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19572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8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18届高考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18届高考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2018届高考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2018届高考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考试大纲在“古代诗文阅读”中对该考点提出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鉴赏评价)。,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考点透视,【例1】 (2013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 鸪 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

2、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 注:劳劳:遥远。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名题导练,(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_ _ (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_ _,解析:本题考查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对重要词句的理解。(1)先由下片“故乡惟有梦相随”一句得出这首词表达的感情:思乡之情。然后找出上片写到的意象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从中分析是如何表现思乡之情的。(2)解题要结合前句“夜来折得江头柳”,杨柳原为离别的象征,而远在异乡折柳,更添愁绪。 答案:(1)借楼上笛声、迷蒙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

3、花,使用用典、对偶的手法委婉含蓄地表达了愁苦的思乡之情。 (2)修禊的热闹场景,清明时节的祭祀,都因自己远离家乡、漂泊异地而不能参加,诗人夜不能寐,江畔独步折柳,又回想亲人苏堤“折柳”送别之场景,更添思乡之愁苦,也就令人愁眉不展了。,借题发挥:表达技巧题一般先要指出所采用的手法,并结合诗句分析所描写的内容,再归纳该表现手法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和效果。对重要语句的鉴赏,首先要分析该句的结构和内容,再结合上下文及诗歌主旨理解其含意及作用。,【例2】 (201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余 杭 四 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

4、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注: 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和结构的理解能力。首联点题并总领全诗,颔联、颈联和尾联由物及人,具体描绘“生意繁”的种种景象。 答案: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借题发挥:回答题目,可抓住起总领作用的关键句“一晴生意繁”

5、,根据全诗内容可知“生意”指生机。再分析诗歌的结构、顺序和意象,即可明确“一晴生意繁”体现在诗中的哪些地方了。,【例3】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望 江 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玉花:喻雪花。,“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_ 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文学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可多元化,这首诗歌中衬托的手法相当明显。 答案: “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

6、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状态。“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借题发挥:在读懂全词的基础上,须抓住关键词并进行联想和想象,感受环境的寂静和人物内心的宁静,可悟其反衬手法之妙。,一、古代诗歌体裁常识 诗歌从时间角度分为古代诗歌和现(当)代诗歌,从格律角度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中国古诗从发展源流角度又可分为诗、词、曲三种。中国古代诗歌以抒情诗为主,兼有部分叙事诗。 (一)诗 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1古体诗。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亦称“古诗”“古风”。这种诗体产生较早,唐以前各种形式的

7、诗歌都是古体诗,唐以后把凡不遵守近体诗规则的诗歌也叫古体诗。这种诗体依据每句字数的不同可分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唐以后五言和七言古体诗成为主流,简称“五古”“七古”。五古主要从汉代五言诗发展而来,七古则是从七言和杂言歌行发展而来。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者,但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古体诗的特点:章无定句,句无定字,句式可整可散,篇幅可长可短,每句字数可多可少。不讲平仄,不讲对仗。用韵押韵,自由灵活。一般押宽韵,大多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而且可以换韵。,乐府诗是古体诗的一种。乐府,原为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因兼及创作和收集民间

8、诗歌、乐曲,后遂称这类诗歌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除要求配乐歌唱外,其形式和古体诗没有区别。后世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袭用乐府题名仿作的不合乐的作品,统称乐府。宋元以后,配乐歌唱的词、散曲等,有时亦称乐府。 2近体诗。亦称“今体诗”,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包括律诗、绝句和排律。由于有严格的格律要求,所以人们又把它称作“格律诗”。律诗的格律十分严密,其要求主要有: (1)诗的每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和七言两种,简称五律、七律。,(2)诗句的数量有不同限制,通常每首八句;超过八句,即在10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3)有特定的对仗要求,八句者每两句为一联

9、,计四联,依次通常称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每联的上句称为出句,下句称为对句。每首中间两联,即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4)声韵格律的要求严格,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二、四、六、八句押韵,而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说来,五律首句多数不押韵,七律首句多数押韵。 绝句也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仅有四句,每句五字的,简称五绝;每句七字的,简称七绝。绝句的声律要求与律诗相同。具体说来有四种:,(1)截取律诗的首尾两联,完全不用对仗,这是常式。 (2)截取律诗的后半两联,即颈联和尾联,这也是一种相当普遍的情况,要求第一联对仗。 (3)截取律诗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都必须对仗; (4)截取律诗前半两

10、联,即首联和颔联,要求后一联对仗。 3区分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方法: (1)看句数。古体诗句数不限;近体诗每首句数有限定,绝句都是4句,律诗都是8句。 (2)看字数。古体诗不拘字数,有五言、七言,也有杂言。杂言往往以七言为主,夹杂着三言、五言,也有夹杂四言、六言以至十言不等的;近体诗都为五言或七言。,(3)看押韵。古体诗用韵较宽,不受韵书限制,押韵可平可仄,又可换韵;近体诗用韵严格,只用平声韵,不可用仄声韵,更不可换韵。 (4)看平仄。古体诗不拘平仄;近体诗讲究平仄,并一定要符合平仄格式的要求七绝、七律句中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不论,二、四、六字的平仄须分明;五绝、五律句中一、三字平仄不论,二、四字

11、平仄要分明。 (二)词 词,亦称“乐府”“长短句”“诗余”“琴趣”等,是我国古代诗歌园地中的一朵奇葩。约始于南朝,定形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原指合乐歌唱的歌词,故又称“曲”或“曲子词”等。后依照,乐谱声律节折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称“倚声”。再后,则依前人作品的字数、句数、声律、韵律而填定,自此方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故称为“诗余”。 词有“令”“引”“近”“慢”等。“令”一般较短,“引”“近”一般较长,“慢”又比“引”“近”长,盛行于北宋中叶以后。随后又出现了“小令”“中调”“长调”: (1)小令,限58字以内。 (2)中调,指59字至90字。 (3)长调,指91字以上者。 词的格律

12、,即词律,其特征是:,(1)字数一定。每一词调都规定一定字数。短的如十六字令只有16个字,长的如莺啼序有240字。 (2)讲究平仄。 (3)句式参差不齐。少的为一字句,多到十几字句,各种句式都有。 (4)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不同。有上下句押,有隔一句押,有隔二句押,有隔三句押,还有句中押;有一韵到底的,也有中间换韵的。 (三)曲(一般指元曲)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种形式。杂剧属戏剧,散曲属诗歌。散曲是继词之后兴起的可供歌唱的新诗体,它有一定的乐,调和一定的歌词格式,是按节拍来歌唱的。每曲都有一定的乐谱,即“曲调”,每种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即“曲牌”,每种曲调都属于一定的宫调。所以一般都在小令或散套

13、的前面写上宫调名、曲牌名,并根据内容定出题目,如越调天净沙秋思、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等。在形式上,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曲两大类别。 小令因其体制短小而得名,又叫“叶儿”,通常指独立的、只有一支曲子的散曲形式。如越调凭栏人寄征衣:“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予不寄间,妾身难上难。”它跟词中的小令近似,但含义不同。词中的小令是对中长调而言的,指的是篇幅较为短小、曲调比较活泼的词;而曲中的小令则是对成套的曲子而言的,只要是单独的一支曲子,不论长短都叫小令。,套曲,又称“套数”“散套”。它是由同一宫调、不同曲牌的多支曲子连缀而成的组曲。它有头有尾,头一般是一支曲(称为“引曲”),中间部分可以从一支到

14、数十支(称为“正曲”),结尾一般要用“尾声”或“煞调”结束。如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就是由八支曲子组成。 小令形式短小,常用于写景、抒怀;套曲适宜于叙述比较复杂的内容。 二、古代诗歌鉴赏常用术语 (一)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 (二)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 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 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 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象征 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

15、达出来。 以小见大 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 诗歌开头就进入主题,不拐弯抹角。,寄寓/寄托 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中表现。 衬托/烘托 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 描摹景物以加强效果。 对比 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借古讽今 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 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此外,还有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 (三)语言特点类 勾勒 用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浓墨重彩 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 描写逼真,多指描绘人的行为举止和心理。 诗情画意 语言优美、形象。 穷形尽态(相) 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四)语言风格类 行云流水 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 对人物外貌、形状和情态、思想、心理的描写都很具体、完备。 简洁/洗练 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