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专用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十六2013-2017年高考作文赏析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07707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197 大小:14.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专用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十六2013-2017年高考作文赏析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97页
浙江省专用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十六2013-2017年高考作文赏析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97页
浙江省专用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十六2013-2017年高考作文赏析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97页
浙江省专用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十六2013-2017年高考作文赏析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97页
浙江省专用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十六2013-2017年高考作文赏析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专用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十六2013-2017年高考作文赏析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专用2018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命题规律探究+题组分层精练专题十六2013-2017年高考作文赏析课件(1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7浙江,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 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题目自拟。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首先要审准题目。要清楚“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的隐含意义, 知道它们分别指代什么。“有字之书”就是书籍,不光是指教科书、专业书,更多的是指人类经 典的书籍。“无字之书”就是指生活本身这本大书。“心灵之书”无疑就是促进心灵成长、 培养良善品德的实践活动。一般来说,文章立意应该围绕作家的话,故可立意为“人要读三本大 书

2、”;也可以侧重于某点来写,如写要“读好有字之书”。 其次,在表达上显功夫。表达时要在理性分析上显功力。所谓理性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框,五年高考,A组 自主命题浙江卷题组,定文体,二是重视表达过程。题目要求“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其实就是让学生直接表达自 己的观点、态度,写一篇议论文。 表达上要具体,必须言之有物;要清晰,必须言之有序;要实在,必须老实讲理。在围绕“人要读三 本大书”这一立意行文时,建议考生以条分缕析的方式展开说理,先写“为什么要读有字之 书”,再写“为什么要读无字之书”,最后写“为什么要读心灵之书”。 此外,内容表达上,要避免空洞、贫乏,避免课内素材的罗列。有新意的文章,

3、肯定是跳出常规的。 例文 坚忍勇毅,一路向西 贞观元年,唐朝一位和尚,跋涉五万里到达天竺,求取“佛法三藏”,普度芸芸众生。他历尽劫难, 终成正果,印证了今天那位作家说的话,“人要读三本大书”。 “有字之书”是佛经,“无字之书”是经历,“心灵之书”是心境。于是,玄奘成了历史上赫赫 有名的“三藏法师”。 时间从唐代走到现代,我们今天该如何看待这三本书呢? “有字之书”是历代前人的心血结晶,是人类的文化瑰宝,是无数智慧的头脑,在饮食服饰、建,筑医学、礼仪宗教、文学艺术等诸方面有杰出贡献。身为后人的我们,理当十分珍惜。可是典 籍浩如烟海,即使我们埋首苦读,也未必能读通。怎么办?要想学有所成,应该如玄奘

4、译经书那样, 坚忍不拔,求知若渴。 “无字之书”博大精深,从何处读起?想来无非两种途径:走进“自然”,融入“社会”。自然是 美的,更是智慧的,她无时无刻不在启迪着我们。高山仰止,沉静矗立,这是教我们谦虚;流水汤汤, 不疾不徐,这是教我们从容;青松翠柏,凌冬不凋;蜡梅红梅,暗香浮动,这是在教我们:逆境见节操, 风雪显风骨。而世象百态,人世沧桑则都在暗示:人们啊,应热爱真、善、美,远离假、恶、丑。 大美无声,大爱无形。要读懂“无字之书”,不仅须独具慧眼,更要有勇敢和毅力。“千古游 侠”徐霞客,风餐露宿,跋山涉水,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旅行途中,每每与盗匪同行,多次死里逃生, 完成了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5、。竹杖麻鞋,蓑衣斗笠,这位伟大的旅行家终于把锦绣中华的 “大块文章”,化为“有字”的珍贵文献。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赤诚无私,访贫问 苦。她的爱超越国别、民族、阶层,她把一切都给了穷病孤独、无家可归和垂死临终者;她让无 数被世俗社会抛弃的、卑微到泥土里的人,在生命弥留之际,有了温暖和尊严,从而赢得了全世 界的爱戴。特蕾莎修女低矮瘦小,其貌不扬,浑身却闪烁着圣洁的光辉。 世上最难读的还数“心灵之书”。它看不见,摸不着,猜不透,瞬息万变,翻云覆雨。俗话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可见,“人心”这本书,让人生畏。读他人之心不易,读自己 之心更难。多少优秀人物,在鲜花、掌声、金钱、

6、美色中,轰然倒下。“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 生。”心魔,需要慎独、博爱、节欲、制怒、仁厚、豁达等慑服。读好“心灵之书”,我们才能 健康成长。 还是不由得想起了唐僧,西行的路上,面对着千娇百媚、春心荡漾的女儿国国王,他怎么就能经 受这样的诱惑呢?真英雄,好男儿,他战胜了自己,堪称“大智大勇”! 电视里,唐僧身跨白龙马,在会降妖捉怪、翻筋斗云的齐天大圣等的簇拥下,衣袂飘飞,绝尘而 去。而真正的玄奘和尚,却在荒山野地的无边寂寞中,形单影只,孤独前行。他昂首挺胸,双眸炯 炯,坚定而执着;柔弱的肩头,淋着春雨,飘着霜花。我敬佩这样的英雄! 人生天地间,所来为何事?读好“三本书”,为理想奋斗,坚忍勇毅,一路

7、向西。 点评 本文是一篇比较规范的论述类文章。文章由西天取经引出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和心 灵之书。恰当的比喻,令人耳目一新;贴切的分析,确立了观点的基石。结合现实,归结到人应该 追求真、善、美的主题。论述之间,饱含对人生智慧的解释,正好诠释了读书之用。,2.(2016浙江,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 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 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

8、“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 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题目紧贴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问题:虚拟世界与现实 世界的关系。考题提供了对网络虚拟世界这种新生事物的三种态度,要求考生就这个问题谈自 己的看法。考生作文具有可选择性,但是,又有明确的任务性和文体规定性。这道作文题不同于 以往的材料作文题,不再是就材料中的某一点生发联想,引出文章核心的题目了,而是必须按照 题目

9、指定的任务,完成“规定动作”。题目驱动着考生去思考应该如何对待网络虚拟世界的问 题。题目一改过去“文体不限”的宽泛要求,而规定写议论类文章,体现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命,题特点,重点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性思辨的能力。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 活、思考人生。 题目列出了三种态度:拥抱这个新世界;刻意远离;保持适当距离。考生怎样选择,必须有一个明 确的态度。一旦做出选择,就需要为自己的选择寻找论据,进行论证。 但是,千万不要粗心,不要看到有三种选择,便草率决定。要仔细阅读材料,材料的第一段明确写 着“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人认为,从 这里可

10、以看到命题者明确的主导意向,既然已经肯定了“不可或缺”,那么,面对网络虚拟世界, 逃避是枉然的,抗拒是徒劳的,那只能拥抱了,其实不然,因为材料中还有“很多人”一词,即这三 种态度均可作为立意角度,要理性、思辨地对待网络虚拟世界。 思路举例: 面对任何一种新事物,首先需要接近它、认识它、了解它、掌握它,而不是远离它,张开双臂 拥抱才是最佳选择,但怎么拥抱却有讲究。虚拟世界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于人有利、于世有 补,若不分青红皂白,不辨利弊得失,不顾人伦情理,则可能毁坏世道,甚至毁灭人类。所以,需要提 出拥抱网络世界的几条原则:提升个人素养,建立必要秩序,完善保障机制,严格禁止犯规。 从现实生活切

11、入,引出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以生活实例为论据,论证虚拟世界的不可,抗拒性,论述其对人类的有益作用(正面论证)以生活实例为论据,论证远离虚拟世界对人类生 活的影响(反面论证)理性论辩我们只要理性对待、科学控制,就能运用虚拟网络为人类进步 服务。 拥抱现实,适度虚拟。现实毕竟是现实,虚拟毕竟是虚拟,虚拟代替不了现实,这是谁都无法改 变的。那么,人们为何沉溺于虚拟世界?是因为逃避?懒惰?空虚?其实,人们战胜现实生活中种种 困难的办法不止一个,不一定非要沉溺于虚拟。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害怕虚拟甚至拒绝虚拟,适 度利用虚拟为人类服务,也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例文 扬其之利,避其之弊 纵览古今,便不难发

12、现,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比现在更加真实:引力波的发现,来自超级细菌 的挑战,新元素的合成人类竭尽全力地去认识身处的这个真实的世界,这一切都在要求我们 更加关注现实。可同时,历史上也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比当今更加虚幻:“虚拟现实”技术的普 及,科幻电影的冲击,更加逼真的网络游戏当以服务业和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成为国,家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我们发现,世界正要求我们用更丰富的想象力去幻想描绘未来的 图景。身处这样的时代,对待虚幻之梦,保持一定的距离,扬其之利,避其之险,或为上计。 活在21世纪的新潮中,虚拟现实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不可小觑。在VR技术中所谓的“沉浸式” 体验,就是旨在能够让使用者

13、在虚拟现实中获得正如现实中一般的感受。细究其中的道理,便不 难发现,虚拟现实是以补充现实生活为目的的一种技术。这一切都是以现实生活为根基,失去的 现实,便谈不上虚拟。自虚拟现实诞生时起,科研人员便为着实现它的初衷而不懈努力着。如今 我们可以发现,虚拟现实技术被应用在社会的许多方面:有了虚拟现实,医生可以在手术前对医 疗过程进行模拟操作,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有了虚拟现实,生物老师可以将3D动物标本在课堂上 展示给每一个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了虚拟现实,残疾人可以通过科技设备获得和普通人 一样的生活体验。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的“平等”命题,在虚拟现实中却可以轻易实现。既然虚 拟现实有这么多的优点,我

14、们便没有理由去刻意回避它。新的时代需要我们用全新的眼界去认 识世界,而面对虚拟现实,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它的优势,正是我们当下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然而当虚拟越来越接近现实,我们开始重新思考虚拟现实的意义。有的人把虚拟现实看作是 “世外桃源”,有的人则把虚拟现实看作是“娱乐的天堂”。用林建华先生的一句话来说,虚拟,现实可以让你自由纵横驰骋,也可以使你沉迷于虚幻和虚荣,也可以让你忘却现实世界的艰辛和 应担当的家国责任。诚然,在现实生活中事业低迷、没有家庭的人在游戏世界中,通过娱乐手段 能够收获到现实中难以获得的尊重和成就感。但当他们重新回到现实世界中时,这个苛刻的世 界,又会对他们如何定义呢?柏拉

15、图著名的“洞穴寓言”讲的就是这个问题,当一群洞穴里的人 将火光的影子当作现实,那么就算他们走出洞穴,面对日光,也只能理解成一片虚无,只好恐惧地 跑回原来的洞穴里去。因而一旦我们习惯了生活在虚拟现实中,那么离开了它之后,便只会不可 遏制地感到现实的残酷。另一方面,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曾提出过著名的“缸中之脑”的命 题:如果一个人的大脑被培养在一个容器中,连接在电脑上,这台电脑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 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那么,电脑的虚拟就成了他的现实。如果“虚拟现实”足够真实,我们是 否要在未来的某天,开始怀疑自己身处的这个世界呢? 由此看来,面对虚拟世界,我们需要的是理性与冷静,纵使这是一项全新

16、的技术,我们也仍需要从 历史中去寻求答案。与几年前兴起的“互联网”技术一样,“虚拟现实”技术需要政府的监管 和指引,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对其不能一味地惧怕与抵触。与虚拟保持适度的距离,让 自己始终保持清醒,便可不为无尽的虚幻所扰。而巧用虚拟,趋利避害,方可借其之力,为我们身 处的现实增光添彩。,点评 本文从现实与虚拟的矛盾入题,由虚拟现实的利弊谈起,辩证地认识“虚拟现实”,有力 地论证了对待虚拟现实需要“扬其之利,避其之险”的观点。在论证虚拟现实的弊端时,连着提 出两个疑问引人深思回味,为文章拓宽了思维的容量。 本文材料涉及前沿的“沉浸式”体验技术,也涉及“洞穴寓言”和“缸中之脑”的哲学命题,引 用了现任北大校长林建华先生对虚拟现实的看法,多方面多层次地论证了本文的论题。可见作 者平常生活中对素材的积累和对国家时事的认识。敢于从哲学命题角度论证,可见作者的思维 广度和深度,从中也可见作者对前沿技术的认识和文学积淀。总体而言,这是一篇很优秀的考场 作文。,3.(2015浙江,26)阅读下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