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中考历史复习第一模块基础梳理第一部分第2讲统一国家的建立及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08272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中考历史复习第一模块基础梳理第一部分第2讲统一国家的建立及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18届中考历史复习第一模块基础梳理第一部分第2讲统一国家的建立及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18届中考历史复习第一模块基础梳理第一部分第2讲统一国家的建立及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18届中考历史复习第一模块基础梳理第一部分第2讲统一国家的建立及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18届中考历史复习第一模块基础梳理第一部分第2讲统一国家的建立及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中考历史复习第一模块基础梳理第一部分第2讲统一国家的建立及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中考历史复习第一模块基础梳理第一部分第2讲统一国家的建立及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 统一国家的建立及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2-,-3-,-4-,考点1: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史实,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为加强封建统治,秦始皇开创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2.为巩固国家统一,秦始皇在经济上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在文化上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进行“焚书坑儒”。 3.为了安定北边,秦始皇让蒙恬负责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蜿蜒万余里的“万里长城”。为了开发南疆,秦始皇还兴修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

2、系。,-5-,考点2: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4.汉武帝在位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侯国;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 考点3: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5.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随从从长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人扣留了十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 6.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的使者、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

3、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6-,考点4: 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2016年增加) 7.在军阀混战中,曹操实力增强(统一北方)的原因: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政治上的有利地位;招贤纳士,实行屯田。200年, 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统一了北方。 8.208年的赤壁之战,孙权、 刘备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从而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战后,曹操无力南下。刘备夺取了汉中。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并下岭南发展。 9.三国鼎立指的是魏、蜀、吴三国并立,它们的建立者分别是曹丕、刘备、孙权,都城在洛

4、阳、成都、建业 。,-7-,考点5: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及历史作用 10.北魏孝文帝决定把都城迁到洛阳,使其发展成为一座宏伟壮观的城市。孝文帝在迁都后进一步实行汉化改革:规定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8-,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1 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史实,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1.秦的统一: 时间: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秦王嬴政先后兼并韩、赵、魏

5、、楚、燕、齐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王变成秦始皇) 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9-,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制度一直被以后的封建王朝沿用。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秦始皇,皇帝自称朕,命令称诏)。 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管行政、军事、监察。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设郡守,县设县令,郡守和县令都由中央任免。(这项制度比分封制进步,对后世影响深远) (2)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

6、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形制、修驰道(也称车同轨)。 (3)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官方文字(即书同文);后来又推广隶书。 (4)思想上:焚书坑儒压制了思想文化的发展,不具有进步意义。,-10-,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5)军事上:修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秦国时期开始修建)抵御匈奴。 3.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和社会的发展。秦的统一对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1-,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中考真题 【例1】

7、(2013广东湛江)战国时期,各国“车途异轨文字异形”。秦兼并六国,实行巩固统一的措施后,下列不存在的情况是 ( ) A.“车同轨”,车辆通行无阻 B.商人交易使用圆形方孔钱 C.各地官员均用小篆体写告示 D.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同 【思路分析】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经济上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因此不会出现农民缴税用的“斗”容量不同的情况。故选D。 答案: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12-,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2 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1.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刘邦就是汉高祖。 2.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1)政治上

8、,为了削弱封国势力,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主父偃提出,推恩令的作用:原诸侯王国实力大大减弱;新分封的诸侯国感恩戴德);加强监察制度,中央设司隶校尉(职能: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地方分为十三州部,设立刺史制度(职能: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 (2)思想上,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思是:排斥和抑制其他学说,把儒家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目的:加强思想控制)。,-13-,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3.作用: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中考真题 【例2】 (2013广东

9、)董仲舒认为,与儒学相异的学术“皆绝其道”,使文化的一统与政治的一统相一致。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 ) A.焚书坑儒 B.八股取士 C.设立太学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思路分析】 汉武帝在思想上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文化的一统与政治的一统相一致。故选D。 答案:D,-14-,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3 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西域: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张骞出使西域 (1)目的:第一次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第二次是为了加强西域各国与西

10、汉的联系。 (2)概况: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3)结果:开辟了一条横贯亚欧大陆的路上交通路线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铁器、造纸术等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葡萄、石榴、核桃、胡萝卜等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纷纷东来。 3.作用: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15-,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4.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新疆正式归中国管辖。 5.丝绸之路 (1)陆上丝绸之路路线:西汉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西亚欧洲(罗马帝国)。 (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后开辟。 (3)作用:丝绸之路的开

11、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16-,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中考真题 【例3】 (2011广东)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里希霍芬将我国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贯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为“丝绸之路”。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玉门关 B.从河西走廊向西最远到达欧洲 C.丝绸是通道上运输的主要商品 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思路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C、D三项表述正确,A项说法错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

12、安。故选A。 答案: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知识的能力。侧重考查学生对丝绸之路的相关史实的识记。,-17-,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考点4 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及历史作用(2017年增/改) 公元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族) 1.原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民族融合成为大势所趋,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 2.措施(主要内容): 迁都洛阳(原来在平城,今大同)。 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推行汉化政策): 学汉语,穿汉服,改汉姓(北魏皇族的姓“拓跋”改为“元”),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崇尚孔子、以孝治国,

13、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3.意义: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18-,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中考真题 【例4】 (2013广东)下列现象出现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是 ( ) 鲜卑贵族改用汉姓 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 君臣一律用鲜卑语讨论国事 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 A. B. C. D. 【思路分析】 孝文帝实行改革的主要措施包括:鲜卑贵族改用汉姓,改穿汉族服装,鼓励与汉族贵族通婚。君臣用汉语讨论国事,可排除。故选A。 答案:A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的识记。,-19-,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

14、5,考点5 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2016年增加的考点) 1.在军阀混战中,曹操实力增强(统一北方)的原因: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政治上的有利地位;招贤纳士,实行屯田;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统一了北方。 2.208年的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从而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战后,曹操无力南下。刘备夺取了汉中。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并下岭南发展。 3.三国鼎立指的是魏、蜀、吴三国并立,它们的建立者分别是曹丕、刘备、孙权,都城在洛阳、成都、建业。,-20-,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考点5,【例5】 (2016广东)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

15、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 ) A.历史剧三国 B.罗贯中三国演义 C.司马光资治通鉴 D.诸葛亮出师表 【思路分析】 A、B、C三项都是后人撰写的,不是第一手史料,故选D项。 答案:D,-21-,一、单项选择题 1.(2012广东湛江)西周和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分别实行了 ( B ) A.均田制、郡县制 B.分封制、郡县制 C.分封制、行省制 D.行省制、均田制 解析: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和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均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22-,2.(2012广东汕头)历史小组的同学以“中央集权制度”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右图是他们正在编制的秦朝行政机构示意图,请按图意给空白处选择正确的内容 ( B ) A.诸侯 B.丞相 C.殿阁大学士 D.军机大臣 解析: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规定: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故图中空白处所缺的是丞相。,-23-,3.(2012广东汕头)中国银行行徽(图一)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图二)。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 A )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清朝 解析:图二是圆形方孔铜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24-,4.(2012广东佛山)有学者指出,秦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