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1课时)公转特征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06555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0.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1课时)公转特征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1课时)公转特征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1课时)公转特征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1课时)公转特征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1课时)公转特征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1课时)公转特征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1课时)公转特征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课件(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第1课时 公转特征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黄赤交角,季节,纬度,考点一 地球公转运动的特征,核 心 知 识 再 现,1.公转规律 (1)轨道:近似正圆的 ,太阳位于它的一个 上。 (2)方向: 。 (3)周期: 日 时 分10秒。,椭圆,焦点,自西向东,365,6,9,近日点,较快,远日点,较慢,夏至日与远日点重合,冬至日与近日点重合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 不对,从时间上看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从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上看,近日点比冬至日靠东,远日点比夏至日靠东。,2.黄赤交角 (1)黄赤交角示意图,黄道,232

2、6,赤道,(2)黄赤交角的影响 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往返移动,形成四季和五带。,南北回归线,夏至日,3月21日,9月23日,冬至日,黄赤交角增加或减少1,对五带范围有何影响? 提示 黄赤交角增加(减少)1,热带范围增加(减少)2,寒带 范围增加(减少)2,温带范围缩小(增加)4。,高 分 素 养 提 升,(经典高考题)读图,完成(1)(3)题。,(1)若EF为赤道,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太阳直 射的范围是( ) A.020N B.020S C.20N2326N D.20S2326S (2)若EF为地球公转轨道平面,PQ为地轴,下列 变化可信的是( ) A.福州冬季均温升高 B.北温带范围变小 C.

3、全球极夜范围扩大 D.悉尼(约34S)夏季昼变长 (3)若O为北极点,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则E点的时间可能为( ) A.5月23日8时 B.6月22日18时 C.11月23日6时 D.12月22日18时,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点位于北半球,其纬度数应为70N。此时P点出现极昼现象,则该点位于极昼圈上或极昼圈以内,得出太阳直射的范围是20N2326N。第(2)题,由图中信息不难得出,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为20。当黄赤交角变小时,地球上温带的范围将变大,B选项错误;黄赤交角变小时,全球极昼极夜的范围将缩小,所以C选项错误;黄赤交角变小时,北半球冬季昼长

4、变长,南半球夏季昼长变短,位于北半球的福州冬季因太阳照射时间增加且正午太阳高度变大而使均温升高。第(3)题,因O为北极点,从北极上空俯视时,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E点的时刻比H点、P点的时刻早。,由题意“H、P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两个交点”可知,HP之间的中心点的地方时是0时或12时。若HP之间中心点的地方时是0时,北半球应为夏半年且昼长夜短,E点的地方时应为6时。若HP之间中心点的地方时为12时,北半球应为冬半年且昼短夜长,北极点出现极夜,日期可能为12月22日的18时。 答案 (1)C (2)A (3)D,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北端

5、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如下图)。,(2)五带的划分: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5个温度带,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如下图所示:,(3)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真 题 考 向 探 究,考向一 地球公转及二十四节气的顺序 (2015重庆文综,3)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第1题。 1.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 ) A.15 B.105

6、 C.195 D.285,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及二十四节气的顺序。相邻节气之间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角度为15,从春分到寒露,地球绕太阳公转了195,因此C选项正确。如图所示: 答案 C,考向二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2.(2014江苏地理,34)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图1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2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读图,完成(1)(2)题。,(1)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 A.地球公转速度相同 B.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C.日地距离相同 D.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解析

7、第(1)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6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应该是在春分点和夏至点之间,并靠近夏至点。分析图2不难看出,丁点符合上述特点,故选项D正确。第(2)题,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从图2看出,甲、乙两点相对于冬至点对称,说明太阳处于这两个点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同一纬线,而日出方位是由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决定的,故选项D正确。由于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1月初)时最大,甲、乙两点并不在近日点两侧对称,公转速度不可能相同,选项A错误。甲、乙两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相反(甲点向北移动,乙点向南移动),因此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也相反,选项B错误。由于甲、乙两点不在近日点两侧对称,因此日地距

8、离不可能相同,选项C错误。 答案 (1)D (2)D,考点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核 心 知 识 再 现,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一天中太阳高度_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最大,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_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直射点,二分二至日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_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_折线所示。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_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_折线所示。 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_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_折线所示。,北回

9、归线,c,南回归线,a,赤道,b,(2)季节变化规律,北回归线,南半球,南回归线,北半球,主题1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高 分 素 养 提 升,读某地一年内某时段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其中A对应的日期为6月22日),回答(1)(2)题。 (1)该地的纬度可能是( ) A.0 B.10N C.10S D.23.5 N (2)在AB区间内( ) A.该地一直昼长夜短 B.地球的公转速度一直在变快 C.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D.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移动,解析 第(1)题,该地每年有两天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则该地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且两次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曲线波谷不对称,纬度位置应位于023.5。较小波谷

10、值出现时为太阳直射23.5N的6月22日,故位于023.5N。第(2)题,在AB区间内太阳直射点从23.5N南移至该地,北半球一直是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时,时间靠近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答案 (1)B (2)A,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如下图所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秋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2.正午太阳高度时间变化规律 (1)太阳高度日变化,(2)正

11、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分析 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季节而变化。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就越大;直射点向某地接近,该地太阳高度就增大;反之,则相反(如下图所示)。(节气以北半球为例),A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太阳高度从冬至春分夏至逐渐增大,夏至日达一年中最大。 B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正午太阳高度从夏至秋分冬至逐渐增大,冬至日达一年中最大。 由上可知,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达最大值,南半球达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最大值,北半球达最小值。,不同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由上表可知: .不同地区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a.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

12、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由2326增大至4652),赤道上为2326,回归线上为4652。 b.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和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652)。 c.南极圈以南和北极圈以北: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4652减小至2326),极圈上为4652,极点上为2326。 .不同地区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差值 赤道地区为2326,热带地区为(当地纬度2326);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地区为4652。,真 题 考 向 探 究,考向一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影响 1.(2014课标,4)总部位于江苏徐州 (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 甲国(右图)价值

13、7.446亿美元的工程 机械订单。据此完成下题。 2011年6月21日,该订单的首批产品从徐州发货。这一日,徐州与甲国首都相比( ) A.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 B.徐州的白昼较短 C.两地正午物影方向相同 D.两地日出方位角相同,解析 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徐州纬度约为34N,甲国首都纬度约为10N。6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正午太阳高度大致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由于徐州与北回归线的纬度差较小,故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A项正确;此日,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B项错误;徐州与甲国首都分别位于太阳直射纬线的两侧,故正午物影方向相反,C项错误;由于徐州

14、与甲国首都纬度不同,故两地日出方位角不同,D项错误。 答案 A,考向二 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判断 2.(2015天津文综,1011)2015年某日出现了日食现象。在四幅日照图中,深色阴影为夜半球,浅色阴影为当时可观测到日食的地区范围。读图,回答(1)(2)题。,(1)发生日食的这天,在图中所示四 地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在图中所示四地中,观测者正朝西南方向观测日食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 第(1)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据图分析,此时晨昏线大致经过南北极点,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甲地离赤道最近,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A

15、项正确。第(2)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观察者朝西南方向观测日食,说明此时太阳位于西南方位,为下午时段。由图可知,甲、乙两地位于晨线附近;丙地处于正午;丁地位于下午时段,太阳位于其西南方向,可向西南方向观测日食。D项正确。 答案 (1)A (2)D,高 分 素 养 提 升,(2017天津南开一模)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是未来太阳能利用的方向之一。图甲是天津市某新型居住小区楼房二楼正南向壁挂太阳能集热器照片,图乙是太阳能集热器装置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主题2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应用,(1)冬季某日晴朗的午后14:30左右,太阳照射该壁挂太阳能集热器所产生的影子偏向于照片中( ) A.处的左下方 B.处的左上方 C.处的右下方 D.处的右上方,(2)关于使用壁挂太阳能集热器的叙述,可信的是( ) 该装置的“可调节型支架”的长度随楼层不同不发生变化 所安装的墙壁朝向南、北半球相同 将该装置移至上海地区使用,集热器冬季集热时间会缩短 将该装置移至上海地区使用,“可调节型支架”的长度应该拉长 A. B. C. D.,解析 第(1)题,由壁挂太阳能集热器朝向为正南,可判断图中为西南方、为西北方、为东南方、为东北方;冬季午后14:30左右太阳位于西南方,则影子朝向偏东方,应该位于图中的右下方,故C正确。第(2)题,可调节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