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用)2018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专题强化五地球同步卫星双星或多星模型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10561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6.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用)2018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专题强化五地球同步卫星双星或多星模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全国用)2018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专题强化五地球同步卫星双星或多星模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全国用)2018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专题强化五地球同步卫星双星或多星模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全国用)2018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专题强化五地球同步卫星双星或多星模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全国用)2018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专题强化五地球同步卫星双星或多星模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用)2018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专题强化五地球同步卫星双星或多星模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用)2018版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第四章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专题强化五地球同步卫星双星或多星模型课件(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强化五 地球同步卫星 双星或多星模型,第四章 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专题解读,1.本专题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行中的特殊运用,同步卫星是与地球(中心)相对静止的卫星;而双星或多星模型有可能没有中心天体,近年来常以选择题形式在高考题中出现. 2.学好本专题有助于学生加深万有引力定律的灵活应用,加深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 3.需要用到的知识: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规律等.,内容索引,命题点一 地球同步卫星,命题点二 双星或多星模型,课时作业,盘查拓展点,1,命题点一 地球同步卫星,1.定义:相对于地面静止且与地球自转具有相同周期的卫星叫地球同步卫星. 2.“七个一定”的特点:

2、(1)轨道平面一定: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共面. (2)周期一定: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即T24 h. (3)角速度一定: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 (4)高度一定:由G m (Rh)得地球同步卫星离地面的高度h3.6107 m.,(5)速率一定:v 3.1103 m/s. (6)向心加速度一定:由G ma得a gh0.23 m/s2,即 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等于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 (7)绕行方向一定: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2016全国卷17)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目前,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6倍.假设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

3、,若仍仅用三颗同步卫星来实现上述目的,则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约为 A.1 h B.4 h C.8 h D.16 h,【例1】,答案,题眼,题眼,A,B,分析,解得T24 h.,解析,解决同步卫星问题的“四点”注意,2.重要手段:构建物理模型,绘制草图辅助分析. 3.物理规律: (1)不快不慢:具有特定的运行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2)不高不低:具有特定的位置高度和轨道半径. (3)不偏不倚:同步卫星的运行轨道平面必须处于地球赤道平面上,只能静止在赤道上方的特定的点上.,4.重要条件: (1)地球的公转周期为1年,其自转周期为1天(24小时),地球的表面半径约为6.4103 km,表面重力加速

4、度g约为9.8 m/s2. (2)月球的公转周期约27.3天,在一般估算中常取27天. (3)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半径最小为r6.4103 km,运行周期最小为T84.8 min,运行速度最大为v7.9 km/s.,1.(2016四川理综3)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如图所示,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次成功发射的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目前仍然在椭圆轨道上运行,其轨道近地点高度约为440 km,远地点高度约为2 060 km;1984年4月8日成功发射的 东方红二号卫星运行在赤道上空35 786 km的地球同 步轨道上.设东方红一号在远地点的加速度为a1,东方 红

5、二号的加速度为a2,固定在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 球自转的加速度为a3,则a1、a2、a3的大小关系为 A.a2a1a3 B.a3a2a1 C.a3a1a2 D.a1a2a3,答案,解析,由于东方红二号卫星是同步卫星,则其角速度和赤道上的物体角速度相等,根据a2r,r2r3,则a2a3;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 G ma,由题目中数据可以得出,r1a2a3,选项D正确.,2.(2014天津3)研究表明,地球自转在逐渐变慢,3亿年前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2小时.假设这种趋势会持续下去,地球的其他条件都不变,未来人类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与现在的相比 A.距地面的高度变大 B.向心加速度变大 C.

6、线速度变大 D.角速度变大,答案,分析,题眼,r=R+h变大,3.(多选)地球同步卫星离地心的距离为r,运行速率为v1,加速度为a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2,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v2,半径为R,则下列比例关系中正确的是,答案,解析,设地球的质量为M,同步卫星的质量为m1,在地球表面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质量为m2,根据向心加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有a112r, a222R,又12,故 ,选项A正确;,2,命题点二 双星或多星模型,1.双星模型 (1)定义:绕公共圆心转动的两个星体组成的系统,我们称之为双星系统,如图所示. (2)特点: 各自所需的向心力由彼此间的万有引力

7、相互提供,即 两颗星的周期及角速度都相同,即 T1T2,12 两颗星的半径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为:r1r2L (3)两颗星到圆心的距离r1、r2与星体质量成反比,即 .,2.多星模型 (1)定义:所研究星体的万有引力的合力提供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除中央星体外,各星体的角速度或周期相同.,(2)三星模型: 三颗星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颗环绕星围绕中央星在同一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如图甲所示). 三颗质量均为m的星体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如图乙所示).,(3)四星模型: 其中一种是四颗质量相等的恒星位于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沿着外接于正方形的圆形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丙所示). 另一种是三颗

8、恒星始终位于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另一颗位于中心O,外围三颗星绕O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丁所示).,(2015安徽理综24)由三颗星体构成的系统,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作用,存在着一种运动形式,三颗星体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分别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绕某一共同的圆心O在三角形所在的平面内做相同角速度的圆周运动(图为A、B、C三颗星体质量不相同时的一般情况).若A星体质量为2m、B、C两星体的质量均为m,三角形的边长为a,求: (1)A星体所受合力大小FA;,【例2】,答案,解析,(2)B星体所受合力大小FB;,答案,解析,同上,B星体所受A、C星体引力大小分别为,方向如图所示,,由余弦

9、定理得合力为:,(3)C星体的轨道半径RC;,答案,解析,由于mA2m,mBmCm,通过分析可知,圆心O在BC的中垂线AD的中点,(4)三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答案,解析,4.(2013山东理综20)双星系统由两颗恒星组成,两恒星在相互引力的作用下,分别围绕其连线上的某一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研究发现,双星系统演化过程中,两星的总质量、距离和周期均可能发生变化.若某双星系统中两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经过一段时间演化后,两星总质量变为原来的k倍,两星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n倍,则此时圆周运动的周期为,答案,解析,设两恒星的质量分别为m1、m2,距离为L,,双星靠彼此的引力提供向心力,则

10、有,并且r1r2L,当两星总质量变为原来的k倍,两星之间距离变为原来的n倍时,故选项B正确.,5.银河系的恒星中大约四分之一是双星.如图所示,某双星由质量不等的星体S1和S2构成,两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者连线上某一定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天文观察测得它 们的运动周期为T,若已知S1和S2的距离为r, 引力常量为G,求两星的总质量M.,答案,解析,设星体S1、S2的质量分别为m1、m2,运动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则 运动的角速度为,又R1R2r,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有,联立解得两星的总质量为,3,盘查拓展点,一、近地卫星、同步卫星和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的比较,如图所示

11、,a为近地卫星,半径为r1;b为同步卫星,半径为r2;c为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半径为r3.,二、卫星追及相遇问题 (多选)如图,三个质点a、b、c的质量分别为m1、m2、M(M远大于m1及m2),在c的万有引力作用下,a、b在同一平面内绕c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轨道半径之比为rarb14,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a、b运动的周期之比为TaTb18 B.a、b运动的周期之比为TaTb14 C.从图示位置开始,在b转动一周的过程中,a、b、c 共线12次 D.从图示位置开始,在b转动一周的过程中,a、b、c共线14次,【典例】,答案,解析,点评,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周期的平方与半径

12、的三次方成正比,则周期之比为18,A对;,点评,某星体的两颗卫星之间的距离有最近和最远之分,但它们都处在同一条直线上,由于它们的轨道不是重合的,因此在最近和最远的相遇问题上不能通过位移或弧长相等来处理,而是通过卫星运动的圆心角来衡量,若它们初始位置在同一直线上,实际上内轨道所转过的圆心角与外轨道所转过的圆心角之差为的整数倍时就是出现最近或最远的时刻,而本题中a、b、c三个质点初始位置不在一条直线上,故在列式时要注意初始角度差.,4,课时作业,1.(多选)据报道,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利用其定位、导航等功能加入到马航MH370失联客机搜救工作,为指挥中心调度部署人力、物力提供决策依据,保证了搜救船只准

13、确抵达相关海域,帮助搜救船只规划搜救航线,避免搜救出现遗漏海域,目前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由高度均约为36 000 km的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以及高度约为21 500 km的4颗中轨道卫星组网运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轨道卫星的周期比同步卫星的周期大 B.所有卫星均位于以地心为中心的圆形轨道上 C.同步卫星和中轨道卫星的线速度均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D.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物体的向心加速度比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大,1,2,3,4,5,6,7,答案,解析,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知,轨道半径较小的中轨道卫星的周期比同步卫星的周期小,A项错; 由题意知,北斗导航系统的卫星轨道高度一定,

14、因此卫星均位于以地心为中心的圆形轨道上,B项正确; 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绕地球的最大运行速度,C项正确; 赤道上物体与同步卫星的角速度相同,由a2r可知,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较大,D项错.,1,2,3,4,5,6,7,2.如图所示,轨道是近地气象卫星轨道,轨道是地球同步卫星轨道,设卫星在轨道和轨道上都绕地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运行的速度大小分别是v1和v2,加速度大小分别是a1和a2,则 A.v1v2 a1v2 a1a2 C.v1a2,答案,解析,1,2,3,4,5,6,7,3.设地球的质量为M,半径为R,自转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神舟九号”绕地球运行时离地面的高度为h,则“神舟九号”与“同步卫

15、星”各自所在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的比值为,答案,解析,1,2,3,4,5,6,7,1,2,3,4,5,6,7,4.“神舟八号”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飞行轨道在地球表面的投影如图所示,图中标明了飞船相继飞临赤道上空所对应的地面的经度.设“神舟八号”飞船绕地球飞行的轨道半径为r1,地球同步卫星飞行轨道半径为r2.则r13r23等于 A.124 B.1156 C.1210 D.1256,答案,解析,1,2,3,4,5,6,7,1,2,3,4,5,6,7,5.(多选)宇宙间存在一些离其他恒星较远的三星系统,其中有一种三星系统如图所示,三颗质量均为m的星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边长为R,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三星在同一平面内绕三角形中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答案,解析,1,2,3,4,5,6,7,1,2,3,4,5,6,7,6.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宣布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引力波的发现将为人类探索宇宙提供新视角,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在如图所示的双星系统中,A、B两个恒星靠着相互之间的引力正在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恒星A的质量为太阳质量的29倍,恒星B的质量为太阳质量的36倍,两星之间的距离L2105 m,太阳质量M21030 kg,引力常量G6.671011 Nm2/kg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