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07319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5.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近代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单元整合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必 修 三,单 元 整 合,体系构建,一、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历程 119世纪4090年代:主要学习西方物质文明。 (1)“师夷长技”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 (2)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地主阶级内部的分歧,不触及封建制度。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新阶段 (1)由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相继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2)从学习日本走改良道路转变为学习欧美走革命道路。,归纳拓展,3新文化运动前期:发展到学习西方民主精神与科学思想。 矛头直指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从而使新文化运动

2、在批判封建主义问题上比维新派和革命派更为彻底。 4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日益传播。 (1)由学习西方转向“以俄为师”,接受社会主义思想。 (2)运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5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由照搬苏联模式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逐渐摆脱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错误指导,走井冈山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渐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中国维新思想与法国启蒙思想的不同及原因,四、欧洲启蒙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比较,(1)个别学者认为,孙中山的民权主

3、义思想并不十分丰富。“民权,即人民的权利,包括公权和私权两个方面,公权即人民的参政权,私权即人民个人的平等、自由等基本人权。”“民权主义的内涵究竟如何,人民的权利除了依革命方略所说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四万万人一切平等,国民之权利义务无有贵贱之分、贫富之别,轻重厚薄,无不稍均外,还应包括哪些内容,孙中山的正面阐述却不多,尤其在民权中的私权即人民的平等、自由等基本人权等方面谈论得很少。”,史学前沿,(一)关于民权主义的内涵,(2)多数学者认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内容广泛,论述精辟。“从全民政治、自由、平等、博爱等基本政治价值观到权能分立,五权宪法等具体的政治设计,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民权政治思想体系。”有的

4、学者以辛亥革命为界来考察,认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在辛亥革命前是“以建立民国为核心内容,注重于民主政治的制度设计层面”;辛亥革命后,“他仍密切注视西方民主政治的最新发展,不断吸收新的政治学说与制度来补充和完善他的民国政治制度的设计”,“把民主的基本价值观念与民主政治文化的建设纳入他的视野之中”。,第一,认为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有否定也有继承,是继承中的发展,认为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儒家文化,比儒家文化范围更广。主张此类观点的学者观点差异很大,主要体现在对传统文化内涵认知上的差异。 第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他们指斥新文化运动抛弃传统,毁灭国粹,一意西化,如钱穆即持此观点。 第三,认为

5、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否定是当时社会现实的需要,在对待中西方文化的态度上确实存在着偏激,但是,这种偏激是必要的,矫枉需要过正。,(二)新文化运动与传统文化,(一)比较归纳类非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题型特点:比较类设问,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者人物观点等放在一起,归纳其相同点或不同点。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角度: (1)相同点(或相似点)比较类:这种设问类型呈现的方式主要有“比较和在上的相同点(或相似点)”“指出和在方面的相同点(或相似点)”“比较和在上的共同点”等。,学科素养,(2)不同点(或相异点)比较类:这种设问类型呈现的方式有“概括和的不同特点”“指出和在方面的不同

6、点”“和相比,在方面发生的新变化”“和相比,有哪些发展或进步”“分析变化的主要不同或的主要差异”等。 (3)异同点比较类:其呈现形式主要有“比较和的异同点”“对和进行比较”“分析和有哪些相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等。,材料一 在19世纪中叶,发生了中国和西洋的大规模接触,西洋近代文明以各种方式,各种渠道大举进入封闭的中国,这段历史,人人皆知,不须细说。这里特意要指出的是,中国文明史的“自然进程”至此被打乱了;从此,中国必须加入世界历史的总进程,不可能再独自地在原来的轨道上运行。事实上,历史地看,中国从那时起已经开始提出了与外界“接轨”的问题了。不论当时提出怎样的改良主张,吸收西方的经验乃是势之所

7、趋。 陈乐民欧洲与中国,材料二 我们不能只讲西化,不讲“东化”。“东化”,报纸上没有这个词汇,是我发明的。我们知道,汉唐的时候,是“东化”的。因为世界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当时在中国。在明末清初以前确实有过东学西渐。不能只重视“西学东渐”而忽视“东学西渐”。根据历史事实,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东学西渐”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引了西方传教士、外籍华人、留学生、商人等的注意,并通过他们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 季羡林东学西渐与“东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的异同。,【思路引领】,【策略指导】 比较类设问的解答基本上分为四个步骤: (1)明确比较对象。首先

8、要依据材料和问题明确比较的是哪几类历史事物或者比较哪些历史人物。 (2)明确比较方向。要确定需要比较的是二者的相同点还是不同点,或者既比较相同点又比较不同点。 (3)找准比较角度,即找准比较点,这是解题的关键步骤。一般来说,题目已经设立了比较点的按照要求比较即可;对于没有明确比较内容的题目,要依据材料的叙述角度、设问的层次性等确定比较点。,事物(历史事件)类的比较可以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积极作用、历史局限性、影响等方面考虑,人物类的比较可以从其历史活动的目的、内容、影响等角度去考虑。 (4)组织答案。解答时要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组织共同点(或相似点)的答案时,首先明确

9、比较点的提示语,例如:“特点”“方式”等,在具体叙述时要加上“都”来表示回答的是二者的共同之处。对于不同点的答语也要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如“前者,后者”,在行文中也要加上“不同”等辅助性词语来强化答题的旨意,错点分析1 典例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易错防范,D,易错点 不能全面理解新

10、文化运动。 错因分析 不能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观点;受到已学知识的影响作出错误判断。 解析 A项中“反对旧道德”的说法与题目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使传统重现光芒”不符;由题目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可知当时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持部分否定及部分继承的科学态度,故B项“混淆”的表述过于绝对化,应排除,本题应选D项;传统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对旧文化全盘否定,本则材料却指出白话小说和民间文学得到发扬光大,体现出新文化运动一定程度上传承和创新了旧文化。 注解 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的显著事例是提倡白话文。,即时巩固1 (2016合肥质检)1917年,李大钊在立宪国民之修养中说“依吾儒忠恕之道,西哲自由、博爱

11、、平等之理,以自重而重人之人格,各人均以此惕慎自恃,以克己之精神,养守法循礼之习惯,而成立宪国绅士之风度绝不致演出议场挥拳、白宫斗口之象也。”材料说明李大钊主张( ) A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B理性选择西方文明 C摒弃儒家伦理道德 D发展教育改造国民,B,解析 材料中的立宪泛指民主政治,理论上包括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故A项错误;材料中表达了在学习西方民主制度时,要把中国传统的“克己”精神与西方民主精神相结合,不要盲目,故B项正确;材料“依吾儒忠恕之道”表明李大钊没有摒弃儒家思想,故C项错误;材料侧重点是理性学习西方政治精神,没有涉及发展教育的信息,故D项错误。,错点分析2 典例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

12、”上说:“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还有一个时期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毛泽东在( ) A批评新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B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迫切性 C强调应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 D重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C,易错点 对毛泽思想的内容及其实质认识不准确。 错因分析 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经济成分理解不准确。 解析 结合时间中共七大(1945年)和当时毛泽东的话中“让资本主义作为部分经济而存在,而且还是很大的一部分”,“我们的同志在这方面是太急了”等信息可以看出毛泽东当时并没有要说明实行社会主义经济,也未批判新经济政策,故排除A、B两项,D与材料

13、无关,所以材料说明当时是强调坚持新民主主义路线。,即时巩固2 (2016河北名校名师俱乐部模拟)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主张“组织有计划、有秩序的战略退却,把从城市的退却和向农村的进攻巧妙地结合起来,使革命在更为广泛而深刻的阶级基础上向敌人展开了新的进攻”。毛泽东这一主张反映了( ) A民族矛盾的冲突加剧 B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 D红军长征战略的正确,B,解析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国民党已经转变为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而中国共产党则依然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国内阶级矛盾加剧,A项错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从而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把从城市的退却和向农村的进攻巧妙地结合起来,使革命在更为广泛而深刻的阶级基础上向敌人展开了新的进攻”是强调革命方向、革命道路的调整,并未涉及到掌握武装的重要性及长征等问题,C、D两项错误,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