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专题复习 30分钟高频考点练 高频考点五 生物圈中的人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26164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 30分钟高频考点练 高频考点五 生物圈中的人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 30分钟高频考点练 高频考点五 生物圈中的人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 30分钟高频考点练 高频考点五 生物圈中的人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 30分钟高频考点练 高频考点五 生物圈中的人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 30分钟高频考点练 高频考点五 生物圈中的人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生物专题复习 30分钟高频考点练 高频考点五 生物圈中的人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生物专题复习 30分钟高频考点练 高频考点五 生物圈中的人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0分钟高频考点练高频考点五生物圈中的人(3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5大连模拟)某同学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记录如下表,结论错误的是()试管加入物质温度时间加入碘液1淀粉糊+唾液375分钟不变蓝2淀粉糊+胃液375分钟变蓝3淀粉糊+唾液05分钟变蓝A.对比1和3,得出唾液在适宜的温度下对淀粉有消化作用B.对比1和2,得出胃液对淀粉无消化作用C.对比2和3,有两个变量,不能得出科学结论D.分析1试管,可得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解析】选D。本题考查的是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探究实验。探究实验要求变量的唯一性,由表可知试管1与试管2的变

2、量是消化液,由现象可知试管1加入碘液不变蓝,说明淀粉被分解了,试管2加入碘液变蓝,说明淀粉未被分解,由此可知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而胃液没有;由表可知试管1与试管3的变量是温度,根据现象可知唾液在适宜的温度下对淀粉有消化作用;试管2和试管3存在消化液和温度两个变量,不符合探究实验的变量唯一性原则;试管1的现象是加入碘液不变蓝,只能说明淀粉被分解了,不能说明被分解的产物。唾液只是初步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最终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的消化液是肠液和胰液。2.“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要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这是由于唾液中的淀粉酶在高于和低于37条件下催化作用都会逐渐降低。下图能正确表示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与温度关

3、系的是()【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分析。从图可以看出,该实验主要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37),高于和低于这个温度,唾液淀粉酶的活性都会降低。3.浪费食物可耻,“光盘”行为光荣,同时食品安全也越来越被人们关注。下列生活中常见的行为或做法,合理的是()小强的妈妈把一时吃不完的新鲜蔬菜放入冰箱内保鲜小明的妈妈把昨天吃剩有异味的肉菜加盐煮沸后食用购买食品时要注意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添加剂和生产厂家等信息夏天腌黄瓜容易腐烂可多加点防腐剂没有菌种时可用从超市买来的优质酸奶作菌种在家制作酸奶A. B. C. D.

4、【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对食品安全的认识能力。小明的妈妈把昨天吃剩有异味的肉菜加盐煮沸后虽然可以杀死细菌真菌,但是肉菜的营养物质已经发生改变或已经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不能食用;夏天腌黄瓜容易腐烂,多加防腐剂会对人体造成伤害。4.(2015天津模拟)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呼吸道只是气体的通道,不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B.哮喘是支气管感染或过敏引起的一种疾病C.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D.鼻腔和气管分泌的黏液可吸附细菌和脏物【解析】选A。本题考查呼吸系统方面的知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鼻腔能预热吸入的冷空气,鼻毛和鼻腔内的

5、黏液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的灰尘和细菌,对吸入的空气起到过滤作用。因此呼吸道对吸入的气体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A错误,D正确。哮喘是支气管感染或过敏引起的一种疾病,常由于吸入花粉、灰尘等物质引起,B正确。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C正确。5.(2014德阳学业考)根据下表数据,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气体成分环境中的气体(%)呼出的气体(%)氮气7878氧气2116二氧化碳0.034水0.071.1其他气体0.90.9A.环境中的气体中氧气量最多B.环境中二氧化碳少,是因为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少C.人体吸入气体中氧气量较多,呼出的二

6、氧化碳量较多D.人体吸入气体中二氧化碳量较少,呼出的氧气量较多【解析】选C。本题考查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及对数据的处理能力。在人体吸入的气体中,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约占0.03%,在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约为16%,二氧化碳的含量约为4%,由此可知,人体吸入的气体中氧气量较多,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量较多。6.柱状图中长方形高度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组织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情况。试推测甲、乙、丙、丁四种组织中呼吸作用最旺盛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选A。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的特点及血红蛋白的特点。呼吸作用越强,消耗的氧气就越多,氧合血红蛋白含量就越低,甲组织中的氧气与血红蛋

7、白结合率最低,即氧合血红蛋白含量最低,故其呼吸作用最旺盛。7.(2015资阳学业考)甲血管与心房相连,流动脉血,乙血管与心室相连,流静脉血,这两条血管分别是()A.肺静脉和肺动脉B.主动脉和上腔静脉C.上腔静脉和肺动脉D.肺动脉和主动脉【解析】选A。甲血管与心房相连,为静脉血管,流动脉血,是肺静脉;乙血管与心室相连,为动脉血管,流静脉血,是肺动脉。8.患有心脏病的人猛然坐立或站起来时,有时会引起心脏跳动暂停而导致死亡。此时,医生常会急捶其身体某部以使心脏恢复跳动。请问急捶的部位应是()A.胸腔中央偏左上方B.胸腔中央偏左下方C.胸腔中央偏右上方D.胸腔中央偏右下方【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急救措

8、施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心脏的作用和位置。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恢复心脏跳动,促使血液循环正常进行,是急救的关键。心脏位于胸腔中央偏左下方,用力急捶该部位,能够恢复心脏跳动。9.(2014青岛学业考)小张前臂受伤,血流不止,李明对他实施急救。当用手按压伤口近肘一端时,血流仍不止,改为按压伤口近腕一端时,血流立即停止。由此推知受伤的血管是()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三种血管都有可能【解析】选B。本题考查三种血管的判断。动脉是指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动脉出血的特点:血液鲜红、血流速度快,呈喷射状;静脉是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输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出血时,血液暗红,血流速度

9、较慢;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像水珠一样慢慢渗出。静脉出血在远心端用手指或绷带压迫止血;动脉出血在近心端用手指或绷带压迫止血,毛细血管出血可以自然止血,也可以用干净纱布包扎伤口。小张前臂受伤,血流不止,李明对他实施急救,当用手按压伤口近肘一端即近心端时,血流仍不止,表明不是动脉出血;改为按压伤口近腕一端即远心端时,血流立即停止,表明是静脉出血。10.下列有关血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AB型的血B.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会比红细胞多一些C.血液分层,上层是血浆,下层是红细胞,两层交界处还有白细胞和血小板D.成熟的红细胞和白细胞都没有细胞核【解析】选C。本题考查血液的相关知识。

10、异型血间少量输血时,AB型血可以少量接受B型血,但B型血不可接受AB型血;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会相对增多,但不会多于红细胞;加入抗凝剂的血液会出现分层现象,上层是血浆,下层是红细胞,两层交界处还有白细胞和血小板;成熟的红细胞没细胞核,成熟的白细胞有细胞核。11.对健康人来说,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被全部吸收的物质是()A.葡萄糖B.水C.无机盐D.蛋白质【解析】选A。本题考查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被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回血液中,剩下的物质,如尿素、水和无机盐等形成尿液。12.(

11、2014连云港学业考)眼、耳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下列关于保护视力、听力的做法,错误的是()A.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B.不要用尖锐的器具掏耳,以免戳伤外耳道和鼓膜C.连续用眼1 h后,休息一下,远眺几分钟D.近视眼应及时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感觉器官的理解。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应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13.(2014漳州学业考)眼睛中感受光刺激的结构是()A.角膜B.视网膜C.晶状体D.视觉神经【解析】选B。本题考查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角膜:透过光线;视网膜

12、:含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晶状体: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视觉神经:将神经冲动传给大脑。14.(2014苏州学业考)人体内绝大多数废物都通过尿液排出体外。成年人体内形成尿液的器官和控制尿液排出的高级中枢分别是()A.尿道、小脑B.肾脏、大脑C.膀胱、脊髓D.肾脏、脊髓【解析】选B。本题考查尿的形成和排出。尿液是在肾脏内形成的,贮存在膀胱中,当尿液达到一定量时,在大脑泌尿中枢的控制下排出体外。15.下列关于人体的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看物体时,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B.鼓膜接受外界的声波而产生神经冲动C.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D.神经冲动都是由脑和脊

13、髓产生的【解析】选C。本题考查的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知识。视觉的形成部位在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并产生相应的神经冲动;耳中鼓膜接受外界的声波刺激产生振动,而神经冲动的产生部位在有听觉感受器的耳蜗内;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也受到激素的调节;反射弧的感受器受到相应刺激后,也会产生神经冲动。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55分)16.(23分)(2014临沂学业考)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试管编号12345馒头碎屑或块适量碎屑适量碎屑适量馒头块适量碎屑适量碎屑唾液有无2毫升唾液A2毫升唾液2毫升唾液2毫升

14、唾液是否搅拌搅拌搅拌B搅拌搅拌温度370100水浴时间10分钟加入碘液2滴现象请完成下列问题:(1)为了探究“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2号两支试管作对照实验,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2)为了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3号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那么B处的处理方法是;1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不变蓝,原因是。(3)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 ?(4)如果1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而呈现蓝色,可能的原因是。【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方面的知识。(1)1号和2号以唾液为变量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1号试管中加的是唾液,2号试管应加和唾液等量的清水。(2)1号和3号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可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实验中,把馒头切成碎屑是模拟牙齿的咀嚼,对碎屑进行搅拌是模拟舌的搅拌作用,因此,1号和3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时,除对馒头块不做处理外,加入唾液后还不能进行搅拌。(3)1号、4号、5号除温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变量是温度,可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的影响。(4)若1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而呈现蓝色,说明1号试管内的淀粉没有完全被消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水浴时间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