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15423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用)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江专用)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浙江专用)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浙江专用)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浙江专用)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用)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用)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单元整合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整合(六),一、昆曲的兴盛与衰落,1兴盛:从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末年。 (1)新剧作不断涌现,精品层出不穷。如汤显祖的牡丹 亭、洪升的长生殿等。 (2)角色分工越来越细,表演艺术精益求精,服装道具更加讲究,角色的分工,有利于演员的表演技艺的提高。 (3)折子戏出现,折子戏生动、活泼,集中了表演艺术的精 髓,获得观众的欢迎。这种折子戏的演出一直流传到今天。,2衰落 (1)昆曲一登上戏剧舞台就成为封建统治者和文人士大夫的掌中玩物,造成脱离人民群众,这是它走向衰落的根源。 (2)三次“花雅之争”,其中以京腔、秦腔和以四大徽班为主的京戏成为北京剧坛的新盟主。 (3)花部戏内容贴近百姓生活,唱腔清

2、新活泼,唱诗通俗易懂,这是“花雅之争”中花部取胜的根本原因。 (4)清朝的文字狱对昆曲的创作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二、昆曲独特的艺术特色及价值,1.昆曲的曲文和曲牌:文人戏曲与舞台扮演紧密结合,昆曲的诗词吸收了唐诗、宋词、元曲等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 2.昆曲的音乐和唱腔:昆曲熔诗、乐、歌、舞、戏于一炉,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弦乐和打击乐,而这也为后来其他戏曲继承。 3.昆曲的舞台表演 (1)脚色:中国戏曲艺术的人物分类,即戏曲中的生、旦、净、末、丑。 (2)严格的程式化:昆曲的各个行当都在表演上形成自己的一套程式和技巧;稳定的“合离合,双线平行”的戏剧结构。 (3)昆曲的脸谱和戏装也都有严格的

3、规定。,三、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1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对后世中国戏曲都有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戏曲史上,昆曲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2昆曲是中国舞台艺术中集中国文艺之大成的代表品种,它的脚色制、戏剧结构、演员组合体制流传至今。,第一步:审,一是审图,要求弄清图片有几个要素和几层含义;二是审注,注的内容对图起补充性或解释性的作用,对理解图及组织答案有好处;三是审设问,设问是图片题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不同的设问决定了不同的答题方向。 第二步:比,即对图片中的内容或横向或纵向比较。 第三步:联,即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注意图与教材相关知识的联系。,题型

4、6 图片类试题 【解题技巧】 图片型试题解答技巧,【典例】,阅读下列图片:,请回答: (1)根据图1,概括昆曲对人物形象刻画的特点有哪些? (2)根据图1、2,分析昆曲艺术对京剧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解析 本题为图片材料题,解题关键是读懂图片,从图片中获取信息,如图1,反映了昆曲角色之多,突出对角色细节的刻画,第(2)问则要强调两幅图之间的联系。,答案 (1)图1展示出形形色色的人物脸谱造型,说明昆曲艺术注意对角色细节的塑造,通过不同的角色来反映剧本的主题思想。 (2)昆曲的角色划分被京剧所继承发展,促进了京剧艺术的形成与发展。昆曲有“百戏之祖”之称。,【变式训练】,2003年10月,法国首次举办中国文化年活动,下图是此期间中国戏曲轰动巴黎的剧照,此剧照没有的角色是( ),A.老生 B.旦角 C.净角 D.小生,解析 此题考查的昆曲的角色知识,脸部化妆正常的年轻男子为小生,脸部正常有胡须的老年男子为老生,女子角色统称为旦,剧照中都有;净角俗称花脸,剧照中明显没有。故选C。,答案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