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3.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05249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4.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3.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3.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3.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3.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3.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3.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3.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3-,-4-,1,2,3,4,1.(2016课标全国)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演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 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 B. C. D.,5,答案,

2、解析,-5-,1,2,3,4,2.(2016课标全国)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 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 B. C. D.,5,答案,解析,-6-,1,2,3,4,3.(2016江苏)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

3、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文化具有( ) A.鲜明的民族性 B.相对的稳定性 C.时代的先进性 D.强大的包容性,5,答案,解析,-7-,1,2,3,4,4.(2015江苏)相声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近些年来的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今年期间,有代表提议在高等院校设立曲艺学科专业以推广文化传统教育。这是因为( ) A.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B.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特定功能 C.传统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 D.传统文化发展要满足人们的需求,5,答案,解析,-8-,1,2,3,4,5,5.(2016课标全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

4、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

5、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9-,1,2,3,4,5,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答案:立足于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其当代价值;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其世界影响力。(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本题属

6、于启示类题目,结合材料可从立足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加强传统文化研究,充分挖掘其当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增强国际影响力等方面进行分析。,-10-,考点一,考点二,传统文化的特点、影响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是什么传统文化的形式、特点 (1)形式。,-11-,考点一,考点二,-12-,考点一,考点二,-13-,考点一,考点二,2.为什么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14-,考点一,考点二,3.怎么办如何继承传统文化 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15-,考点一,考点二,疑点微拨 1.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试判断 ) 点拨传统文化

7、有性质之分,具有双重作用,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全盘继承。 2.承袭传统习俗有利于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素养。(试判断 ) 点拨传统习俗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也有双重作用,落后的习俗则不利于人们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 3.落后文化往往以传统习俗的形式出现,故传统习俗就是落后文化。(试判断 ) 点拨落后文化通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但落后文化并非仅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我国传统习俗中既有前人积累的精华,也存在糟粕性的内容,所以通过传统习俗表现出来的文化也并非都是优秀文化。,-16-,考点一,考点二,4.承袭农村传统文化,提高农民道德修养。(试判断 ) 点拨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辩

8、证地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而不是全面承袭。详见下表:,-17-,考点一,考点二,典型示例 (2014浙江)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 ) 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A. B. C. D.,答题规范:选B。保护好古村落的原因在于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同时古村落作为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故入选。观点

9、错误,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并没有成为多数人的选择,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故排除。,-18-,考点一,考点二,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1.是什么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19-,考点一,考点二,(2)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决定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自身因素: a.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

10、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b.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教育因素(实际上也属于自身因素),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也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20-,考点一,考点二,2.为什么要发挥教育在传承文化中的作用的原因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21-,考点一,考点二,3.怎么办如何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如何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 (1)怎样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1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反对错误倾向:既不能搞“历史虚无主义”,全盘否定,也不能持“守旧主义”,全盘继承。,-22-,考点一,考点二,(2)如何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23-,考点一,考点二,-24-,考点一,考点二,疑点微拨 1.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继承是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先继承后发展。(试判断 ) 点拨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

12、必然要求,故不应该说先继承后发展及先发展后继承。 2.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试判断 ) 点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是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大众传媒、教育是影响文化继承的因素,也是影响文化交流传播的因素。(试判断 ) 点拨无论文化继承(时间)还是文化交流(空间)都需要借助科技、大众传媒、教育等。,-25-,考点一,考点二,4.文化继承与文化传播 如何理解文化的传承?文化的传播与继承有何不同?(试说明 ) 点拨文化传承是文化传播、文化继承的简称。文化的传播侧重于空间角度,文化的继承侧重于时间角度。详见下表:,-26-,考点一,考点二,典型示例 (20

13、13北京)为了保护和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京西太平鼓”,北京有些中小学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这表明( ) A.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改变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C.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D.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答题规范:选B。为了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把它们纳入学校教育,强调的是教育的作用,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B项符合题意;教育功能没有发生改变,A项表述错误;社会实践才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C项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27-,考点一,考点二,广深视角 考试中如果涉及文化的继承,别忘了文化的发展,如果涉及文化的发展,也别忘了文化的继承,两者

14、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全面把握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28-,考点一,考点二,-29-,考点一,考点二,2.微拜年(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微拜年就是利用自己的微博向朋友们拜年,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微博成了人们的新宠,许多网友更是利用微博互相拜年,互致问候,微博的方便快捷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拜年方式。,-30-,考点一,考点二,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

15、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时至今日随着微信等的出现我们的生活中便出现了微信拜年这种新文化新生活方式。用微信、微博等方式送祝福,不仅可以发文字、图片,甚至还可以唱一首歌,讲一段笑话这样的祝福方式更容易让接收者感到亲切。,-31-,考点一,考点二,3.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关于对传统文化的挖掘阐发,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发展,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推动

1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完善,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当代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方向路径,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32-,考点一,考点二,4.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 第一,中华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成果。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人类共同遵循的普遍性生存智慧,“老子、孔子、墨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其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 第二,中华传统文化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当代人类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难题,比如,贫富差距持续扩大,社会诚信不断消减,人与自然的关系日趋紧张,等等。要解决这些难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33-,考点一,考点二,第三,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