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2课时)全球性大气环流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06553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0.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2课时)全球性大气环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2课时)全球性大气环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2课时)全球性大气环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2课时)全球性大气环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2课时)全球性大气环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2课时)全球性大气环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2课时)全球性大气环流课件(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时 全球性大气环流,单圈,三圈,季风,考点一 三圈环流,核 心 知 识 再 现,读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地转偏向力,低纬度环流,中纬度环流,高纬度环流,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赤道低气压,副热带高气压,副极地低气压,极地高气压,低纬信风,中纬西风,极地东风,(3)季节移动规律 随 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 ,冬季 。,太阳直射点,偏北,偏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何意义? 提示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常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不同的天气、气候状况。如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

2、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控制,温和多雨。,(2017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三期末)右图为气压 带、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010N盛行下沉气流 B.10N20N盛行东南风 C.20N30N盛行西北风 D.30N40N盛行西南风 (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 A.甲表示3月份、春季 B.乙表示7月份、夏季 C.甲表示9月份、秋季 D.乙表示1月份、冬季,高 分 素 养 提 升,主题1 气压带、风带形式和分布规律,解析 第(1)题,从甲图中可以看出20N30N被副热带高压带控制,说明气压带风带南移,所

3、以30N40N应受西南风控制。第(2)题,甲图中30N40N受西风带控制应为1月(冬季),乙图30N40N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应为7月(夏季)。 答案 (1)D (2)B,地球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五抓”: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4、的中心纬线。,(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真 题 考 向 探 究,考向一 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的判断 1.(2013课标,1011)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1)(2)题。,(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

5、因为( )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2)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解析 第(1)题,S市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下沉气流,风力较弱,导致常被雾笼罩,故C项正确。第(2)题,S市为地中海气候,夏季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故D项正确。 答案 (1)C (2)D,考向二 气压带、风带的判断 2.(经典高考题)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 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 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右图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下题。 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 A

6、.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解析 冰岛位于北极圈附近,所处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冰岛位于欧洲西北部,使其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流为西风。 答案 B,主题2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读部分纬度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气压带名称: A_,B_, C_,D_。 (2)a、b两地的风向:a_,b_。 (3)A处的降水以_雨为主,C处的降水以_雨为主。 (4)a处大陆东西两岸相比,降水比较丰富的是_,原因是_。 (5)D处降水少,但气候比较湿润,原因是_。 (6)图示大气环流所发生的季节是_(1

7、月或7月)。,高 分 素 养 提 升,解析 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产生的影响。解答此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由纬度位置及气流特征判断气压带、风带。(2)明确气候分布及特征,尤其是20S30S之间大陆东、西两岸的情况。(3)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4)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5)不同季节我国的气候特征。 答案 (1)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2)东南风 西北风 (3)对流 锋面 (4)大陆东岸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5)气温低,蒸发弱 (6)1月,1.抓“性质”突破气候分布和特点,(1)单一气压带、风带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类型及

8、其特点,(2)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2.深度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对于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这部分内容,除了结合气候类型及其特征记忆外,还可借助气温与降水规律加以分析。 (1)对于气温来说,主要考虑纬度因素,即根据其所在纬度判断热量带,从而考虑其气温状况。从赤道到两极方向,热量带由热带过渡到寒带,气温也逐渐降低。,(2)对于降水来说,主要考虑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大气运动状况(是否含有丰富的水汽或者具备降温过程),具体如下表所示。,考向一 气压带、风带对气温影响 1.(2015海南地理,1)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内陆则高达49。读图,完成下题。,真

9、题 考 向 探 究,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 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 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 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定位及大气环流知识。通过图中的信息可判断该半岛为阿拉伯半岛。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影响该半岛。因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故该半岛夏季干热。 答案 D,考向二 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2.2013天津文综,13(2),8分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a、b两城市均属于热带草原气候。a城市降水特点与b城市相比,有何不同(两气候统计图中,左为a城市,右为b城市)?为什么?请据图探究并说明。(8分),

10、解析 a、b两城市降水特点的对比可从降水量的多少和季节分配两方面切入。从两地的气候统计图中不难分析出两地在降水量和雨季长短上的差异。而影响降水的因素有纬度、大气环流、下垫面等,此题中a、b两地的差异应从所处不同纬度对应的不同气压带带来的影响来分析。 答案 a城市年降水量比b城市少;a城市雨季比b城市短。a城市位于南回归线与南纬30之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较大;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b城市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较大;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时间较长。),考向三 气压带、风带对天气影响 3.2014四川文综,14(2),10分右图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读图回答下题

11、。 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M、N两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10分),解析 本题以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为切入点,考查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N所处的海域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多阴雨天气,风浪大;M所处的海域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与N地相同,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海面风浪小。 答案 冬半年M渔场和N渔场都盛行西风,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夏半年N渔场仍盛行西风,而M渔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考点二 季风环流,核 心 知 识 再 现,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完整,相间,块,2.季风环流 (1)1月份北半球冬季,【实例】北半

12、球冬季亚欧大陆形成气压中心M是 高压,其切断了 气压带。形成的季风A为西北季风,B为 。,亚洲,副极地低,东北季风,(2)7月份北半球夏季,【实例】北半球夏季亚欧大陆形成气压中心N是 低压,其切断了 气压带。形成的季风C为 ,而D为 ,是由于南半球的 带北移,越过赤道后向 偏转形成的。,亚洲,副热带高,东南季风,西南季风,东南信风,右,季风仅仅分布在于东亚、南亚和东南亚,这种说法对不对? 提示 不对。非洲和澳大利亚西北部,都是季风活动明显的地区,但以东亚和南亚最为典型。,高 分 素 养 提 升,读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为_(1或7)月气 压分布状况。 (2)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

13、_, 形成原因是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处盛行_风,D处盛行_风。 (4)夏季,D处盛行_风,形成原因是_,故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除_外,还有_。,解析 分析等压线分布,可知亚欧大陆被高压控制,判断出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冬季,代表月份是1月。冬季,亚欧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形成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C地位于亚洲东部,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D地位于亚洲南部,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的西南风,主要是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夏季赤道低气压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吹向气压更低的

14、亚洲大陆。,答案 (1)1 (2)亚洲高压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 副极地低压带 (3)西北 东北 (4)西南 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成西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1.季风环流的成因(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1)1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2)7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 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

15、响。,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考向一 气压中心的判断 (2015重庆文综,1)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下题。 1.“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 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真 题 考 向 探 究,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天气系统的特点和时空分布。“露气寒冷,将凝结”大意是近地面气温低,使近地面水汽凝结。这种现象易出现在秋天晴朗的夜晚。10月8日左右,蒙古高压已经控制我国北方地区,此时秋高气爽,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差,近地面气温低,易使近地面水汽凝结而形成露。夏季印度低压控制南亚地区;阿留申低压冬季形成于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压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地区,夏季强盛。 答案 A,考向二 气压中心对气候影响 2.(2014安徽文综,31)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下图b)。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