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与东西方的先哲课件选修4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14368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6.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与东西方的先哲课件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与东西方的先哲课件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与东西方的先哲课件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与东西方的先哲课件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与东西方的先哲课件选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与东西方的先哲课件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1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与东西方的先哲课件选修4(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与东西方的先哲,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知识梳理 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1.(加试)秦统一六国(b) (1)条件: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为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战国时代久经战乱的人民都渴望统一。 (2)过程:从公元前230年到_年,秦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帝国,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公元前221,2.(加试)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 (1)创立皇帝制,自称“_”。 (2)在中央建立起直属于皇帝的中央官僚体系_。 (3)在全国推行以_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 3.(加试)巩

2、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b) (1)文化上:统一文字,以_作为统一的字体,促进文化发展。 (2)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经济交流。 (3)交通上:统一车轨,修筑驰道,开凿灵渠,促进交通发展,巩固统一。 (4)军事上:征百越,击匈奴,修筑_,奠定中国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始皇帝,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小篆,长城,4.(加试)秦始皇的功过(c) (1)功: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过:秦始皇暴政致亡 _,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无限制地使用民力、物力,征收大量赋税。 制定严酷的刑法,实施暴政导致秦速亡。 史学

3、史识 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主要是根据其历史活动展开。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做到:准确地把握历史人物活动的内容;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考虑当时历史环境下人物的活动;运用正确的历史观来审视历史人物。,焚书坑儒,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1.(加试)“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c) (1)历史:统一全国,吸取隋亡教训。 (2)制度:完善_,提高效率,强化君权。 (3)用人: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4)经济:休养生息,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反复强调“_”的思想。 (5)以民为本,慎用刑法:制定唐律,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 (6)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_,提高进士科地

4、位。,三省六部制,存百姓,科举制,2.(加试)“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b) (1)政治清明、社会稳定。 (2)经济恢复和发展、文化繁荣。 (3)民族团结,统一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 (4)对外政策开明开放,与亚洲、非洲地区的友好往来加强。 3.(加试)“贞观之治”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c) 唐太宗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1.(加试)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b) (1)平定三藩:扫

5、除了西南地方割据势力,符合国家的统一趋势。 (2)平定噶尔丹叛乱:三次亲征,取得_、昭莫多战役的胜利,取得平叛的胜利,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统一国家的广大疆域。 2.(加试)统一台湾和加强对蒙藏地区的管理(b) (1)统一台湾:令施琅攻占_,迫使郑氏政权降清。设台湾府,巩固东南海防,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2)加强与蒙、藏民族的团结:特别尊重喇嘛教。清朝特封四大活佛,既保护佛教,尊崇活佛,又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乌兰布通,澎湖,3.(加试)抗击沙俄侵略(b) 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运用军事外交双重手段。1689年,中俄双方平等协商签订_,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了黑

6、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维护了中国主权。 4.(加试)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c) (1)功绩:康熙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缔结、巩固了空前统一多民族国家,为康乾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尼布楚条约,(2)消极:对内加强专制(文字狱、设南书房),对外轻视西方,实行闭关政策,未能紧跟先进潮流,为后来近代中国落后埋下隐患。 (3)总评:康熙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一生的文治武功,臻于极致,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要点突破 要点一 秦始皇的功过 史料一 毛泽东说“我是赞成秦始皇的”,“秦

7、始皇是厚今薄古的专家”,“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 读史用史 史料一“厚古薄今的专家”体现对秦始皇的体制创新的肯定。结合所学,指出史料一“赞成”秦始皇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提示:肯定了秦始皇实现统一和开创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并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史料二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征民众修长城以抵御游牧民族的侵扰,人民因死伤甚众而颇有怨言。孟姜女可以说是普通民众的代表,当她不远千里来到长城工地寻夫,却被告知丈夫早已累死,伤心痛哭竟哭倒了一段长城。这个故事虽加入了许多后人的爱憎和想象,但对弱者的同情却历经2000多年而不变。

8、读史用史 史料二中“人哭倒了长城”,对此今人说无知夸张,古人则说是自己的心声。从民俗研究的视角看,你的立场是什么?从中可联想到与秦始皇有关的哪些信息? 提示:立场:古人的态度有其合理性。 联想:修长城有抵御外来侵掠的一面,应肯定。 孟姜女的遭遇也反映出秦朝时徭役沉重,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和痛苦。,要点二 唐太宗的施政和民族政策,史料一 (2015福建文综,41)(节选)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

9、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摘自吴兢的贞观政要卷二求谏,读史用史 史料一中唐太宗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史料,分析唐太宗是如何做到君明臣廉的? 提示:原因:隋炀帝暴政;大臣不敢进谏。 分析:通过自省、纳谏防止或纠正决策失误;以御史制度约束官吏;正人与正己相结合。,史料二 晚年的唐太宗曾自我评价道:“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 读史用史 唐太宗的自我评价是否合理?其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提示:合理。开创“贞观之治”,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史料三,识图解史 图示显示唐太宗以和亲的方式处理与吐蕃的关系。结合所学,概括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有何影响? 提示:促进了统

10、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加强了民族融合,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要点三 康熙帝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及其作用 史料一 康熙晚年在总结自己施政感受时说:共四海之利为利,合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安,制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寝寐不遑。宽严相济,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远之计而已。 章梫康熙政要 读史用史 结合史料一,概述康熙为捍卫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的贡献。 提示:平定三藩叛乱,统一台湾,平叛噶尔丹,加强对宗教文化的控制,巩固对藏蒙的管理,抗击沙俄入侵。,史料二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先是,刘国轩贻书总督姚启圣请如琉球诸国例,称臣入贡,启圣以闻,上不许,趋令施琅进兵。 (清)蒋良

11、骐东华录卷十二 读史用史 史料二显示康熙拒绝台湾“称臣入贡”,决意收复台湾。据史料二说明康熙帝收复台湾的重要原因及目的。 提示:(1)原因:认识到台湾是中国固有的领土,不允许分裂。 (2)目的:决心进军收复台湾,保证东南经济发展,为国家提供可靠的财政支持。,题组训练 【例】 (加试)(2016年4月浙江选考)历史的意义在于对后人的教育和启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康熙时,驻守古北口长城的总兵官向朝廷建议,拨款维修加固长城。康熙帝阅批奏折后认为守国之道不在于修长城,而在于“修得民心”。清王朝治国安邦的一个大手笔,便是将北方草原上凶猛剽悍的蒙古铁骑,变成了护卫江山的真正长城。回放历史的画

12、面,在内蒙古木兰围场、承德避暑山庄、故宫保和殿都曾经纪录下有清一代民族团结和睦的历史佳话。 摘编自世界遗产在中国,材料二 回顾清朝的历史,康熙帝无疑是可圈可点的人物,他启动了康乾盛世之门,把一个纷乱而残破的中国引向大治,真正开创了一个空前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新时代。面对进入全盛期的形势,他滋生出一丝总揽朝政的满足感。 对于康熙帝的文治武功,不同时代的人们从不同角度出发,主要有如下一些认识:圣祖仁皇帝平三逆、平朔漠,亿万年久安长治之业实定于此;康熙帝尊崇孔子,超越前代。笼络明朝遗民,使政风为之一变;康熙帝保卫边疆,抵御外侵,缔结和约;康熙帝实现了由乱而治之局,使朝中威胁皇权的各种因素不断受

13、到控制,皇帝乾纲独断。 据清史等整理,(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从“修得民心”的角度,分别指出木兰围场、避暑山庄、保和殿的相应职能。请您用一句话概括清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创造的成功经验。 (2)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请您选择对康熙帝“文治武功”的其中一种认识并扼要分析。(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可) 答案 (1)木兰围场:处理民族事务的特殊场所;避暑山庄:处理民族事务,加强北部边防的政治中心;保和殿:每年除夕,皇帝在此宴请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 经验:因地制宜地处理边疆问题和民族关系。,(2)选择: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巩固统一国家。 选择:康熙帝尊重各民族文化传

14、统,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缓和矛盾。 选择:康熙帝抗击沙俄对东北的侵略,组织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和平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中俄东段边界,维护国家主权。 选择:康熙帝改革弊政,励精图治,作为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凭借其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实行专制集权。,练1 (加试)(2016嘉兴高二期末)为实现“君明臣廉”,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 ) 设置谏官 完善内阁制 以御史治吏 慎用刑法 A. B. C. D. 解析 设置谏官是通过自省、纳谏防止或纠正决策失误,故正确;内阁制出现于明朝,故错误;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唐太宗注意以御史治吏,以制度约束官吏,故正确;慎用刑法

15、面对的是所有人,并非针对“君明臣廉”,故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练2 (加试)(2016年3月宁波模拟)清朝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基本定型于康熙时期。下列事件体现了康熙处理这一问题的事件有( ) 尊孔开科,延揽汉人 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东北边界 派汉族工匠入藏重修布达拉宫 修建清漪园作为处理民族事务的政治场所 A. B C. D. 解析 属于中外关系问题,排除含的选项;清漪园修建于乾隆时期,与康熙帝无关,错误。故选C项。 答案 C,考点二 东西方的先哲 知识梳理 一、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1.孔子的生平(b) (1)少年学礼:苦研诗书礼乐,以传承_ _为己任。 (2)开办私学:三十岁时精通“_”,开始收徒讲学。 (3)从政失败:出仕为官,官至司寇,后做官失败,结束从政生涯。 (4)周游列国:率徒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 (5)献身文教:68岁后回到鲁国,整理典籍、删修_。,礼乐,文化,六经,春秋,2.孔子在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思想与主张(c) (1)仁的思想:“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将礼和仁结合,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让仁有礼的约束。 (2)礼的思想:礼即周礼,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