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2 中图版必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16126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4.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2 中图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2 中图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2 中图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2 中图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2 中图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2 中图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件2 中图版必修1(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像半熟的鸡蛋,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宇宙环境, “谈天”是为了“说地”,整个地球不是一个均质体。而是一个由不同物质,不同状态组成的同心圈层结构,每个圈层的成分,密度,温度各不相同.以地心为共同球心,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各个圈层如何划分及其特点如何?,鸡蛋是空心还是实心?它有几层?,鸡蛋有蛋壳、蛋白、蛋黄三层。地球内部有几个圈层?我们又该如何知道?,对于地球的内部圈层,我们不能向鸡蛋那样削开,那又该如何知道?(学生讨论),地震波,(根据两个知识点将学习活动分为两部分进行探究学习),整体感知全文,一、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2.圈层

2、的划分,较 快,较 慢,固体、液体、气体,固 体,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改变,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有什么感觉?,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的分类及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有何特点?,展示“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表格,地震波分横波和纵波.纵波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情况的研究:两条波速变化曲线,区别出P、S波总结P、S波速变化情况,归纳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层次及大致深度。定义不连续界面:莫霍界面(平均地下17Km),古登堡界面(地下平均2900Km)。,展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探究一:地震波,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一、地球

3、内部圈层结构 1.划分依据对地震波的研究地震波特点 纵波(P波):传播速度较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 横波(S波):传播速度较慢,只通过固体传播 物质密度越大,传播速度越快,板书小结 1,课堂练习 1,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 . 纵波传到古登堡面时完全消失 C . 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面都明显减少 D . 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D,探究二:地球的内部圈层,1、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2、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3、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3、还可以从火山喷发

4、出来的物质、钻探得到的岩芯,来了解地球内部的信息。,探究内容:,探究结果:,1、说明了物质状态可能发生了变化。,2、地幔物质是固态的,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的特点:在莫霍界面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明显增加;在古登堡界面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地球内部三个圈层的划分:地壳、地幔、地核,展示“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表格”,地壳: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 地幔: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 地核: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展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33,2900,速度千米/秒),地震波的速

5、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莫霍界面,古登保界面,地壳,地幔,地核,上地幔,下地幔,外核,内核,地球内部圈层的示意图,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表格,探究三:地球的外部圈层,展示“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地球外部包括哪几个圈层?,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各圈层有和特点?它们的关系如何?,地球的外部圈层是同心圆,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于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地球的外部圈层,生物圈,水圈,大气圈,概念,地球的 外部圈层,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大气圈,什么是大气圈?,是因地球引力而聚大气圈(atmosphere)集在地表周围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大气的组成 恒定组分 主要由氮(7

6、8.09%)、氧(20.94%)、氩(0.93%)等组成(99.96)。 可变组分 二氧化碳、臭氧和水蒸气,随季节、气象、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不定组分 这部分物质在大气中含量变化非常大,如尘埃、硫化氢、煤烟、金属粉尘等。它们一是来源自然界,二是来自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大气圈的结构 划分依据:温度、成分、电荷等物理性质 大气的运动特点 自地面向上,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 中间层、暖层及散逸层,对流层(troposphere)的主要特征是: 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气降温率平均升高1km,温度降低60C); 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 动,因而发生一系列天气现象,如风、雪、云、雨等; 气

7、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天气现象复杂; 受人类活动影响最显著,污染严重; 占大气圈总质量的70%75%。,平流层(stratosphere)的主要特征是: 质量约占大气圈总质量的20% 气流以水平方向运动为主(最显著特征) 不存在对流层中各种天气现象 该层上部存在多层含臭氧的层,能吸收紫外线,因而是生物的保护伞 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中间层(mesosphere) 自平流层顶至85km高空的大气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下降,故又称冷层,空气又出现对流。 暖层(thermosphere) 从中间层顶到800km高空的大气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上升,氧、氮被分解成电离状态,又称电离层。 散逸层(exosph

8、ere) 位于800km以上至20003000km的高空,地球引力作用弱,气体质量不断扩散,亦称外逸层。,极光是来自太阳活动区的带电高能粒子 可达1 万电子伏 流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的 由于地磁场的作用,这些高能粒子转向极区,所以极光常见于高磁纬地区,为什么如此绚丽多彩?,高层大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不同元素的气体受轰后 所发出的光的前面色不一样。例如氧被激后发出绿光红 光,氮被激后发出紫色的光,氩激后发出蓝色的光,而 极光就显得绚丽多彩,变幻无穷。,大气的垂直分层,对流层,平流层,上冷下热 高空对流,高层大气,电离层能反射 无线电波,对 无线电通讯有 重要作用,水圈的组成,水

9、圈(hydrosphere)指由地球表层水体所构成的连续圈层,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为主。海洋占97%,大陆表面水占2.15%,地下水占0.6%。 据天然水所处的环境不同,分海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类。 来自于:地球的内部;彗星的撞击;陨石的撞击。,生物圈,什么是生物圈? (biosphere) 指地球表层由生物及其生命活动地带所构成的连续圈层 范围: 3km 10km,人与生物圈,生物圈号,1991年,美国科学家进行了一个耗资巨大规模空前的“生物圈二号”实验。依照设计,这个封闭生态系统尽可能模拟自然的生态体系,有土壤、水、空气与动植物,甚至还有森林、湖泊河流和海洋。1991年,8个人被送进“生物圈二号”,本来预期他们与世隔绝两年,可以靠吃自己生产的粮食,呼吸植物释放的氧气,饮用生态系统自然净化的水生存。但18个月之后,“生物圈二号”系统严重失去平衡:氧气浓度从21%降至14%,不足以维持研究者的生命,输入氧气加以补救也无济于事;原有的25种小动物,19种灭绝;为植物传播花粉的昆虫全部死亡,植物也无法繁殖。,数名科学家得出结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人类还无法模拟出一个类似地球一样的、可供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实验向世人昭示了:迄今为止,地球仍是人类惟一的家园,人类应当努力保护它。,地球外部圈层的表解,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