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18267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7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4单元 方山子传 大铁椎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体会“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与奇特,学习衬托的艺术手法。 3.理解方山子和大铁椎狂放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壮志未酬的情怀。,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连线作者。 魏禧(16241681),字冰叔,宁都(今江西宁都)人,清代散文家。明末诸生,明亡后隐居翠微峰,所居之地名勺庭,人又称他为“勺庭先生”。后出游江南,入浙中,以文会友,并传播其明道理、识时务、重廉耻、畏名义的学说。他的文章多颂扬有民族气节的人与事,表现出浓厚的民族意识;还善于评论古人的业绩,对古人的是非曲直、成败得失都有一定的见解;注重

2、“酝酿积蓄,沉浸而不轻发”;擅长将简洁的叙述和恰当的议论结合起来,收引人入胜之效果。人称魏禧、汪琬和侯方域为“清初散文三大家”。,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2.探寻背景。 方山子传嘉祐六年(1061),苏轼出仕,任风翔签判。嘉祐八年(1063),陈慥之父陈希亮来任府尹。陈希亮素以威严著称,僚属和他见面多不敢仰视,而苏轼年少气盛,常与争议,甚至形于颜色。这年,苏轼和陈慥初遇,二人一见如故,抒怀言志,颇为投合。自凤翔返京后,苏轼妻死父逝,宦海浮沉,身经“乌台诗案”的文字之狱,贬往黄州;陈慥也父死无禄,心志不得伸,以平民之身隐于异乡。元丰三年(1080),陈慥听说苏轼被放逐而相迎于途中

3、。以后两人过往频繁。据苏轼自己统计,在黄州四年,他“三往见季常,季常七来见余,盖相从百余日也”。两人感情至深,故苏轼于元丰四年(1081)写下了这篇散文。,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大铁椎传是清代文学家魏禧的一篇传记。作者因为不知道那个人叫什么名字,就用他的兵器“大铁椎”来代替。文中以细腻生动的手法,描绘了身怀绝技却不为世用的侠客“大铁椎”的形象。,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2,3,4,5,6,7,1.字音识记。,1,2,3,4,5,6,7,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2.辨字组词。,1,2,3,4,5,6,7,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

4、,3.通假字。 (1)往往阳狂垢污 “阳”通“佯”,佯装。 (2)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扣”通“叩”,询问。,1,2,3,4,5,6,7,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4.一词多义。,1,2,3,4,5,6,7,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2,3,4,5,6,7,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5.古今异义。,1,2,3,4,5,6,7,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2,3,4,5,6,7,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6.词类活用。,1,2,3,4,5,6,7,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7.特殊句式。 (1)方山子,光

5、、黄间隐人也(判断句)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判断句) (3)何为而在此(宾语前置) (4)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介词结构后置) (5)徒步往来山中(省略句),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1.方山子身上能打动作者的不同于常人的地方表现在哪里?本文的写作动机是什么? 提示:方山子与常人不同的生活道路:少年血气方刚,一身侠气;成年折节读书,有志用世;晚年无所遇合,遁于光、黄间。独特的生活态度:庵居蔬食,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所著帽方耸而高。待人接物的方式:不与世相闻,人莫识也。家庭情况及其大气、大方的行为作风:世有勋阀,岁得帛千匹;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方山子弃荣利功

6、名而自甘淡泊贫贱的行为,对大难不死的苏轼有不小的触动。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别情,是借他人之杯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在黄州心态的一种形象的折射。,目标导航,文本助读,基础导练,预习导读,2.大铁椎传中主要叙写了大铁椎的哪些事迹?表现出他怎样的特点? 提示:身怀武艺,投靠宋将军,希望做一番事业;行侠仗义,夺取响马贼的不义之财,并且不愿与他们同流合污。 这些事迹表现出大铁椎以下特点:饭量很大,其貌不扬;沉默寡言,个性孤僻;力气很大,武艺高强;行踪飘忽,勇武过人。,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1.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

7、其家。 剖析:在“我”告诉他原因后,还“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这个动作描写可以说是短小而精练,刻画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从中我们可以读出方山子性格随和。这里“笑”可以理解成方山子对两人命运的相似而表达自嘲,更好的理解是他看破尘世、豁达的笑,无形中表示了自己相同的处境,却也不愿明着再多提些什么。过去的都过去了,何必在意那么多? 2.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 剖析:这是作者在赞同方山子的做法。而方山子之异,与阳狂垢污的异人还不是一回事。“往往”以及前文中提到的“而岂山中之人哉”都表明作者将他们两者划清了界限。相同的境遇,不同的做法。苏轼借方山子表明自己

8、的意向,也表露出对方山子的欣赏。,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3.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 剖析:这是大铁椎辞行前的内心表白,道出了他投奔宋将军的原因,将军威名远播,雄健有加,他是慕名而来,必有所图的。“皆不足用”一语,既说明大铁椎极有抱负,想寻找真正的英雄干一番大事,又表明他有知人之明,豪放而坦诚,足令将军佩服。 4.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 剖析:一句“吾去矣”不仅写出大铁椎对贼的蔑视,也写出了他挫败众贼的阴谋、得胜而去的雄姿,同时这也是大铁椎对宋将军的告别,传达出对将军好自为之、善加保重的祝愿,更深含着作者对大铁椎寻找志同道合者之不易,实现抱负、施展才能之艰难

9、的沉重感。恶战之中,大铁椎大呼一声“吾去矣”,话音才落,人已溃围而出,眨眼间消失在茫茫夜色中,行动神速得给人以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感。,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1.文章为什么要交代方山子的家世背景? 提示:为了突出其“异”于常人之处,甘心放弃显赫的家世而庵居蔬食必有其自得之处。作者在此极度赞颂方山子超脱世俗的高尚美德,直接赞语仅最后“此岂无得而然哉”。 最后作者以光、黄其他“阳狂垢污”的异人来反衬方山子,表达了作者对方山子及其同类人生活的向往。所谓异人的“阳狂”之行乃是一种掩饰,是为了压抑心中的激情,平息心中的矛盾。方山子不也正是如此吗?作者以疑似的口吻问他是否见过“阳狂垢污”的异人,其实,

10、是肯定见过,因为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一个异人。,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2.大铁椎传是用什么方法把大铁椎的武功渲染得出神入化的? 提示:文章把大铁椎的武功渲染得出神入化,除直接描写他与群贼决斗的一幕外,主要用的是衬托手法。用来衬托大铁椎的人,便是宋将军。 大铁椎对宋将军说:“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宋将军要求助战,大铁椎说:“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意思就是说宋将军碍手碍脚。到决斗时,宋将军在空堡上,一声不敢吭,两腿颤抖,人也像站不稳似的,而大铁椎却从容挥椎,一口气杀了三十余人,然后绝尘而去。用宋将军将大铁椎的武功衬托得出神入化。,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3.大铁椎传中提到陈

11、子灿,有什么作用? 提示:作者写大铁椎传,材料来自陈子灿的描述。文章的开始就清楚交代陈子灿其人、他和高信之的关系、他为何到宋将军家以及遇见大铁椎的经过等,这些描述使传中的人物大铁椎显得更加真实。,句段剖析,合作交流,文本图解,方山子传 1.奇特的构思。 这篇文章没有像一般传记那样平铺直叙地介绍人物的姓氏、乡里、家世、生平等,开始只是粗略地介绍方山子的生平,并说明“方山子”称号的缘由,但其真实姓名、家世、籍贯等均未提及,让读者产生悬念,急于知道此人究竟是谁。接着记叙自己与他的一次巧遇,点明人物姓氏。随后追溯方山子曾经的年少气盛,最后说明其拥有的显赫家世。这样由隐而显,由略而详,层层设疑,层层呼应

12、,愈深愈见方山子的不同寻常。,2.奇妙的语言。 如“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一个“适”字刻画出作者想见已久而又不期而遇的喜悦心情。再如,当得知作者被贬黄州的原因后,这位作为故人的隐士,竟没有表示同情或进行安慰,只是“俯而不答,仰而笑”,在这里,作者再度向读者渲染了隐士的特征,不仅活灵活现地写出了其神态,而且也蕴含了太多人生的沧桑与感慨! 3.隐约的折射。 作者结合自己当时被贬黄州的处境,于文字之外,又寓有别情,是借他人之杯酒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写方山子未尝不是自悲不遇,但他方以诗文遭祸,不便直言,于是隐约其词,语多委婉。,大铁椎传 1.层层设疑,引人入胜。 作者以独具匠心的艺术表现,有意把

13、大铁椎的身份写得忽明忽暗,隐显难辨,直到最后,我们仅知道主人公是一个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身怀绝技的“异人”。 刻画大铁椎的形象时,由抑而扬,写得跌宕起伏。开篇写其名不见经传,能吃,貌丑,沉默寡言,最后写到其勇武过人,可谓引人入胜。,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突出人物形象。 作者善用衬托手法,突出了大铁椎的豪侠之气。旷野决斗便是作者精心描写的一场惊心动魄、以寡敌众的厮杀,它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大铁椎的威武雄姿。作者先以“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的阴森环境渲染肃杀的气氛,烘托大铁椎从容上阵、沉着应战的姿态;再以贼人之众、来势之凶从侧面反衬大铁椎“大呼挥椎”的非凡气概和“奋椎左右击”的势不可当的神威。文章一开始,作者着力刻画宋将军雄健、受人崇拜的形象,但之后宋将军面对强敌时则两腿颤抖,十分惊恐。相反,大铁椎在面对强敌时则态度从容,英勇无比。作者以先扬后抑的手法描写宋将军,以先抑后扬的手法描写大铁椎,更突出了大铁椎的形象,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