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新式教育的发端》课件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8)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6805783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664.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22《新式教育的发端》课件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8)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7.22《新式教育的发端》课件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8)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7.22《新式教育的发端》课件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8)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7.22《新式教育的发端》课件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8)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7.22《新式教育的发端》课件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8)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22《新式教育的发端》课件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22《新式教育的发端》课件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 (8)(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2课 新式教育的发端,废除时间:1905年,一、 科举制度的废除,废除的原因:不适应时代的需要:考试内容不实用,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才智;录取程序也不利于人才选拔。,废除的意义:科举制度的废除,断绝了人们对科举功名的追求,最终促成了近代新式教育体系的确立。,科举制度在中国历时:1300多年,科举制的沿革:隋代创立;唐代完善;清代废除,二、 新式教育体系的形成,科举制度的废除 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实 施近代中国第一学制 留学归国者大多从事教育事业,形成的原因(条件):,内容:以普通教育(分初等、中等、高等教育)、 师范教育(初级师范、优级师范两级) 与 实业教育(艺徒学堂、初等、中等、高等

2、实业 四级)为三条主干,特点:以西学为主,强调自然科学。,中国新式教育基本形成的时间:1922年,三阶段:第一阶段1904年 第二阶段民国成立后 第一阶段1922年,第二阶段:改革了旧学制 时间:1912-1922年(民国时期) 特点:缩短了修业年限,更加强调自然科学, 加强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第三阶段:仿美国学制 时间;1922年 内容:小学6年 初中3年 高中3年 大学4-6年 影响:标志中国新式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三、留学风气形成,过程:留美 留日 留欧,四、京师大学堂,创办时间:1998年7月 有关的皇帝:光绪帝 地位:是全国最高等的学府,也兼具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能。 改名:1912

3、年改名“北京大学” 名校长:蔡元培,京师大学堂,五、 蔡元培的教育改革,出任校长的时间:1917年,办学目的:要求学生戒除读书做官的思想,办学宗旨: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氛围:鼓励学术研究,砥砺道德,办学方式:民主办学,教授治校,影响:北大很快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改革的内容,京师大学堂牌匾,早期北京大学的先生,大学堂原址,北大名人: 陈独秀:191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 蔡元培: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胡适:1917年任北京大学教授, 李大钊: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 茅盾:1913年考入北大预科班,由于贫困没再继 续读。 马寅初:1915年在北京大学担任经济学教授。,蔡元培,茅盾,胡适

4、,李大钊,陈 独 秀,马寅初,1、宣布科举制度的废除(1905年) 新式教育体制的形成(1922年),2、京师大学堂(1898年)北京大学 (1912年改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蔡元培的改革),知识点回顾,练 一 练,1、科举制度被废除是在 年。 2、 年,清朝颁布了第一个新式学制。与 旧学制相比,新学制更强调 , 授课内容以 为主。 年民国政府 仿美国学制,对原来的学制又进行了改革, 标志中国新式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3、1998年创办的 是全国最高等的,1905,1904,自然科学,西学,1922,京师大学堂,学府,也是今天 的前身。在 担任校长期间,就对这所大学进行了大刀阔斧 的改革,其用人思想是 ,使这所学 校成为 运动的中心。,北京大学,蔡元培,兼容并包,新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