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真题体验•把脉中考)第三单元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25858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生物上册(真题体验•把脉中考)第三单元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真题体验•把脉中考)第三单元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真题体验•把脉中考)第三单元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真题体验•把脉中考)第三单元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生物上册(真题体验•把脉中考)第三单元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生物上册(真题体验•把脉中考)第三单元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上册(真题体验•把脉中考)第三单元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试题真题体验把脉中考考点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1.(2013福州学业考)移栽树苗时,根部往往包着一大坨土,这是为了保护树苗的()A.老根B.根毛C.幼茎D.幼叶【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移栽树苗时,根部带着土坨是为了保护细根(成熟区的根毛和幼根),保证根部正常的吸收功能。【易错警示】根毛毛毛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把很细的根叫做“毛毛根”,毛毛根作为器官,其根尖部分是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组成的。根毛是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的突起,所以根毛不是毛毛根。考点二:观察叶片的结构2.(2014昆明学业考)取甲、乙两个型号相同的量筒,分

2、别插入一个生长状况相同的天竺葵枝条,摘除其中一个枝条的叶,各注入清水10毫升,然后将两装置放在光下,每隔10分钟记录量筒液面的读数,结果如图,分析正确的是()A.甲组是实验组B.甲组减少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C.乙组的叶片未被摘除D.实验结果说明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时抓好两个关键点:(1)解读图示,即甲组水分减少量大于乙组;(2)实验变量的控制,即去除叶的一组为实验组,不做处理的为对照组。【解析】选D。本题考查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由图中的数据分析可以知道:甲、乙的变量是叶,甲组叶片保留,乙组叶片摘除,故甲组为对照组,

3、乙组为实验组;甲组减少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液面越来越低,而乙量筒内的叶摘除,随着时间的推移,液面变化不明显,所以得出结论是: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3.(2012南通学业考)以蚕豆为材料观察气孔时,最好撕取蚕豆叶的()A.上表皮B.下表皮C.叶脉处的表皮D.叶柄处的表皮【解析】选B。本题考查叶片的结构。蚕豆叶的下表皮气孔多,上表皮气孔少,用叶的下表皮进行实验,显微镜下容易找到气孔。考点三:植物的蒸腾作用4.(2015乐山学业考)从种子萌发成幼苗,长成植株,到开花、结出种子,完成了被子植物的一个生命周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中,既要进行细胞分裂,

4、也要进行细胞分化B.植株生长过程中,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物质只包括水和无机盐C.植株生长过程中,吸收的水除部分用于蒸腾作用外,主要用于光合作用等D.蒸腾作用可以拉动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也有利于降低叶面温度【解析】选C。植物体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少部分被植物体利用,其余绝大部分则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了。5.(2015泰安学业考)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泰安市加大了环境绿化、美化力度,部分街道、公园新移栽了一些树木,下面有关移栽的说法,错误的是()A.为提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最好在光照强的条件下移栽B.移栽时带一个较大的土坨,可以较好地保护幼根和根毛C.去掉部分枝叶后移栽,可避免树木因蒸腾作用过度失

5、水D.若给移栽后的树木输入营养液,针头应插入其输导组织【解析】选A。移栽植物时,带土坨可以保护幼根和根毛;去掉部分枝叶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最好是在傍晚或阴雨天移栽,可减少水分的散失;若给刚移栽的植物输入营养液,应将针头插入输导组织。故A项错误。6.(2015漳州学业考)从同一植株上取大小相同的两个枝条,把其中的一个枝条摘除叶片,将它们分别放入装有等量清水的烧杯中,往烧杯内滴入油,使之铺满水面。烧杯置于天平之上,调节平衡,装置如图所示。该装置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天平将会()A.左盘下沉B.右盘下沉C.保持平衡D.先左盘下沉后保持平衡【解析】选B。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

6、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的过程,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约99%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去了。而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以及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而使植物重量增加和减少则比较缓慢。题图中,左侧的叶片多,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较多,右侧叶片少,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较少,因此,经过一段时间后,左侧烧杯中水分减少较多,天平的右盘会下沉。7.(2014株洲学业考)取同一植株相同大小的两个枝条,分别标记为A、B。枝条A保留叶片,枝条B摘除叶片,然后将它们分别插入两个大小相同盛有等量清水的量筒中。在量筒中滴加油滴,让油滴铺满水面。将这两个装置放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24小时

7、后,观察量筒中液面的变化。(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该实验探究的变量是 。(3)量筒中滴加油滴的作用是 。(4)24小时后,你看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识图可知,A与B构成一组对照实验,该实验探究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该实验的变量是叶片,量筒中滴加油滴是为了防止量筒内水分的蒸发。含A枝条的装置由于有叶片,蒸腾作用旺盛,该量筒内水分散失多,B枝条没有叶片,蒸腾作用微弱,散失的水分少。答案:(1)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吗(2)叶片(3)防止水分蒸发(4)枝条A所在的量筒水分消耗多。A枝条蒸腾作用旺盛8.(2014益阳学业考)下面两图是植物蒸腾作用实验

8、装置示意图。实验(二)是在实验(一)基础上的改进。请据图回答问题:(1)实验(一)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进行的吗?(2)实验(二)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的快慢是否与有关?(3)预测实验(二)结果:A、B、C三个塑料袋中水珠数:袋内壁水珠最多;袋内壁水珠较少;袋内壁水珠最少。(4)实验(二)结论: 。(5)对比实验(二)装置,说明实验(一)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能说出一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对实验的分析。(1)实验(一)的变量是叶片,因此,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的吗?(2)实验(二)的变量是叶片的多少,因此,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植物蒸腾作用

9、的快慢是否与叶片的多少有关?(3)实验(二)结果预测,A中叶片最多,袋内壁出现的水珠最多,B中叶片较少,袋内壁水珠较少,C中无叶片,袋内壁水珠最少。(4)实验(二)说明,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叶片越多,蒸腾作用越快。(5)实验(一)中两个枝条可能不是取自同一植株,锥形瓶中液体可能存在差异。答案:(1)叶片(2)叶片的多少(3)ABC(4)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叶片越多,蒸腾作用越快(5)实验(一)中两个枝条来源于两个植株考点四: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9.(2014威海学业考)下列与植物蒸腾作用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蒸腾作用能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B.蒸腾作用散失了根吸收的

10、绝大部分水分C.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门户”是气孔D.没有蒸腾作用,生物圈的水循环就无法进行【解析】选D。本题考查蒸腾作用的意义。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去的过程,能促进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并促进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能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没有蒸腾作用,水循环较慢,但不是无法进行。10.(2013泸州学业考)图示为叶片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叶片所在的植物体,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2)图中的C过程是通过叶脉中的进入叶片的。(3)图中A、B、E的三个过程是通过叶片上的来完成的。【解析】本题以绿色植物

11、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及相关的生理功能为主题,主要考查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的理解,对气孔的作用、水和无机盐的运输以及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掌握情况。(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在生态系统中,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供给了植物自身,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2)由根尖的成熟区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向上运输进入叶片,叶脉中的导管具有运输水和无机盐的作用。图中C表示水通过叶脉中的导管进入叶片的过程。(3)图中A表示植物通过叶片上的气孔吸收CO2进行光合作用。B表示光合作用产生的O2通过叶片表皮的气孔释放到大气中的过程。E表示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即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来完成的。答案:(1)生产者(2)导管(3)气孔【易错警示】(1)生理活动:有光照的白天进行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2)物质的判断方法:从气孔进出的是气体,从输导组织进出的为水和有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