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15956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3.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标导航,预习导引,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一、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 (1)措施: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 (2)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2.唐朝 (1)措施:唐朝中期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它们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2)影响: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削弱了中央集权。,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3.宋朝 (1)措施: 军事上,宋太祖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充实中央禁军。 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财政上,中央掌控大部分地方赋税。 (2)结果:改变了唐末五代以

2、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4.元朝 (1)措施: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地方设行中书省,受中央节制。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 (2)作用: 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观察上面漫画,说说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何特点。 提示:双管齐下,从兵权和财政两方面铲除了地方割据势力赖以存在的基础。,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二、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朝 (1)原因: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2)措施:汉武帝重用身

3、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时期 逐步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三省体制。 3.唐朝 (1)措施:中央的三省即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2)意义: 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4.宋朝 (1)措施: 宋初,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 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2)作用:削弱了宰相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

4、大权。 5.元朝 设中书省,替代前代的三省,是最高行政机关,长官行使宰相职权。,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下面漫画反映了大臣们面见皇帝时的礼仪变化。这一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提示:君主专制的加强。,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察举制 从汉武帝起,选官主要实行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 选用官吏采取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3.隋朝至元朝科举制 (1)过程: 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2)作用: 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

5、大了官吏人才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下图是中国现存的唯一一份状元卷,进士中的第一甲第一名为状元。据所学知识判断,进士科是在什么时期开始设立的? 提示: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纵览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不难看出秦朝以后中央机构分工的突出特点是( ) A.保证了贵族的特权垄断地位 B.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统治 C.儒家思想长期影响政治形态 D.提高行政效率和加强皇权并重 解析:秦朝创立的中

6、央集权制度被后世王朝所继承并不断发展完善。以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为例,相权被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同时各部门分工明确,又提高了行政效率。 答案:D,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秦朝确立三公九卿制,隋唐设立三省六部制。下图是秦朝与隋唐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A.唐代中央机构增多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 C.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答案:B,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君主专制政体的内涵及演变趋势 (1)君主专制政体的内涵:君主专制是与民主制度相对立的概念,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权

7、至高无上,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君主专制的加强主要表现为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上。 (2)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变趋势:从汉代开始,皇帝通过削弱、限制、分割宰相的权力,不断强化皇权,削弱相权,到明朝时废除宰相。,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执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统帅本省军队。同时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 ) 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D.专制主义皇权空前加强,解析材

8、料中“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也不能”的信息说明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故选C项。材料中“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说明地方长官没有较大独立性,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中央对地方官员监察的信息,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是皇权加强,D项错误。 答案C,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 A.郡国并行制 B.行省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解析:“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指的是分封制,“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是指郡县制,介于两者之间的应是郡国

9、并行制。 答案:A,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沿革特点与影响 (1)特点:在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2)影响: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一,二,精要解读,典题例解,迁移应用,史料一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 新唐书百官 研读:信息“共议国政,此宰相职”说明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史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习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摘编自后汉书百官志注 研读:“德行”“学通”“法令”“刚毅”反映了察举制注重品行、才学选拔官员,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提高官员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