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古典馨香 3.9 赤壁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18326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5.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古典馨香 3.9 赤壁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古典馨香 3.9 赤壁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古典馨香 3.9 赤壁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古典馨香 3.9 赤壁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古典馨香 3.9 赤壁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古典馨香 3.9 赤壁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古典馨香 3.9 赤壁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9课 赤壁赋,晨读案心灵点灯,预习案聚沙成塔,研读案多维探究,多维互动苑 一、小组研讨 1苏轼对人生意义的看法是什么?请揣摩品味作者的乐观情怀。 提示:赤壁赋通过赤壁之游表达了作者对宇宙人生的见解,即“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作者本来有远大的抱负,在激烈的朋党竞争中屡遭贬斥,并入狱,对于如此不公的命运,他并没有灰心丧气,没有失去信心,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排遣心中的块垒,表现出了坦荡、旷达及强烈的生,活信念,这是难能可贵的。尤其可贵的是,作者表达对宇宙人生的见解没有脱离赤壁之游的环境、条件,而是把理论的反复辩白和感情的起伏变化及文章的层次结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抽象的观点富有形象性和感

2、染力,把哲理与诗情高度融合在一起,给读者以艺术享受,令读者对文中的乐观豁达情怀有了更深的体会。,2阅读课文,将每一段能充分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找出来,并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过程。 提示: 第一段:“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第二段:“饮酒乐甚”“泣孤舟之嫠妇。” 第三段:“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第四段:“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二、师生探究 1文章开头所写之景有何特点?如何理解月亮的“徘徊”? 参考答案: 苏子泛舟赤壁之下,上面是一轮皓月,下面是万顷碧水,月光如烟雾般笼罩江面,清风徐徐吹拂,一叶扁舟如一片苇叶,轻浮水面,任意左右东西。景象澄

3、澈,朦胧如梦境一般。作者写自己在辽阔江面上泛舟,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毫无阻碍,简直就要脱离人世,悠悠忽忽升入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赏心悦目。作者的这一段描写蕴含着一种深沉隽永的诗意,一下子把人带进了诗的王国,沉醉在山水风月之中,同作者一起去领略那深蕴的人生意义。这种境界和意蕴是过去的赋从来没有表现的。,2第一段中作者产生“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感受的原因是什么?这几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产生这种飘飘欲仙的感受的原因是当时特定的环境:清风、白露、流水、月色、天光。这些共同组成了一个半凡半仙的境界,作者在这种境界里自由泛舟,思维也

4、无拘无束,自然可以“成仙”。这几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一是在结构上,它引出了后文的“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以及主客对话的情节;二是为下文定下了一个得失两忘、超然物外的感情基调,并且与结尾相呼应。,3文章最后为什么以酒后一片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的景象作结?这样的结尾有什么深刻含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和人生态度? 参考答案: 呼应开头,如“舟中”呼应“泛舟”,“东方之既白”呼应“月出于东山”。结构浑然一体,最后写“客喜而笑”,情感转悲为喜。此时已不是开头那种单纯的山水之乐了,“笑”是分外欣慰和轻松,苏轼通过自我调节达到了精神上的满足。这种结尾表明一种情怀和人生态度: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

5、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用“杯盘狼藉”的杂乱来反衬内心世界的舒坦、宁静。,4本文多次写到主客问答,这种安排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惆怅、失意的情怀。客人一曲洞箫,“倚歌而和之”,凄切婉转,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为悲凉,文脉也因之曲折流转,曲流中跃起浪花。 第三段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故事作答,文理转折自然。客连用了三个问句,这三次发问使文章又泛起波澜。客人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

6、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通过主客的问答,使文中的思想感情跌入低谷。,迁移运用 任选上面的素材,替换画线部分文字,注意内容和谐。 旷达使他们在飘雪的寒夜里守候到了人生的黎明。当失去双臂的刘伟用脚趾弹奏出荡气回肠的旋律时,当两耳失聪的女孩邰丽华用舞姿触动艺术世界最美的花时,当双目失明的男孩杨光用歌声唱亮人生的黑暗,点燃生命的曙光时乐观、旷达在他们心中盛开,冰雪为之融化,寒夜渐渐温暖,生命的曙光冉冉升起,苦苦守候的黎明奔驰而来。 _ 答案: (示例)当被贬黄州的苏轼徜徉于青山绿水时,当重获自由的曼德拉向看守自己的狱警毕恭毕敬地行礼时,当被贬谪万里边疆的林则徐仍高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时,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