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优指导浙江专用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10134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3.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优指导浙江专用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优指导浙江专用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优指导浙江专用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优指导浙江专用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优指导浙江专用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优指导浙江专用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优指导浙江专用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7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4-,三维固基础,知识深研析,活用提技能,1.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1)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是普遍存在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3)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4)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表现为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名师点睛“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不等于“任何

2、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因为联系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5-,三维固基础,知识深研析,活用提技能,2.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的原因 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名师点睛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这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表现,这并不是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人们只有遵循事物本身的客观联系进行活动时,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既承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又承

3、认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6-,三维固基础,知识深研析,活用提技能,3.怎样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2)坚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名师点睛联系的普遍性强调的是不存在孤立的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强调的是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多样性强调的是联系具有不同的形式;联系的条件性强调的是新的具体联系的建立必须以客观条件为基础。 注意全面理解“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唯物论角度: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唯物辩证法角度: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认识论的角度: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7-,三维固基础,知识深研析,活用提技能,1.正确区分和理解联系的基本特征,-8-,三维固基础,知识深研析,活用提技能,-9-,三维固基础,知识深研析,活用提技能,2.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是不矛盾的 (1)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2)对联系的问题我们既要坚持唯物主义,又要坚持辩证法。人们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

5、系,必须要以坚持事物的客观性为前提。 (3)所谓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只是改变了事物联系的具体形式,并不是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自身联系的客观性。如果否认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任何新的具体联系都不可能建立。所以,联系具有客观性,并不是意味着人们不能改变事物的联系。,-10-,三维固基础,知识深研析,活用提技能,典例1968年,斯班瑟发明了胶水新配方,但根据新配方研制的胶水粘不牢东西,人们认为这是不成功的发明。几年后,弗雷应用斯班瑟的发明成功研制了不干胶记事贴,产品行销世界各地。把“不成功”的发明用在合适的地方,成就了成功的创意。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 ) 联系是客观的,发明创造要避免改变

6、事物的联系 联系是多样的,发明创造要善于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联系是必然的,发明创造要排除事物的偶然性 联系是具体的,发明创造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 A. B. C. D.,-11-,三维固基础,知识深研析,活用提技能,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弗雷应用斯班瑟的发明研制了不干胶记事贴,把握了联系的多样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了新的联系,符合题意。斯班瑟发明的胶水粘不牢东西,这是不成功的发明,但是如果用于不干胶记事贴,则是成功的发明,这体现了联系是具体的,发明创造要把握事物联系的条件性,符合题意。说法错误。 答案:C,-12-,三维固基础,知识深研析,活用提技能,对应训练20世纪30年代,喜

7、旱莲子草(革命草)作为饲料被引入我国。后来迅速蔓延,造成本土植物种类及以这些植物为食的鱼类迅速减少,水体严重污染,蚊虫大量滋生等诸多问题。这表明( ) 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事物联系是创造出来的 事物联系都有“人化”特点 A. B. C. D.,答案,解析,-13-,三维固基础,知识深研析,活用提技能,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

8、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14-,三维固基础,知识深研析,活用提技能,(2)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15-,三维固基础,知识深研析,活用提技能,2.系统优化方法 (1)系统的特征。

9、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3)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16-,三维固基础,知识深研析,活用提技能,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17-,三维固基础,知识深研析,活用提技能,-18-,三维固基础,知识深研析,活用提技能,典例“幸福指数”是一个综合的主体感受反应的集束指标,其中单一元素的突进,也许在提升幸福感上的作用并不明显,而某单一元素的塌陷却常会给幸福感带来滑坡效应。这表明( ) 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

10、之和 关键部分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 A. B. C. D. 解析:当部分以无序的方式排列时,整体功能就会小于部分功能之和,的观点错误;发展不等于变化,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部分的发展才会带动整体的发展,的观点错误;“幸福指数”是整体,“单一元素的塌陷”是部分,“单一元素的塌陷”“带来滑坡效应”说明部分影响整体,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选B项。 答案:B,-19-,三维固基础,知识深研析,活用提技能,对应训练在外出旅游时,我们既会看到文人墨客的题字、题诗,也会看到游人“到此一游”式的涂鸦。 有人认为“到此一游”式的涂鸦只是个人行为,微

11、不足道。然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一个公民的个人行为往往会被快速传播,无限放大,从而影响世人对整体国家形象的直观印象。,图(a) 泰山石刻 图(b) 故宫文物上的“到此一游”,-20-,三维固基础,知识深研析,活用提技能,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说明每一个中国公民都要用自身的正能量为国家形象增光添彩。,答案,解析,-21-,三维固基础,知识深研析,活用提技能,类题解法此题属于说明类主观题。解答此题时,一要“定”,即确定所运用的观点、原理,如本题要求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在选取哪方面知识时,要注意根据设问主体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用自身的正能量对国家形象的影响,确定出部分影响整体的知识。二是“筛”,即筛选材料的有效信息。如本题中“一个公民的个人行为往往会被快速传播,无限放大,从而影响世人对国家形象的直观印象”。三是“联”,即把观点、原理与相应的材料有机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