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2》课件 鲁教版必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14484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2》课件 鲁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2》课件 鲁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2》课件 鲁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2》课件 鲁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2》课件 鲁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2》课件 鲁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响水中学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2》课件 鲁教版必修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2),预习目标展示,1.结合实例,说明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理解褶皱、断层的形成和对地貌的影响。 2.理解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尝试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一、地质作用的主要形式,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地球内部的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形成高山和盆地,使地表高低起伏,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能,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固积成岩,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使地表趋平坦,探究一 内力作用,1.结合教材图2-1-1013,分析褶皱和断层的形成原因。 2.结合教材图2-1-11,说说背斜成山和向斜成谷的原因。,3.结合教材图2-1

2、-12,说说背斜成谷和向斜成山的原因。 4.请列举褶皱与断层地质构造的现实意义。,背斜,向斜,背斜,褶皱有两种基本形态,一般来说,中间向上隆起的叫背斜,中间向下凹陷的叫向斜。在地貌上,背斜常成为山岭,向斜常成为谷地或盆地。,山谷,山岭,山谷,背斜谷、向斜山的形成原因?,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性比较疏松,若裸露在地表,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地区的岩石在褶皱作用下被挤压,比较坚硬,抗侵蚀能力较强,反而成为山岭。,了解地质构造规律的意义,找矿找水,地下水,石油天然气,探究二 外力作用,1.右图所示景观分别主要由什么外力作用形成?试作分析 2.同一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请以

3、风力作用为例阐述这种不同。,侵蚀,风化,侵蚀,搬运,沉积,4,固结成岩,沙丘,沉积,三、外力作用的地貌,流水作用,侵蚀作用:瀑布、峡谷、沟谷、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沉积作用:冲积扇(洪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风力作用,侵蚀作用: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城堡等,沉积作用:沙丘、沙垄、黄土高原的形成,1.“水滴石穿”描述的是哪种外力作用( ) A.风化作用 B.搬运作用 C.沉积作用 D.侵蚀作用 2下列地理事物中,主要由风化作用形成的是( ) A河流落差形成的瀑布 B暴雨形成的冲沟 C干旱区的风蚀蘑菇 D植物根系撑大的岩石裂隙,D,C,3下列属于外力作用的是: ( ) A岩浆活动 B变质作用

4、 C沉积作用 D地壳运动 4下列地貌中,与河口三角洲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 A黄土高原的沟壑 B山前洪积扇 C长江三峡 D沙丘 5.形成我国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是 ( ) A流水搬运作用 B风化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6读下图,回答相关问题。,C,B,D,(1)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为: 甲 乙 丙 (2)图中甲、丙两处的地貌分别是什么,其形成的原因呢? 甲 丙 (3)若该地富含石油、天然气,应在 处开采最合适;其中 处最不合适建设大型工程。 (4)渭河平原在地质构造上与图中字母 相同。,向斜,断层,背斜,山岭,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力不易侵蚀,谷地,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容易侵蚀,丙,乙,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