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4.3赤壁之战课件鲁人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08526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17.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考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4.3赤壁之战课件鲁人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学考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4.3赤壁之战课件鲁人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学考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4.3赤壁之战课件鲁人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学考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4.3赤壁之战课件鲁人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学考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4.3赤壁之战课件鲁人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考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4.3赤壁之战课件鲁人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考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4.3赤壁之战课件鲁人版必修(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 赤壁之战,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夏县(今属山西)人,世称 涑水先生,北宋史学家。自幼嗜学,尤喜左氏春秋; 及长,学识更为渊博。20岁中进士,初任大理评事等职, 后为并州通判。仁宗嘉祐三年(1058)到京城任职,曾任 知谏院。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敢于直谏,提出不少好的建议,但大部分未被采纳。生活俭朴,好学不倦。司马光在政治上是保守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王安石变法,他以“祖宗之法不可变”为由,竭力反对。神宗授其为枢密副使,坚辞不受,退居洛阳,继续编书。书成呈神宗,赐名“资治通鉴”。元祐元年(1086)哲宗即位,旋进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排斥变法派,废

2、新法,复旧制,史称“元祐更化”。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作品背景 东汉末年,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严重地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东汉朝廷扩大了州刺史的职权,以利用地方豪强武装力量镇压起义军。起义军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各州刺史却趁机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董卓之乱之后,中央集权被削弱,形成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局面。赤壁之战就是当时曹操、孙权、刘备三个军阀集团之间的兼并战争。这次战争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冬。当时曹操消灭了袁术、袁绍、吕布、张绣的军事势力,北方基本平定,趁势挥师南下,企图一举统一中国。这时候,刘表新亡,刘琮投降,曹操在当阳长坂坡击败刘备,乘胜追击,进兵江陵

3、。南方的军事力量,能与曹操抗衡的只有东吴的孙权了。在这种危急的境况下,孙、刘为挽救危局,决定联合抗曹。赤壁之战叙述的就是孙、刘联合起来共同击败曹操的故事。,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三、相关常识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记载了1 362年的历史。由司马光等人花费了19年的时间编撰而成。编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另有目录考异各30卷。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322种,经过作者加工剪裁而成。该书语言简练晓畅,叙事清晰

4、严谨,有些篇目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读准字音,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辨识通假,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三、一词多义,资源助读,知识整合,资源助读,知识整合,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四、古今异义 古义:恳切的情意。今义:热情而周到。 古义:面向北方,指向人称臣。今义:北边。 古义:形,形势,局面;成,形成。今义:通过发展变化而成为具有某种特点的事物,或者出现某种情形或局面。 古义:他实际上。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空间的一部分、部位。,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古义:纵横驰骋,意思是所向无敌。今义:行动蛮横,依

5、仗势力做坏事。 古义:中原地区。今义: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古义:刚刚开始。今义: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五、词类活用,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六、特殊句式 (1)刘备天下枭雄(判断句) (2)恐为操所先(被动句) (3)豫州今欲何至(宾语前置) (4)行将为人所并(被动句) (5)我,子瑜友也(判断句) (6)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介词结构后置) (7)田横,齐之壮士耳(判断句) (8)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定语后置) (9)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定语后置),资源助读,知识整合,(10)操军破,必北还(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 (11)大

6、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定语后置) (12)裹以帷幕(介词结构后置) (13)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定语后置) (14)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被动句),七、名句积累 (1)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2)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3)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一、理理文章思路,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二、说说文章主旨 本文主要讲述了孙刘联合的曲折经过,通过对黄盖投降,曹操轻敌以及火烧赤壁的描写,具

7、体讲述了周瑜采用火攻大败曹操的战斗过程,生动形象地描写赤壁之战的宏伟场面,充分肯定了赤壁之战的历史价值。,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任务一】 把握文章内容,理清结构思路 1.是谁最先提出联刘抗曹的?他是怎样分析形势的? 提示是孙权的谋士鲁肃。他首先分析荆州的地位:“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这段话既分析了荆州之重要,又符合孙权南面称孤的心意。鲁肃此话,从侧面揭示了赤壁之战的起因和性质,成为全文提纲挈领之笔。鲁肃接着分析了各派的情况: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与操有仇恨,寄寓于刘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这种形势,

8、当然对孙权有利。,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2.鲁肃怎样劝说刘备与孙权结好? 提示宣权旨,致殷勤之意,以诚打动刘备;宣传孙权的“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上面讲的是孙权的品德和政策及所得的“人和”条件。接着又从地利和实力方面来说明“已据六郡,兵精粮多”。说明吴巨是平庸的人,且地点偏远,不宜依靠。从三方面来看,刘备何去何从已经十分清楚,故结果必定是“备甚悦”。,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3.诸葛亮是怎样游说孙权,使其“大悦,与其群下谋之”的? 提示(1)纵谈形势,闭口不谈“求救”。他把孙权、刘备、曹操放在同等位置上来说,

9、突出敌军强大,并用“英雄无用武之地”保持了刘备“遁逃至此”的尊严。 (2)采用攻心战术,反激孙权。诸葛亮指出了孙权的两条出路,一条是率领“吴、越之众”与曹操“抗衡”,另一条是投降。接着抓住孙权的矛盾心理“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警告他:“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最后,把刘备比作“守义不辱”的壮士田横,不愿处在曹操之下,从而使孙权勃然大怒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 (3)分清敌我实力,预见战争结局。刘备败后实力犹存,而曹军有三大弱点:远来疲敝,强弩之末,必蹶上将军;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战争发展到最后 ,必然是三足鼎立局面的形

10、成。,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4.赤壁之战是弱军战胜强军的典范战例。处于优势的曹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处于劣势的孙刘联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1)曹军失败的原因是:劳师远征,士卒疲敝;北方之人不服水土,不习水战;降卒心怀狐疑,内部不稳;北方未平,后方不宁;战线过长,粮草不济;军纪不整,骄傲轻敌。其中第条是最根本的原因。(2)孙刘联军胜利的原因是:能客观分析敌我形势;团结一致,共同对敌;部署有方,准备充分;能抓住有利战机,采用正确战略战术。其中第条是最根本的原因。,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任务二】 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详略得当的写

11、作技巧 1.鲁肃说服刘备的话语(“孙讨虏聪明仁惠”)展现了鲁肃怎样的性格特点? 提示灵活机巧,善于外交,明为刘计,暗为孙计。 2.诸葛亮面见孙权向其求救时所说的话,展现了他性格中的哪一面? 提示不卑不亢,足智多谋,善于辞令。他表面上是正面分析,实则激怒孙权做出决断,言语犀利,咄咄逼人。 3.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保为将军破之!”这段话表现了周瑜怎样的性格特点? 提示周瑜是东吴出色的年轻将领,有卓识,有才干,说话慷慨豪迈。他主动请求率军出战,具有大将的才略和勇气,同时也流露出他少年得志时的骄矜之气。周瑜劝说孙权的谈话,果决明快,分析精辟,充满信心,自请破曹,足见其性格的英勇刚烈。,初读整体

12、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4.赤壁之战前,孙权的布置和对周瑜的叮嘱反映了孙权当时怎样的心态? 提示孙权当时对胜利还没有绝对的把握,但有决一死战的决心。同时他跟周瑜推心置腹,对周瑜表示绝对信任,这就为周瑜在指挥作战中发挥最大的才智创造了条件。 5.本文是写赤壁之战的史实,为什么要详写战略决策,略写战况呢? 提示这是由资治通鉴的写作目的决定的。作者写赤壁之战的目的不在于客观记述战争的过程,而在于总结经验,供最高统治者作治国安邦的鉴戒,所以记述时侧重于总结经验教训方面。赤壁之战的根本经验在于联合作战的战略决策。因为战略思想正确与否,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所以要详写战略决策,

13、略写战况。,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赤壁之战是一次有决定意义的大战役,整个战役涉及孙、刘、曹三个方面,事件繁,人物多,作者在叙述时为什么确定以孙权一方为主?,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提示,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赤壁之战 司马光,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

14、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

15、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四译文白对译,一,二,一、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一,二,一,二,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进,与操遇于赤壁。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有删改),一,二,1.下列对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C项,从:使动用法,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