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6单元学习总结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16102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6单元学习总结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6单元学习总结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6单元学习总结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6单元学习总结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6单元学习总结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6单元学习总结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6单元学习总结课件新人教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6 单元学习总结,网络构建区,知识总结区,方法探究区,第六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网络构建区,返回,知识总结区,一、杰出科学家身上所体现的共同优秀品质 1.挑战权威的创新精神 如李四光两次否定“洋神话”;牛顿则在“巨人的肩上”大胆创新,做出了辉煌的科学成就;爱因斯坦则大胆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念,创立了相对论。 2.正确的科研方法 (1)独立思考是科学创新的首要条件,是科学思维的必备品质。 (2)重视实践调查,考察(李四光),归纳总结(牛顿),理论分析(爱因斯坦),科学实验以及实践调查,科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是科学家基本的方法。,(3)坚持不懈、勤奋探索。 3.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科学的价

2、值观 杰出科学家无一例外地生活简朴,看轻物质享受,淡泊名利,有自知之明,对自身价值有正确的认识,有关注国家民族、全人类生存兴衰的强烈责任感,以工作为快乐,以成功为享受,如爱因斯坦的快乐主张就很有代表性。 4.艰苦奋斗的精神 牛顿则终身未婚,把生命完全献给了人类的科学事业。,二、中国近代科学家能够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热爱祖国,以救亡图存、振兴民族为科研和创造的强大动力。中国思想界倡导学习西学的基本出发点是强国御侮。中国近代科学家投身于科学研究,也是服务于抵御西方侵略的大局。 2.努力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但又不盲目崇洋,坚持自主创新。在修建京张铁路时,詹天佑顶着压力,坚持不用一个外国工程师,并设

3、计出“人”字形路线、运用直井施工法等解决了施工中的技术难题。,3.在十分艰辛的环境下,发扬中华民族不畏困难、勤奋刻苦的优良传统。詹天佑以饱满的热情跋涉于南北山野河川之间,在深谷和崖间测绘,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从而为我国铁路修筑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三、牛顿的重大理论发现和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贡献 1.牛顿的重大理论发现,2.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贡献,返回,方法探究区,思维流程,例1 1894年,詹天佑入选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并成为会员,成为第一个进入该学会的中国籍会员。主要是因为他( ) A.曾留学美国并取得优异学习成绩 B.受到清政府重视并发挥重大作用 C.与在华美国工程师合作关系良好 D.铁

4、路建设成绩突出并已崭露头角,解题思路 本题属于情景材料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解答的关键是明确詹天佑的主要成就。19世纪末,詹天佑在滦河铁路大桥的建设中取得重大成功,解决了英、日、德工程师无法解决的桥墩打桩问题,从而得到国外同行的认同和好评,故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1894年”等有效信息不符。 答案 D,变式训练 1.1919年,詹天佑在担任协约国“联合监管远东铁路委员会”技术委员时,为争取国家利权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主要表现在( ) A.取消了协约国对中东铁路的共管权 B.中国收回了对中东铁路的管理权 C.阻止了日本独享中东铁路利权的企图 D.中国工程

5、师可以被中东铁路聘用,解析答案,1,2,解析 当时的中国处在北洋军阀的控制下,软弱无能,无法从根本上维护中国的利益。经过詹天佑的努力,中国仅争回了中国工程师可以被中东铁路聘用等微小权利。,D,1,2,解析答案,2.普朗克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于1913年曾亲自赴瑞士,礼聘尚是一介书生的爱因斯坦,并称其为“当代哥白尼”。爱因斯坦因此对普朗克执弟子礼。纳粹横行期间,普朗克与大多数德国知识分子一样,对纳粹暴行保持沉默。对此,爱因斯坦表示永不原谅,从此再未与普朗克进行联系。这是因为爱因斯坦( ) A.成就已远远超过普朗克 B.坚持“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 C.已移居美国,不便联系 D.科学研究繁忙,

6、无暇顾及,1,2,解析 爱因斯坦从此再未与普朗克进行联系,从所给材料来看,是因为普朗克对纳粹暴行保持沉默,而爱因斯坦则是二战时期反对纳粹暴行的著名人士,二人的政治观点不同,与A、C、D三项没有关系。 答案 B,情境类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情境类选择题,顾名思义,即给答题人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让答题人从中分析展示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反映了哪些信息,从而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这就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整体上把握相关知识。这类选择题的一般解法是: 首先,抓住时间界限。无论该题的选项如何变幻莫测,都要紧紧抓住时间界限。在这个时间范围内的可能正确,不在时间范围内的肯定不正确。 其次,抓住区域界限

7、。无论选项多么具有迷惑性,都要考虑选项表述是否符合这一区域的实际和题目要求。 最后,回归教材。选定符合材料细节限制的史实确定答案。,例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牛顿(16421727),毕业于剑桥大学,后任该校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会长。牛顿除了在力学方面的贡献外,还是微积分的发明人之一;同时,他发现了太阳光的光谱,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等。 材料二 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物理学家。190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曾在多所大学任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21年,他因在光电效应上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1940年入美国国籍。,解析答案,请

8、回答: (1)材料一中牛顿在物理学方面的最突出贡献是什么?这一成就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中爱因斯坦在物理学方面的突出贡献及其意义是什么? (3)根据两位科学家取得物理学方面的成就,概括其共同原因。,解析答案,解题思路 第(1)问第一小问抓住“最突出”,第二小问实际上是分析近代科学的特点; 第(2)问综合材料及教材知识概括; 第(3)问要综合时代特点及个人因素分析。,答卷实录,解析答案,解析答案,点评 (1)卷面整洁,书写工整,答题格式规范到位。 (2)对“共同原因”的概括,不拘泥于教材,能够从多角度归纳,反映出该考生具有良好的学科思维能力。 (3)遗憾的是在第(2)问中,漏答要点,并且对意

9、义的表述过于繁琐。,答案 (1)创建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特点:一是注重实验,二是它的数学化。 (2)提出相对论,揭示时空的本质属性,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出现的现象及本质,推动了量子理论的发展。 (3)原因:他们自身勇于探索、善于观察、执著追求的科学精神。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主观题答案组织规范“答案全面”,返回,高考评卷时“采点给分”,即用标准答案与考生的答案相对照,照上几个“得分点”给几个相应的要点分。为得到更多的分数,考生组织的答案包含的“得分点”一定要多。 为做到这一点,答题可适当采取“多多益善”的原则。注意,这里的“多多益善”指的是“要点”多,而不是“文字”多。当然,“要点”多可能“文字”也会相应增加,但决不是长篇大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