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三节课件 鲁教版选修5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16222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三节课件 鲁教版选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三节课件 鲁教版选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三节课件 鲁教版选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三节课件 鲁教版选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三节课件 鲁教版选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三节课件 鲁教版选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三节课件 鲁教版选修5(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生物灾害,第二单元 从主要灾种了解自然灾害,1.了解虫灾和鼠灾的概念。 2.掌握虫灾和鼠灾的危害及分布地区。 3.学会分析生物灾害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学习目标,栏目索引,课堂讲义 逐点探究,逐级掌握,课堂检测 随堂训练,体验成功,活动指导 解疑释惑,学以致用,1.概念:害虫造成的灾害,一般是指 造成的灾害。 2.害虫及其危害 (1)害虫 农作物害虫,一、虫灾,答案,课堂讲义 逐点探究,逐级掌握,昆虫,自主预习,东北和华北,蝗虫,稻螟,答案,森林害虫:有 、天牛等。 (2)危害:造成 、棉花生产损失,农业投资增加。 3.我国的蝗虫灾害 (1)历史:与 、 并称为三大自然灾害。 (2)现状

2、:并未消失,且有 的趋势。,松毛虫,谷物,水灾,旱灾,逐年加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蝗灾属于爆发性、迁飞性和毁灭性的农业生物灾害,蝗灾、洪灾和旱灾并称为中国三大自然灾害。根据文献记载,我国已发生大小蝗灾940多次,最早的蝗灾记载是公元前707年。下图为我国历史上从春秋到元朝111次蝗灾发生的月份统计图。,合作交流,材料二 封建社会中,人们每遇到蝗灾时就到虫神庙中求蝗神接受人们的供品,不再吃他们的庄稼。下图为中国虫神庙的分布图。,(1)由材料一分析我国蝗灾发生的特点及成因。,答案,答案 特点:蝗灾多发生在夏季,其中6月份发生频率最高,冬季蝗灾几乎没有。 原因:夏季气温高特别适宜蝗虫

3、大量繁殖生长,冬季气温低,不利于蝗虫生长繁殖。,(2)据材料二显示的信息,说明我国蝗灾的分布特点。,答案,答案 黄河中下游地区最为集中;长江以南蝗灾减少,到东南沿海几乎没有。,(3)分析说明蝗灾和旱灾的关系。,答案,答案 蝗灾与旱灾经常链性发生。因为在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产卵,使得蝗虫数量剧增,出现严重蝗灾。,(4)蝗灾并没有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消失,只要条件适宜,就会卷土重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蝗灾发生有逐年加重趋势,其原因是什么?,答案 受异常气候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蝗灾成为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农作物病虫害的原因 (1)由蝗虫的生活习性决定 蝗虫

4、特别是飞蝗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食性又杂,使得它们能保持巨大的种群数量,并能积极适应环境,不容易被人类清除。 (2)与气候条件有关 一方面,我国以季风气候为主,季风气候条件下降水的不稳定和不均匀性使得我国旱涝灾害频繁,为蝗虫的生存繁衍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也给蝗虫提供了多样生存环境,从而增加了防治的难度。,反思归纳,(3)农业类型的多样性起到了加剧作用 我国作物种类和耕作栽培方式的地域差异也为不同种类的蝗虫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使得蝗灾的种类和危害形式也趋于多样,从而增加了蝗灾防治的复杂性。,【练习巩固1】,我国东北地区农林业病虫害较少的原因是( ) A.纬度高,气温低

5、 B.生物天敌多 C.人口多,诱捕多 D.农药灭害强,解析答案,解析 我国东北地区由于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农林业病虫害影响较小。,A,1.概念:鼠类造成的灾害。,答案,二、鼠灾,自主预习,2.危害,糟蹋粮食,造成农作物_ 破坏 和草场 危及 和防洪大堤的安全 传播 ,危害人体健康,减产,森林,水库,疾病,答案,3.分类 (1)家栖鼠 (2)野栖鼠 鼠灾:全国每年被吃粮食与目前我国每年 数量大致相当。 鼠灾:鼠兔、鼢鼠等破坏草原。鼠害与 互为因果、相互作用。 森林鼠灾:我国以 、华北北部、西北等森林生态较差的地区为害最重。受 等因素影响,林业鼠害有加重趋势。,农田,进口粮食,草地,草地退化,东北

6、西部,全球气候变暖,答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7年6月下旬以来,洞庭湖沿岸暴发了近20年来最严重的鼠患。仅湖南省益阳市大通湖区在20天内就消灭东方田鼠达90吨。东方田鼠是洞庭湖区主要“生物杀手”之一。 材料二 如图所示,一群村民正在查看被田鼠毁坏的庄稼。 (1)依据所学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鼠害的主要表现。 答案 破坏农作物;破坏草原和危害林木; 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合作交流,答案,(2)洞庭湖区此次鼠害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案 人为因素:洞庭湖区的“围湖造田,筑堤灭螺”等,人为改变了湖区的生态环境;洞庭湖区多年来田鼠的天敌遭大量捕杀。自然因素:2007年的持续干旱,

7、降水少。 (3)试提出防治该区鼠害的合理化建议。 答案 退耕还湖,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生态灭鼠,保护和饲养老鼠的天敌;投放鼠药,进行药物灭鼠等。,鼠灾的种类、危害及分布 老鼠属啮齿类动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老鼠的繁殖能力极强,当其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造成严重的鼠灾。有关鼠灾的种类、特点、危害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如下所示:,反思归纳,A.亚洲东部喜湿鼠类包括小家鼠、黄鼠等 B.亚洲东部喜湿鼠类危害区包括华东和华南的全部,东北、华北和西南 地区的大部 C.亚洲中部耐旱鼠类危害区的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 D.我国鼠灾发生面积广、种类多、危害大,主要是危害林业,下列关于我国鼠害的

8、表述,正确的是( ),【练习巩固2】,解析答案,解析 亚洲东部喜湿鼠类包括褐家鼠、小家鼠等,黄鼠为亚洲中部耐旱鼠类危害区的常见害鼠,A项错误; 亚洲东部喜湿鼠类危害区的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C项错误; 我国鼠灾发生面积广、种类多、危害大,对农、林、牧业造成的损失都相当严重,D项错误。 答案 B,返回,课堂小结,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有害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因生物灾害损失粮食约200亿千克、棉花400万担,种植业经济损失在100亿元以上,森林虫害受灾面积700万公顷,经济损失达50亿元。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有关虫灾的表现,说法正确的

9、是( ) A.虫灾一般指昆虫造成的灾害,因体积小,不会造成较大的危害 B.破坏森林,有“不冒烟的森林火灾”之称 C.蝗灾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消失 D.传播疾病,危害人类健康,课堂检测,解析答案,1,2,3,4,5,6,1,2,3,4,5,6,解析 昆虫虽然体积小,但数量多、繁殖快,对农作物及牧场造成严重的威胁。蝗灾只要条件适宜,就会卷土重来。鼠灾危害人体健康。 答案 B,2.对我国农作物造成危害最严重的虫灾是( ) A.粘虫 B.蝗虫 C.蚜虫 D.稻飞虱,解析答案,1,2,3,4,5,6,解析 蝗虫种类多,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是危害最严重的虫灾。,B,3.我国北方蝗灾十分严重,与其相关联的

10、灾害是( ) A.寒潮 B.干旱 C.暴雨 D.洪涝,解析答案,1,2,3,4,5,6,解析 蝗虫易在干旱、温热的环境中生长繁殖。我国北方持续高温干旱的天气,致使蝗灾严重。,B,4.鼠类除了盗取粮食外,还造成( ) 农作物减产 破坏森林和草场 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安全 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A. B. C. D.,1,2,3,4,5,6,解析答案,解析 鼠类除了盗取粮食外,还造成农作物减产,破坏森林和草场,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安全,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D,5.下列草地鼠灾最严重的是( ) A.草场退化严重的地区 B.水草丰美的地区 C.高山草地区 D.湖滨草地区,1,2,3,4,5,6,解

11、析答案,解析 鼠灾与草地退化互为因果、相互作用。,A,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3,4,5,6,答案,(1)危害我国森林的松毛虫主要有_、_、_、_、_等五种类型。,落叶松毛虫,马尾松毛虫,油松毛虫,云南松毛虫,赤松毛虫,1,2,3,4,5,6,答案,(2)油松毛虫分布在_(地势分界线)处;落叶松毛虫分布在_(温度带),赤松毛虫分布在_(温度带),马尾松毛虫分布在 _、_(温度带)。由此可知,森林虫害的分布与_、_有关。,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中温带,暖温带,热带,亚热带,地形,气温,返回,(3)请为减轻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提出合理化建议。,1,2,3,4,5,6,答案,答案 保护森林树种多样性,提高森林对虫害的自控能力;严格执行进口检疫制度,控制有害生物入侵。,教材P38活动 提示,活动指导 解疑释惑,学以致用,分析图可以看出一年中蝗灾出现较多的月份是48月,其他月份很少或没有,分布很不均匀,这主要是受气温的影响,春夏季是蝗虫繁殖的活跃季节。,教材P40活动 提示 从活动内容中需要归纳出:鼠害与草原生态环境的关系。鼠害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长期的过载放牧引起的草场退化。退化或弃耕撂荒的草场,鼠密度增加,加速草场退化,二者互为因果。相互关系结构图如下:,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