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考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6琵琶行并序课件语文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05526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4.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考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6琵琶行并序课件语文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学考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6琵琶行并序课件语文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学考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6琵琶行并序课件语文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学考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6琵琶行并序课件语文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学考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6琵琶行并序课件语文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考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6琵琶行并序课件语文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考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6琵琶行并序课件语文版必修(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 琵琶行(并序),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唐宪宗元和十年(815),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了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其实只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的东宫赞善大夫,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琵琶行(并序)是白居易被贬官江州司马时的作品。诗人因这次政治迫害而愤懑、感伤,在荒僻的江州无处发泄,只好将一腔愁闷郁积心底。一个萧瑟的夜晚,当诗人送客浔阳江头

2、,偶遇琵琶女,从其苦难的身世遭遇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发天涯沦落的痛苦心境,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诉悲愤之情,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并序)。,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北)。唐代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2.新乐府运动 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因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而得名。,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背

3、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背景助读,相关链接,知识梳理,6.明句式 (1)送客湓浦口(省略句) (2)使快弹数曲(省略句) 7.积名句 (1)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2)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4)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5)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6)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7)

4、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目标一】 把握诗人和琵琶女形象,理解其社会内涵 1.诗歌开头诗人“忽闻水上琵琶声”,“寻声暗问”之后,琵琶女声停语迟,“停”“迟”二字暗示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提示“停”“迟”二字暗示了琵琶女的处境和欲言又止的矛盾心理。 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对塑造琵琶女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 提示仅仅是调弦定音,就显示出琵琶女演奏的才能和丰富的情感。,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3.诗人为什么不知道琵琶女遭遇之时便已经听出了音乐中的情感? 提示(1)白居易的身份:被贬的官员,有政治抱负却不得施展。这一点与琵

5、琶女的“不得志”有相似之处。(2)季节:秋天,“醉不成欢惨将别”,心情落寞。(3)事件:送别友人,内心伤感。 4.诗人与琵琶女的感情是怎样产生共鸣的? 提示诗人听完琵琶曲、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后,不由自主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看来琵琶女昔日在京城里“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的情况和诗人被贬以前的情况有相通之处。同样,他被贬以后的处境和琵琶女“老大嫁作商人妇”以后的处境有类似的地方。,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目标二】 把握以语言来表现音乐形象的高超艺术技巧 文中三次写到琵琶女的演奏。第一次暗写,琵琶女没有出场,她的演奏是诗人及客人听到的。第二次明

6、写,琵琶女出场,应诗人邀请而演奏。第三次仍是明写,但写得简略。分析三次描写,体会诗人高超的描声技巧。 1.琵琶女第一次演奏的曲子是什么,文中没有明确交代,你能判定其基调吗?理由是什么? 提示它的基调是悲凉的。理由有二:一是琵琶女在这“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以此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二是它确实打动了“惨将别”中的主客的心,加重了离愁,以致“主人忘归客不发”。其余写秋江月夜的萧瑟景象,写饯别酒宴的悲伤气氛,都是烘托它的。,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运用了什么手法? 提示兼用比喻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

7、,进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急切而愉悦的情调。 3.“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几句描写有何特色? 提示用花底莺语的间关之声作比;再着一个“滑”字,使读者觉察到旋律变得轻快流畅了;接着又逐渐缓慢下来,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态这“无声”的音乐又使读者去寻味“幽愁暗恨”,并期待着变化的到来。,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4.琵琶女第三次演奏的曲调的感情如何?理由是什么?可以看出诗人在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提示曲调悲凉。从“满座重闻皆掩泣”和“江州司马青衫湿”可看出。这是从侧面写音乐的艺术效果。,问题导思,多

8、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1.小序中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对此,你有何看法? 提示“恬然自安”者,是话中有话,实际是说遭受贬谪的苦闷始终萦绕心头,一直无法自安,而“迁谪意”当然也不是“是夕”才感受到的。这两句反话,既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抑郁愤慨之情,也是强调与琵琶女偶然相遇的事件给他的感受之深,是扣住“同是天涯沦落人”来说的。,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2.琵琶行(并序)中“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应该怎样理解? 提示,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琵琶行(并序)在描写琵琶女弹奏的乐曲的时候,将无形的

9、音乐形象化,通过比喻,以形喻声,以形绘声,积极调动读者的视觉和听觉,使人在丰富的想象中感受音乐的美妙。 学以致用 借鉴琵琶行(并序)用语言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描摹一下你听音乐时的感受,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技法鉴赏,示例突然,响起一声号角。这是大天使的号角,是最后审判的信号。我的牢狱像易碎的水晶破裂了,在我周围成为碎片。我又一次孤独又自由地置身于天上的平原之上。但这一次,我很快地毫不费力地向天主飞去。柔软的云,有的白如鹅绒,有的如朝阳下的海水一样闪着金光,它们在我下面翻滚,我朝着更美妙、更纯洁的天空飞去。我感到一阵疲惫无力。我像凭风而行的燕子、随风飞舞

10、的羽毛飘游空中,清冽宜人的泪水在我身上流淌,冲走了包裹着我的黑颜色。我渐渐变白了,像一朵百合花。我看见周围那些幸福的精灵拉着手同声赞美上帝。天幕渐渐半开,我听到一个声音从高处传来:“来吧,我的强者,去休息吧。”但我什么也没看见,因为交响乐结束了。,江南烟雨琵琶行 赵竹毅 一千一百多年前,白居易左迁九江郡司马,在鄱阳湖边住了下来。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被一支琵琶曲惊醒了,循着琵琶声,诗人发现了自己,鄱阳湖流下了两行清泪。琴声和着泪水沉到了湖底,千年之后这里仍然能够听到嘈嘈切切的琴弦。 我也是被这琵琶声惊醒的,走在湖畔,千年之前的那声裂帛,仿佛就在昨天。 那一个瞬间,白居易走在歌女的弦上,琵琶声响在

11、诗人的诗里,拨弦的人轻拢慢捻,弦上的人醉不成欢,琵琶声渐行渐远,在心头响起,在诗里隐没,书案前,只留下江州司马,泪湿青衫。,新醅的酒,眼前的茶,饮不醉但求一醉的白司马,湖心的飞鸟,湖边的新芽,挑不明诗人的醉眼昏花。你来了吗?你醉了吗?你醒了吗?诗人与秋风,一问一答。江南的秋雨扯天扯地,诗人的酒杯,举得起,却放不下。 石狮子立在湖边有上千年了,你们还记不记得那个白司马?白司马怕是已经记不得你们了,那天,晚归的诗人真的醉了,烈酒烧灼着他的胸膛,他的胸中,只有难酬的壮志,烈酒朦胧了他的双眼,他的眼里,只有模糊的背影。 琵琶声并未远去,但春天还是来了。 诗,是有气味的,这会儿的诗,有一种湿漉漉的青草的

12、芳香。诗人一来,满山的清流鸣泉便开始吟咏唱和,天罡浩荡,那是风在寻章摘句。诗人一伸手,便拽了满把的新诗,诗太多了,诗人开始随手抛撒,我跟在后面,一俯身,便是千古的经典。,诗实在是太多了,诗人专门为它们建造了家园。 白居易草堂,这是一个诗的乐园。日上三竿,诗人在这里高卧,伸一个懒腰,竟也是诗意盎然。 我独坐在草堂前,守候着诗人,守候着白司马有些迟了的春天。 琵琶犹在,我分明听到了欣喜的弹拨,比诗人的脚步更迫切,比诗人的心情更舒展,比诗人的诗更浪漫。 诗人归来了,一起归来的,还有诗、酒、花。 一朵花,一杯酒,一首诗,分不清谁更醉人,谁更灿烂。分不清谁会芳华于弹指之间,谁将流传得更加久远。有花,有酒

13、,白司马醉倒在诗的马前,诗无言,诗是诗人最初和最终的家园,诗是诗人永远的春天。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江州任职期间,白居易自编诗集十五卷,有诗约八百首,琵琶行六百一十六言,最为脍炙人口。,品读提示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精美散文。作者以自己在烟雨迷蒙的时节在浔阳江头的独特感受来解读千古名篇琵琶行,于是一番别样的滋味涌上心头。读懂了琵琶的幽怨、诗人的清泪,体悟了千年前那场偶然相逢的文化内涵。文章含蓄优美,语言清新,第二人称的使用拉近了作者与诗人的距离,也将读者带到了一千余年前的诗人面前,聆听那琵琶语,感受那青衫泪。,素材开发 元和十年的一个傍晚,秋风萧瑟,皎洁的月光洒满江郊,枫叶、荻花随风飞扬,白居易与朋友乘马来到江畔。挚友远来相探,情也深深,意也眷眷,相处十余日,饮酒赋诗,日夜相伴,诉别离之情,倾相知之意。而今,挚友又要远行,着实令人感怀。举杯邀月,聊作饯别,两人执手相望,共话别后情深。茫茫江面,月色朗朗,水清气浮,一片凄清。 运用方向这则材料适用于“青春不可虚度,人生应当自重”“人情冷漠是社会的悲剧”等有关话题或者材料作文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