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第1轮单元过关夯实基础模块1中国古代史第2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精讲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05912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0.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第1轮单元过关夯实基础模块1中国古代史第2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精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广东省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第1轮单元过关夯实基础模块1中国古代史第2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精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广东省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第1轮单元过关夯实基础模块1中国古代史第2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精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广东省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第1轮单元过关夯实基础模块1中国古代史第2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精讲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广东省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第1轮单元过关夯实基础模块1中国古代史第2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精讲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第1轮单元过关夯实基础模块1中国古代史第2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精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第1轮单元过关夯实基础模块1中国古代史第2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精讲课件(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2018 广东,过基础,过中考,过重点,过基础,皇帝,丞相,郡县制,货币,文字,小篆,隶书,焚书坑儒,长城,材料链接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设问: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统一文字。有利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有利于全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推恩令,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新疆,丝绸之路,西域都护,长安,丝织品,中西交通,经济文化,2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是古代

2、中国与外国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 材料链接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张骞传 设问: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呢? 解析:“凿空(通“孔”)意思就是开辟孔道,张骞出使西域,使双方都互有了解,是中国有记载以来的第一次中外交流,他开辟的道路使中国人得以由长安出发,经过西域各国而前往西亚、北非乃至欧洲。在此基础上开通的丝绸之路也从此成为国家间正规的中西通途。,官渡之战,208,赤壁之战,222,洛阳,洛阳,汉服,汉语,汉姓,融合,中央集权制,圆形方孔铜钱,长安,魏,蜀,吴,北魏孝文帝改革,过中考,解析答案:本题考查丝绸之路。公元前138年

3、,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因此A项错误。丝绸之路是因为丝织品是丝绸之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得名,因此B项错误。西域物产的引进只是丝绸之路开通的成果之一,不是最大成果,因此C项错误。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的开始,因此D项正确。,2.(2016,3)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 A历史剧三国 B罗贯中三国演义 C司马光资治通鉴 D诸葛亮出师表 解析答案:本题考查三国的历史,解题的关键是理解什么是第一手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人,出师表记录了当时的一些事情

4、。故答案为D。,3(2015,3)“盖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与“非常之功”是( ) A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蔡伦改进造纸术 C张仲景编著伤寒杂病论 D华佗发明“麻沸散” 解析答案:本题考查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关键词是“汉武帝时期”。故答案为A。也可用排除法。,4(2014,3)自统一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曾“虚设其位”。对秦朝这一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 A削弱中央军事力量 B增强地方军事权力 C皇帝亲自控制军权 D丞相、太尉职位合一 解析答案:本题考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为材料分析题,有一定难度。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太尉一职,曾

5、虚设其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加强皇权,在中央设太尉掌管军事,“虚设其位”只有一种可能,就是皇帝直接控制军权。故答案为C。,5(2013,3)董仲舒认为,与儒学相异的学术“皆绝其道”,使文化的一统与政治的一统相一致。汉武帝采 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 A焚书坑儒 B八股取士 C设立太学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解析答案:本题考查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董仲舒”“文化的一统与政治的一统相一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动思想上的大一统。故选D。,6(2013,4)下列现象出现在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是( ) 鲜卑贵族改用汉姓 鲜

6、卑族改穿汉族服装 君臣一律用鲜卑语讨论国事 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 A B C D 解析答案: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穿汉服,讲汉语,改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朝官制,学习汉族礼法等。不包括其中。故答案为A。,过重点,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指的是(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国家统一 C郡国并行 D三公九卿制,A,2下图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7、 秦朝统一文字 A B C D,B,3据史书记载,“汉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卓然罢黜百家,令后学者有所统一。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所有的刘氏子弟都被封了侯)。征匈奴四十馀,匈奴远遁,日以削弱。”材料中反映的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不包括(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颁布“推恩令” C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 D派张骞出使西域,D,B,5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其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形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这一历史时期为( ) A西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B,C,D,8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一幅图反映了222年三国鼎立的形势( ),D,D,A,D,B,谢谢观看,Exi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