。 (2分)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 (2分)A. 上片写“少年”,下片写“而今”,用过去衬托现在。B. 上片“为赋新词强说愁”,下片“却道天凉好个秋”,作者的愁绪得到排解。C. 上片写“不识愁”,下片写“识尽愁”,体现作者的情感变化。D. 本词主要表现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愤。(三)阅读下文,完成79题(7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

3、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7、上文作者是_,他是_家学派代表人物。 (2分)8、用现代汉语解释划线的句子。 (3分)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_9、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_ _ _的观点相类似。 (2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7分)蔡邕听琴蔡邕在陈留,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比往而酒会已酣焉。客有弹琴者,邕至门,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螳螂为之一进一却。吾心惟恐螳螂之失蝉也,此岂

4、为杀心而声音乎?”邕叹曰:“此足以当之矣。”【注释】:蔡邕,东汉文学家、书法家。 陈留:古地名 将命者:侍从。10、“向”有如下解释:A. 朝向,向着 B. 趋向,奔向 C. 假使,假如 D. 刚才文中“见螳螂方向鸣蝉”中“向”解释为( )(填写序号) (1分)11、用现代汉语解释划线的句子。 (3分)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_12、蔡邕听琴,至门遂反的原因是“_”,可见他是个_的人。 (3分)二、 现代文阅读(32分)(一)古典文学中的道德亮点(11分) 中国的古典小说名著,凡是使人读了觉得有生动性、有吸引人之处的,说来说去都必须有一点道德含量。易言之就是:多多少少要有个“道德亮点”。

5、也许正因为那个、那些亮点,才使作品中的人物对读者有吸引力,觉得有愉悦性。也使作品中的那个人物、那些人物有了这样那样的光泽或光彩。即使品位极低甚而有恶性恶习的读者,一经读该书时读得上瘾,忘乎所以,也是由于在不知不觉中被人物身上的道德闪光照了一下,随之仰视一番。 以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为例,假如三国演义用百分之百的笔墨去写战争的热闹,人与人的出色斗智,以及各式很有刺激性的打打杀杀,我看也很难赢得古今这么多读者。只因为作品中有了关羽的忠义,有了刘备的“携民而不弃”,有了诸葛亮的道德式智慧,才使作品被这样的亮点照亮了全篇。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极有超级本领的人,视上天入地、戏神诛鬼为常事。假如作者用百分

6、之百的笔墨去写孙悟空的神通,分不出一点笔墨去写孙悟空的惩恶扬善之心,以及对师父的忠诚和对几位师弟的友爱,孙悟空也只能是“妖物”而不是“人物”,没有任何可爱处。是他身上的某些道德亮点,才育成了他的出色生动性。 水浒中的最高英雄典型是武松,但打虎却不是他的最大亮点。最大的亮点是他的上好德行,如对哥哥的亲情,对恶徒的严惩,对弱者的同情和济助。基于这些亮点,才使他闪烁出了真好汉的夺目光彩。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被一大群美女围着。但他对异性的爱,本质上是仁爱、宽爱、友爱、怜爱。仁厚之爱,平等之爱,博大之爱,是他身上的首要亮点。因此他的形象是立体的,是多元的,也是生动的。 综观流传下来的其它古典小说如封神演

7、义、小五义、济公传等等,其中的可读性也首先在于对“善”的弘扬和对“恶”的击打。 总而言之,中国古典小说大都有德育含量,大都看重德育功能。后来的现代小说、当代小说,也很难例外。 眼下的小说也如此。凡是尊重和强化道德亮点的作品,读者就会有较高的承认度。但遗憾的是,眼下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在追求亮点时追错追偏的也不乏,而且日益多些。例如,有的以“源于自我”、“表现自我”、“挖掘自我”、“写好自我”为作品的第一亮点甚而唯一亮点。这样的作品,即使再“亮”,也不能称之为“明亮”。 当代文学(包括小说)的建设,虽然要寻觅的亮点很多,但确立好道德亮点,并强化这个亮点,毕竟还是重中之重。13、三国演义、西游

8、记、水浒、红楼梦的作者分别是( ) (2分)A. 曹雪芹、罗贯中、吴承恩、施耐庵 B. 吴承恩、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C. 罗贯中、吴承恩、施耐庵、曹雪芹 D. 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罗贯中14、第段划线句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作用是_ (3分)15、第-段主要运用了_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_(3分)16、下列对作者写作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 希望当代文学的建设,要确立好道德亮点,并强化这个亮点。B. 告诉我们古典文学中大都有道德亮点,大都看重德育功能。C. 希望那些品味低俗的读者能在有道德亮点的作品中受到洗涤。D. 告诉我们有道德亮点的作品,能得到读者较高的承认度。(二)光

9、明顶上(21分)黄山的日出是从黎明时分悄然铺开的一幕大戏,每个细节都不容错过;越早登顶的人,越有可能占领拍摄的有利位置。凌晨四点,我们打着手电登上光明顶,但显然还有不少旅友比我们起得更早,拍摄用的三脚架都已经架好。山顶上劲风呼啸、寒气袭人,虽是六月天气,很多人穿着抓绒外套仍s s 发抖。 这时,我们听到了山道上粗重的喘气声。一位身材矮小的中年农妇,穿着洗得变了形的短袖T恤,光脚穿着一双二十世纪生产的解放球鞋爬了上来。她驮着一个巨大的背包,汗水浸透了她的头发,顺着眉毛流下来辣红了眼睛。上到山顶,她一言不发,找一块山石一坐,将背包拉开,所有的人都循香而去。原来这农妇煮了一巨包新鲜玉米棒来卖,负重走

10、了几千级台阶,累得她整个人都似矮了一截。背包里面做了保温的棉夹层,玉米棒都是温热的,插着竹签,散发着软糯的清香,十块钱一根。收钱时农妇不厌其烦地叮嘱每个人:“玉米芯子别乱丢,等会儿丢到我这个袋子里,我退你一块钱。”天边泛起的鱼肚白还没有变成橙黄色,趁此机会,我和旅伴安安心心把早饭吃了。玉米棒品种极好,可以把人的嘴唇粘起来,见大家吃得香,农妇得意地笑,说:“我买了最好的玉米种子,为预防与邻居家的玉米授粉串种,十年前我在两家的玉米田间种了两排桑树做 间隔,从此我的玉米再也没有退化过。” 那她在黄山上卖了多少年煮玉米? 25年!头天晚上看天气预报,只要第二天不阴不雨,晚上十二点半她就起床煮玉米,凌晨

11、一点半将滚烫的玉米背到山顶上来卖。靠着春天卖茶卖笋干,夏秋卖煮玉米的收入,农妇把两个儿子供到大学毕业。现在大儿子去了上海工作,小儿子在合肥读研究生。农妇仍和丈夫在山里,侍弄他们的茶园、竹园,十几只跑山鸡和那一坡沙沙作响的玉米地。问她为何不跟大儿子去上海享清福,农妇说:“上海房子那么贵,我儿还不知啥时有窝,我和他爸哪能再去给他添乱。再讲了,黄山有啥不好,山好水好空气好,你们上海人南京人,花好几百块的门票也只能看两天景,我们一年到头在看山看景,赛神仙呢。”说话间已经有人来送还玉米芯子,农妇果不食言,打开被汗水浸透的腰包,掏出硬币逐一退给人。这场景,久违了,就好比我们小时侯倚着杂货铺的柜台,喝三毛钱

12、的汽水,再把完好的玻璃汽水瓶退回去,还能得一毛钱一样。有人好奇这玉米芯子能有什么用,农妇说早先晒干了还能引火做饭,现在家家都用沼气了,背回去也没有用。旅伴就嗔她自找麻烦,农妇正色说:“我是少挣点钱多费点事,但这样一来,光明顶就干净了。”不是祖祖辈辈生活在黄山的人,恐怕难以理解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对黄山的热爱。收完所有的玉米芯子,日出的大幕刚巧拉开,山顶上一片快门的咔嚓声。东方的天际瞬息万变,光影与云海,和每一分钟都在变化的色彩做游戏,在躲猫猫,而将出未出的太阳似一个赖床的小孩,陷在云絮里,不想离开它的窝。约二十分钟后,太阳终于臣服于推动它的力量,向上跳了跳,离开了云霞的包围。山顶上响起一片欢呼声,我这时才发现,背玉米来卖的农妇竟没有忙着下山,她立于人群中,面朝东方,脸上的欣喜与在此第一次看到日出的人一模一样。 (12)下山途中我又遇见了她。农妇说:“你们运气真好,下了十天雨,今早才放晴,不然也看不到日出;我的运气也不差,现煮的70根玉米棒,收回了68根玉米芯子。”17、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s s_发抖18、第段中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