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10646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3.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考点突破,基础整合,热点聚焦,基础整合 基础梳理 网络构建,一、世界的物质性 1.物质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 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 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基础梳理,意识,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客观的物质性,社会,物质,物质性,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

2、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 . 和 。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 和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 的运动, 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 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 状态。运动是 ,静止是 。,变化,过程,固有的根本属性,存在方式,物质,物质,物质,特殊,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物质世界是 和 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 . 和 。 2.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的、 的、 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与普

3、遍性 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 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 ,也不能被 。 普遍性: 、 和 ,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 的规律。没有 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绝对运动,相对静止,相对主义,诡辩论,固有的本质,必然,稳定,人的意志,创造,消灭,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固有,规律,(3)方法论要求 必须 ,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 。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 和 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辨别区分 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规律在不同条件下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产生不同的效果。人不能改变规律本身,但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

4、的条件,使规律发生作用的效果有利于人类。,尊重规律,违背规律,条件,形式,网络构建,考点突破 精讲考点 典题例练,哲学的物质概念,考点一,考点透析,1.正确理解物质的概念,2.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特别提示 (1)物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共性的概括,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要明确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只涉及自然界中的物质形态的具体特征,而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则概括了世界上所有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特点,即客观实在性。,3.正确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可分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客

5、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是指人的意识。 (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特别提示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易错辨析,1.(2015广东卷,33)世界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辨析:上述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 2.雾与霾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辨析:雾和霾都属于物质的具体形态。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所说的物质,是宇宙中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3.哲学上的物质即具体科学中物质的总和。 辨析:哲学上的物质和具体科学中讲的物质也就是物质的具体

6、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非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4.人们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人们的思想也是物质的。 辨析:“客观存在”不等于“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存在的东西未必是物质现象。,命题探究,命题角度1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典例导引 (2016浙江卷,29) 2015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幅达到近几十年来的新高,这再次引起人们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担忧。有研究指出,二氧化碳浓度的暴增,部分可能是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但主要是人类活动中二氧化碳的持续排放导致的。这表明( )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人类在自然规

7、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A. B. C. D.,解析:D 本题考查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及联系的普遍性。材料没有体现发展的观点,排除;说法错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二氧化碳浓度暴增,主要是人类活动中二氧化碳的持续排放导致的,这体现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客观整体,符合题意。,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考点透析,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特别提示 物质的唯一特性与固有的根本属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从物质本质上讲的,是相对于人的意识、精神而言的。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是怎样的,是怎样存在的,或者说“客观实在”本身有哪些属性。,2.绝对运动与相对

8、静止,易错辨析,1. (2015江苏政治,24)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辨析: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2.“客观实在性”是指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辨析: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3.运动是永恒的、有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绝对的。 辨析: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4.静止就是没有运动变化的状态。 辨析: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命题探究,命题角度2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典例导引 (2015江苏卷,24)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 运动是绝

9、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 B. C. D.,解析:A “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是指世间万物不住地变化,强调物质是运动的,故正确。因时而变,随事而制,强调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思想与观念,故正确。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排除。此题没有涉及矛盾的对立统一,排除。,命题角度3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典例导引 (2015天津卷,7)中国经济发展正在步入新常态。新常态,就是中国经济将在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在结构上体现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在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10、。从哲学上看,新常态体现了( ) 事物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事物发展的状态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 否定 A. B. C. D.,解析:A 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量变与质变等知识。“新常态”的“新”体现了运动的绝对性,“常态”体现了相对静止,符合题意。新常态经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驱动力的转变,体现了事物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符合题意。新常态没有体现出曲折性的问题,排除。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辩证否定,中“根本否定”说法错误。,考点三,物质运动的规律,考点透析,1.规律的概念 (1)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1、(2)理解,注意:图表右侧的举例均不属于规律,如“苹果落地”属于自然现象,但其中蕴含的“万有引力”,则属于规律。,特别提示 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规律混同于具体规律,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规律不等于现象,凡是能够借助感官直接感知的均为现象而非规律。,特别提示 规律不等于规则。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制定、修改或废除。规则是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补充或废除,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易错辨析,1.(2016北京卷,27)“量化评估”创造了新的规律,督促我有条不紊地完成任务。 辨析: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12、 2.(2016浙江卷,29)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辨析:自然规律是客观的,但人类在自然规律面前并非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自然,造福于人类。 3.(2015安徽卷,11)改变规律能避免前进中的困难曲折。 辨析: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是人们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4.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 辨析:任何事物的变化与发展都是有规律的,但不同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不同,即使同一规律,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效果也不同。

13、 5.规律有好坏之分。 辨析: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发挥作用,会给人带来积极或消极影响,但这不能说明规律本身有好坏之分。 6.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辨析: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否认规律是客观的,是唯心主义的体现;认为规律是永恒不变的,则是形而上学的表现。,命题探究,命题角度4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典例导引 (2016安徽十校联盟联考)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要立足国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要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这是基于( ) 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和利用自然规律 发挥主观能动性

14、,实现人对自然的征服 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A. B. C. D.,解析:A 人们可以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但征服自然说法不妥,排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主要是顺应自然规律,说法错误;“建设和谐宜居城市,要立足国情保护自然”,说明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符合题意。,命题角度5 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高频考点),典例导引 (2016全国卷,22)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 ) 重视调查

15、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 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 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 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 A. B. C. D.,解析:B 本题考查规律的知识。毛泽东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制定了相关策略,说明毛泽东善于从实际出发,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行动的出发点是实际情况而不是认识,说法错误;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的制约,说法错误。,热点聚焦 关注时政 拓展视野,认识把握客观规律 探索认识世界奥秘,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能让我们更好地坚持唯物主义基本方向。明确世界是运动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坚持发展观点,按规律办事,是我们做好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所应坚持的重要原则,更是考试命题关注的热点。,热点说明,热点预测,1.物质与运动 中国科学院的学者们通过研究“沉睡”在塔里木盆地下1 000多米的沉积岩心,解开了“塔里木盆地的沙漠究竟从何而来”这一谜团。大约五百万年前,塔里木盆地曾出现过大规模湖泊群,但终因周围山体抬升阻止水汽进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