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课时训练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14262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5.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课时训练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课时训练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课时训练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课时训练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课时训练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课时训练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课时训练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训练,必修第一册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1.(2016衢州学考加餐练)某报纸报道:“(新中国的成立)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对该报道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欢呼新政权的诞生 B.改变了亚洲政治版图 C.带有明显的反华倾向 D.反映了苏联的官方态度,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一、选择题,解析 从题干可知,对于新中国成立,该报没有评论其“好坏”,A、C项带有明显的态度倾向,故错误;

2、 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当时苏联对于新中国成立应该是欢迎的,故D项错误; 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亚洲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故B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2.(2016宁波学考加餐练)以下内容摘自著名学者、作家宋云彬先生的日记。这段日记记载的事件是( ) A.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 一次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是国共两党及民主党派就抗战胜利后怎样和平建国而召开的会议,

3、这次会议时国民政府为中国中央政府,首都在南京与题干中“定都北平”不符,故A项错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是为新中国成立而进行的组织筹备会议,其主要内容为定都北京、确立国家性质等,故B项正确;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是确立政治制度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不涉及定都问题,故C项错误;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纠正党的“左”倾错误,不涉及定都问题,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3.(2016余姚学考加餐练)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从这届政协性质开始有了变化。“政协性质开始变化”的原因在于( )

4、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B.三大改造胜利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大已经胜利召开 D.中苏关系严重恶化,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1949195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能,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它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但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故C项正确。,4.(2016奉化学考检测)将卢梭“主权在民”的理论和马克思提出“国家一切权力归属于广大劳动人民”的观点付诸实践,作为我国政权建设根本原则的成功运用是( )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

5、国 B.建立多党合作的政协制度 C.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1912年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形式上确立了民主政体,革命果实为北洋军阀所篡夺,故A项错误; 多党合作的政协制度,是一种党派间的合作制度,而非主权在民,故B项错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代表来自人民,而且享有真实广泛的权力,是人民主权在新时期的成功应用,故C项正确;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一种民族自治制度,不具有普遍性、广泛性,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

6、,14,15,16,17,5.(2016余杭学考加餐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A.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 B.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它维护了中国政局的长期稳定 D.它适合中国国情从未被修改,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可追溯至晚清的钦定宪法大纲,故A项错误; 1954年宪法规定了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故B项正确; 中国政局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够稳定,故C项错误; 宪法在后来多次被修改,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

7、4,15,16,17,6.(2016杭州学考加餐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法制建设步伐大大加快,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 ) A.中共十五大 B.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 C.中共十六大 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故A、B、C项错误,D项正确。,7.(2016金华学考加餐练)1990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为实现香

8、港顺利回归奠定了基础。基本法中所蕴含的原则有( ) “一国两制” 港人治港 高度自治 社会主义 A. B. C. D.,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本题考查了“一国两制”的有关特点,根据所学知识,项正确,第项社会主义说法错误,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8.(2016普陀学考加餐练)“百年的耻辱,就在今天洗雪。百年的梦想,就在今天实现。米字旗降落,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五星红旗升起,一个民族的尊严。”这首诗歌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抗日战争胜利 B.新中国成立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解析,1,2

9、,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米字旗降落”“五星红旗升起”分析可知是指香港回归,故选C项。,9.(2016定海查缺补漏)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 ) A.新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影响 B.“求同存异”的思想得到实践 C.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 D.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解析 新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是正常外交活动,不能体现出中国欲摆

10、脱两极格局影响,故A项错误; “求同存异”思想于1953年提出,故B项错误; 新中国初期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资本主义国家建交反映出外交活动没有受到“一边倒”政策束缚,具有灵活性,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放弃“一边倒”的方针,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0.(2016绍兴学考加餐练)有学者指出,我国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基本形成了新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在实践中首先表现为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支撑这一观点的相关史实是( ) A.提出“一边倒”方针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日邦交

11、正常化 D.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1953年,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争取在中国周边地区形成安全缓冲地带,故B项正确; “一边倒”方针,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题意无关,故A项错误;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2001年推动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1.(2016舟山学考加餐练)1955年万隆会议制

12、定的会议议程共5项: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主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据此可知该会议议题侧重于( ) A.去殖民化 B.政治中立 C.经济独立 D.区域集团化,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1955年在万隆召开的亚非国际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根据材料中“人权和自主权”“附属国问题”得出反对殖民主义,故A项正确; 政治中立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B项错误; 经济独立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C项错误; 万隆会议虽然推动经济合作,但是尚未形成区域集团化,故D项错误。,1,2,3,4,5,6,7,8,9

13、,10,11,12,13,14,15,16,17,12.(2016金华学考加餐练)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简称上海公报)。该公报( ) A.确认了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 B.宣告了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C.提出了以互信求安全的主张 D.促进了亚太地区经济合作,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故A项正确; 直到1979年中美两国才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故B项错误; 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故C项错误

14、; 上海亚太经济合作会议,为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作出了重大贡献,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3.(2016丽水学考加餐练)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署,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个历史事件表明中国外交( ) A.坚定奉行友好同盟政策 B.力图打破西方国家封锁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未体现“友好同盟政策”,故A项错误; 2001年成

15、立上海合作组织,不是为了打破西方国家封锁,而是为了共同应对国际恐怖主义,故B项错误; 1950年中苏关系友好,未体现“多边外交”原则,故C项错误;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关系友好,2001年中俄六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表明中国在不同的国际环境下,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4.(2016宁波学考加餐练)对右列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国是推动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B.中国积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C.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得到提升 D.中国积极地推进区域经济合作,解析,1,2,3,4,5,6,7,8,9

16、,10,11,12,13,14,15,16,17,解析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与推动全球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无关,故A、B项错误; 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国加入WTO、承办奥运会和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反映,故C项正确; 加入WTO是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与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无关,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5.(加试题)(2016海宁学考加餐练)1949年初,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八届二中全会,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解析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