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第二篇阅读专题六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05272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406 大小:9.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第二篇阅读专题六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06页
吉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第二篇阅读专题六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06页
吉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第二篇阅读专题六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06页
吉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第二篇阅读专题六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06页
吉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第二篇阅读专题六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第二篇阅读专题六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第二篇阅读专题六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课件(4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20132017年,吉林卷和长春卷所考篇目均为课内文言,范围在新课标规定的21首篇目内。分值固定为10分。第1题考查作者常识(作者名、朝代),第2题考查实词含义,比较固定。2017年吉林卷考查课内古文与课内古诗词比较阅读,考点没变;2014年吉林卷为课内文言比较阅读,有比较分析考点。2013年有结合生活实际谈启示题。作者常识、实词含义、文意理解、结合实际谈感受为高频考点。,应考策略,考向探究,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应考策略,考向探究,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应考策略,考向探究,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1苏轼是_(朝代)文学家。,应考策略,考向探

2、究,北宋,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结合自己掌握的内容可知,苏轼是北宋文学家。,应考策略,考向探究,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应考策略,考向探究,高兴的样子,只是,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义即可。第一个词“欣然”指高兴的样子;第二个词“但”指只是。,应考策略,考向探究,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写出了月色怎样的特点?,应考策略,考向探究,月色皎洁(或清澈透明)。,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

3、相关的语句,概括景物的特点即可。,应考策略,考向探究,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4“千骑卷平冈”中“卷”字有何妙处?,应考策略,考向探究,表现了速度之快。,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5从记承天寺夜游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你读出一个怎样的苏轼?请结合诗文内容回答。,应考策略,考向探究,围绕“有闲情雅致、诗意的生活、心胸旷达、壮志难酬、英武豪迈、有报国之志”等来回答即可。,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即可。如从“欣然起行、相与步于中庭”中可知,他有闲情雅致、诗意的生活;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可知他心胸旷达;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可

4、知,他有报国之志。,应考策略,考向探究,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应考策略,考向探究,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1本文的作者是_(人名),_(朝代)文学家,应考策略,考向探究,柳宗元,唐代,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积累。复习时,同学们要关注重要作家作品并做好归类整理。,应考策略,考向探究,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应考策略,考向探究,清凉,呆呆的样子,忧伤的样子,跟随,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积累。所有词语均为课内重点词语,要联系日常所学,结合上下句进行解释。,应考策略,考向探究,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3第一段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小石潭的美?,应考策略,考向探

5、究,水特别清澈,以整块石头为底,潭岸岩石形状各异、岸边树木茂盛秀丽。,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本题明为考查描写角度,实为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注意要审清题意。,应考策略,考向探究,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4“影布石上”的意思是鱼的影子映在石上。请结合第二段内容,说说产生这一效果的原因有哪些。,应考策略,考向探究,日光折射入潭中,将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原因是潭水清澈,能够看清鱼影投在石上,原因是石潭面积小。,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本题提问方式比较灵活,考查学生对小石潭环境整体的感知能力,学生需从整体和细节两个角度来进行思考并得出答案。,应考策略,考向探究,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

6、,5统观全文,小石潭和作者的境遇有哪些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应考策略,考向探究,小石潭岸势曲折、不知其源和作者被贬谪后遭遇坎坷、前途迷惘相似;小石潭周边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环境和作者被贬谪后的孤凄悲凉、悲哀深沉的心境相似,给作者带来了幽深冷寂、孤苦悲凉、悲哀深沉的感受。,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解析本题考查作者的情感变化。解答时要结合作者的政治遭遇(被贬谪)和小石潭孤凄悲凉的环境特点进行解答。,应考策略,考向探究,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应考策略,考向探究,第一篇 论语十二章,课标21篇文言文知识梳理,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应考策略,考向探究,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

7、,应考策略,考向探究,一、重点实词梳理,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1学而时习之 _ 2温故而知新 _ 3人不知而不愠 _ 4学而不思则罔 _ 5思而不学则殆 _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 7吾日三省吾身 _ 8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_,.,.,.,.,.,.,.,.,.,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旧的知识,生气,发怒,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疑惑,于此,意思是“在其中”,真诚,诚实,温习,应考策略,考向探究,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9三十而立 _ 10四十而不惑 _ 11不逾矩 _ 12人不堪其忧 _ 13博学而笃志 _ 14切问而近思 _ 15曲肱而枕之 _ 16逝者如斯夫 _,.,.,.,.,.

8、,.,.,.,.,胳膊,迷惑,疑惑,逾:越过 矩:规矩,规范,能忍受,忠实,坚守,切问:恳切地提问 近思:多考虑当前的事,逝:流逝 斯:这,指河水,站立,这里是指独立做事情,.,.,.,应考策略,考向探究,二、特别归纳,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1一词多义,当、做,表转折,表顺承,表并列,它的,他人,立志,志向,志向,了解,懂得、知道,替,应考策略,考向探究,考向探究,2古今异义。,应考策略,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1)有朋自远方来 古义:_ 今义:朋友 (2)可以为师矣 古义:_ 今义:许可,表示允许 (3)饭疏食 古义:_ 今义:疏通、疏散 (4)饭疏食饮水 古义:_ 今义:最简单的氢氧化

9、合物,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志同道合的人,可以凭借,粗劣的,冷水,.,.,.,.,.,考向探究,(5)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_ 今义:泛指平常人,指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6)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_ 今义:数词,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 (7)传不习乎 古义:_ 今义:学习,应考策略,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多次,复习,.,.,.,.,考向探究,3通假字。,应考策略,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_”通“_”;解释:_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_”通“_”;解释:_,放在整数和零数之间,愉快,悦,说,又,有,4词类活用。,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

10、,按时,每天,旧的知识、新的体会,传授的知识,吃饭,以为乐趣,应考策略,考向探究,考向探究,三、文章理解与探究,应考策略,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1“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么做的好处。,这是一种严于律己、勇于剖析自己的精神,只有这样,人才能净化自己的思想,才能在做人与求学方面得到提高。,考向探究,2“学而时习之”“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看起来是三件独立的事,孔子却将其相提并论,依次谈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应考策略,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这三件事是三种为学体验。“学而时习之”是将所学加以运用,体验实践的乐趣。“有朋自远方来”就可以将所学所感与之

11、交流、论辩,体验分享的乐趣。“人不知而不愠”即有人喝彩可喜,无人喝彩也无妨,即在不被认可中保持豁达、平和的心态,自得其乐,体验孤独的乐趣。,考向探究,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指什么人?由此可见孔子的这种“乐”是怎样的一种乐?,应考策略,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朋”指有学习乐趣,并且志同道合的人。这样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所以不亦乐乎。,考向探究,4在孔子看来,“学”与“思”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请用自己的话来回答。,应考策略,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孔子认为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首先,通过学习才会懂得去思考,通过思考又会发现其中的道理,进而促进学习的欲望,

12、增长我们的见识,使我们的思考更加深入,从而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问题的同时又会发现更高一级的知识,又能增长新的知识,所以,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考向探究,5曾子不善言辞,但终有所成,著有大学,后人认为他是孔子思想的正统传承者。从他一日三省的做法中,你悟出的成才之道是什么?,应考策略,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曾子之所以能成才,应归功于一日三省这种严于律己的生活态度。虽然成才的因素有多种,但自身实力是最核心的因素,只有时刻自省和及时改过才能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这样才能实力过人,才能成才。,考向探究,6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应考策略,专题六

13、 课内文言文阅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好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意思相近即可),考向探究,7本文让你学会了怎样的“成长之道”?请选择其中一则,结合生活,谈谈它给你的启示。,应考策略,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略。(言之成理即可),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第2篇 曹刿论战,应考策略,考向探究,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应考策略,考向探究,一、重点实词梳理,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1又何间焉_ 2虽不能察_ 3衣食所安_ 4弗敢加也_ 5神弗福也_ 6小信未孚_ 7公将鼓之_ 8望其旗靡_,.,.,.,.,.,.,.,.,击鼓进军,明察,养,虚报,赐福,保佑,为人所信服,倒下,参与,应考策略,考向探究,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9彼竭我盈_ 10齐师败绩_ 11公将驰之_ 12既克_ 13惧有伏焉_ 14一鼓作气_ 15遂逐齐师_,.,.,.,.,.,.,追赶,追击,大败,驱车(追赶),已经,埋伏,振作,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应考策略,考向探究,二、特别归纳,专题六 课内文言文阅读,1一词多义,原因,请求,请允许,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