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一板块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单元小结与测评课件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14629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3.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一板块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单元小结与测评课件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通史版)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一板块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单元小结与测评课件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通史版)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一板块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单元小结与测评课件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通史版)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一板块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单元小结与测评课件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通史版)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一板块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单元小结与测评课件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一板块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单元小结与测评课件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一板块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鼎盛-唐宋时期单元小结与测评课件新人教版(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份卷别,命题角度,2016全国卷,2016全国卷,2014全国卷,2016全国卷,2015全国卷,2015全国卷,2015全国卷,2014全国卷,2013全国卷,政治上,经济上,宋代重史传统,科举制,科举制,宋代土地政策调整,宋代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唐宋经济重心南移,宋代商品经济,宋代“不抑兼并”,年份卷别,命题角度,2016全国卷,2014全国卷,2014全国卷,2013全国卷,2012全国卷,2010全国卷,2015全国卷,2013全国卷,2011全国卷,文 化 上,综合考查,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地位,唐代三教合一潮流,宋明理学,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宋代戏剧发展,心学,宋明

2、理学对儒学的发展,从地方行政示意图看汉、唐历史变迁,秦至唐官员选拔依据变化和原因,命题分析,唐宋是中华文明的鼎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动时期,其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经济发展、科学技术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且获取了重大成就。本部分在全国卷的考查中是命题重点和高考热点衔接的重要内容,命题点主要集中于唐宋经济的变革和宋明理学两个方面,题目材料新、立意高,难度大。从题型上看,客观题、主观题均有呈现,常规题和开放性试题都有涉及。从学科能力和素养看,历史五大核心素养均有涉及。从价值观考查来看,通过考查儒家思想演变,中国古代汉字的形式,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科举制度,凸显公平公正和社会进步,呼应时

3、政热点;关注唐宋变革,将学术成果在试题中灵活运用。因此,本部分内容高考考查覆盖面广,试题情境新,解题要求高的特点明显,复习备考应在重视主干知识的理解上,拓展思维,加强训练,开阔视野。,2015全国卷第40题,答案在哪里,怎么答,答案范围,答什么,答多少,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 概括,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宋代理学,不同; 发展,10分, 5个点,分类列表,答案来源,孔孟儒学,汉代儒学,归纳异同,教材所学,孔子:“仁”“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孟子:“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大一统、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不同:孔孟强调仁政、民本;董仲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材料

4、信息,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周孔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这一主张得到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教材所学,理学强调“理”,格物致知等,将材料信息与教材所学结合归纳概括可得出宋代儒学重视孔孟儒学、重视思辨的认识,答案在哪里,怎么答,答案范围,答什么,答多少,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共通 之处,8分, 4个点,分点列表,答案来源,韩愈,康有为,归纳异同,教材所学,材料信息,率先提出复兴儒学,“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后继者自居”,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撰写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汉代学者为王篡汉而伪造的”“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相同: (1)回归原典、回归孔孟 (2)否定后世杜撰之说 (3)为宣传自己的思想服务,材料,主干信息,主旨概括,连句成文,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创新。韩愈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开宋代“新儒学”之先河,历史的看待,儒学是不断发展的,材料二,康有为认为周礼左传系伪造,主张回归原典;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区别的看待,理解真正的儒学,历史的看待,不应盲目的肯定或否定;区别的看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