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1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 人民版必修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08195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1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 人民版必修1 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1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 人民版必修1 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1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 人民版必修1 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1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 人民版必修1 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1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 人民版必修1 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1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 人民版必修1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1第2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件 人民版必修1 (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李贽认为:“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钱穆,西汉贾谊过秦论:“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朴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秦的统一和疆域扩展,2、开疆拓土,1、秦灭六国,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秦,北击匈奴,收回河套,修筑长城和“直道”,征服岭南,开凿灵渠,在西南夷开辟“五尺道”,部分地区任命官吏,秦长城遗迹,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南

2、到南海,北至长城,“东至海暨朝鲜,西到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1)皇帝制,(2)中央:三公九卿制,(3)地方:郡县制,李斯,1、政治,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 众,然后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 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 子功臣以功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 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材料三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

3、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攻伐之患。” 史记李斯列传,秦朝二世而亡,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有人认为: “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材料一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知封建(分封制)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

4、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秦亡的原因在于人民的反抗而不是郡县制得失,郡县制的弊端是皇权过分专制,【学习思考】 采用“朝议”的方式,正确的意见得以发表并执行。但是不能过分夸大“朝议”的作用。在专制制度下,最后的政治裁决者是皇帝。朝议召集与否,朝议的结果采纳与否,采纳的程度如何,都完全取决于皇帝一人。因此,朝议的功能和作用是有限的。,2、思想:焚书坑儒,焚书,“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叶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坑儒,【阅读与思考】 秦法的极端残暴和酷烈,使秦朝迅速走向了崩溃,最终以“暴秦”的形象载入史册。为了避免重蹈秦之覆辙,汉代士人不断反思秦亡的原因。 (实际上,汉代士人并不反对统一思想,如董仲舒就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著名建议。他们只是主张采取温和、诱导的方式来教化百姓,对秦朝粗暴的行政强制手段非常反感。),三、西汉:,1、中央:汉武帝时设刺史和司隶校尉,2、地方:汉初“郡”、“国”并存,后逐步消除地方割据势力,“汉承秦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