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9课“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学习与探究之一课件 北师大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04851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7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9课“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学习与探究之一课件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9课“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学习与探究之一课件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9课“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学习与探究之一课件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9课“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学习与探究之一课件 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9课“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学习与探究之一课件 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9课“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学习与探究之一课件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9课“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学习与探究之一课件 北师大版(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学习与探究 之一,姓氏的起源,姓字的古体字为 ,意思是人所生也,因而为姓。在古代姓与生通用。 许慎定姓之篆体为 ,释义为“姓,人所生也。因生以为姓,从女生” 。,姓氏的起源,之一:与图腾崇拜有关 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如竹、骆、龙、茶、菊等姓。,姓的来源,姓氏的起源,之二:与女性有关 大多古姓多从女字旁,如姜、姚、姒、姬、婢、妊、妃、好、嬴等。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经历过母系氏族公社。,姓的来源,姓氏的起源,氏的来源,氏,古体字写作 ,中间一横象征地,弯曲延伸于地下的笔划象征根须,出于 地

2、头的笔划则如抽生的嫩叶。可见,氏字的本意是指木本,即植物的根。,氏的来源,姓氏的起源,一、以封地名和国名为氏,如齐、鲁、宋、 韩、赵、蔡、卫等。 二、以居住地为氏,如西门、东郭、南郭 邱等姓。 三、以先辈的名或字为氏; 四、以次第排行为氏,如伯、仲、叔、季 等。,姓氏的起源,氏的来源,五、以官职、爵位为氏,如司徒、司 马、皇、公、侯等。 六、以技艺为氏,如屠、卜、巫、陶、 甄、优等。 还有以谥为氏、因赐姓、避讳改姓等。,姓氏的演变,民族融合 是姓氏变化的重要原因 或是少数民族改姓,如:北魏鲜卑族的拓拔氏,改汉姓元。 或是中原帝王向异族首领赐姓,如:唐太宗赐李姓,大宋皇帝赐赵姓,朱元璋赐翦姓等。

3、,姓氏的演变,为避难而改姓的 元朝太尉纳哈出的后代因怕株连,去掉“纳哈”以“出”为姓。 将姓氏简化为汉字单姓的 阿鹿恒改为鹿、萨孤氏改为“萨” 那拉氏改为“那”等。,姓氏的作用,只有正确地认识姓氏的社会作用: 才有助于我们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增长; 才有助于肃清封建宗法思想、封建姓氏观的影响; 才有助于克服社会生活中的血统论、门弟观念、特权思想和家长作风,从而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姓氏看民族融合,秦朝的大一统包涵了华夏、东夷、荆蛮、百越、三苗五个族系,出现了真正的民族大融合。 到汉代,大都弃本姓而改汉姓,如刘、卜、乔、康、竹、支等姓,均源自少数民族。这些异族人的姓、名在

4、形式与内涵上与汉族姓名已无根本区别,表明此时即被同化。,从姓氏看民族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民族文化大融合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孝文帝下令鲜卑人改姓,并首先将自己的姓改为元,如达奚氏改为奚氏,贺类氏改为贺氏,独孤氏改为刘氏,并纷纷将复姓改为汉族的单姓。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异族外邦争相来朝。 如李白之父来自西域,本鲜卑人; 安禄山之父为胡人,母亲为突厥人; 史思明也是胡人, 他们的姓名已同汉人无异。,从姓氏看民族融合,从姓氏看民族融合,元朝是蒙古族当权,汉人为改变卑下的地位纷纷改叫蒙古名。 明代姓名的历史又得以改头换面,大赐外族人以汉姓,如薛斌、李贤、胡大海、丁得兴等都是少数民族人。 清

5、末,洋人用枪舰大炮轰开了中国得大门。传统的汉民族文化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在与外来文化的激烈冲突中阵痛、裂变,发生了崭新的变化。,复姓知多少,常见的复姓有:欧阳、诸葛、司马、夏侯、司徒、尉迟、公孙、呼延、拓拔、钟离、西门、南宫、端木、上官、达式、东方等。 罕见的复姓有:羊舌、第五、漆雕、司空、宇文、鬼方等。,复姓知多少,复姓的来历,以地名为姓;如欧阳、贺兰、百里、澹台等 以官爵为姓;如司寇、夏侯、司空、宗政等 以方位为姓;如东方、北宫、南门、西门等 以血缘关系为姓;如公、侯、伯、子、男五等,以次第为姓,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 以社会影响为姓,如闻人等; 以少数民族的特殊称呼为姓;如赫连、单于

6、、呼延、拓拔、宇文、慕容等。,复姓的来历,从百家姓看姓氏的贵贱,百家姓的民间传说 天有情,地有跟,黄河长出百家姓。 百家姓,大家庭,赵钱孙李到如今。 知书达理人生行,要想成就先做人。 国有魂,民有心,自古中华第一经。,雍王家国,万古隆昌。 江山席巩,诸夏平康。 文席孔孟,武乜孙庞。 伏农黄后,陶姚禹汤。 周公封鲁,管仲相桓。 通鸟公冶。明经公羊。,别出心裁的百家姓,中国姓氏知多少,姓氏多达11969个,其中: 单姓 5313 个 双字姓 4311 个 三字姓 1615 个 四字姓 571 个 六字姓 22 个 七字姓 7 个 八字姓 3 个 九字姓 1 个,姓是一个源头众多、族派纷繁的姓氏。具

7、体地说,有出自周朝姬姓之王,有出自虞舜妫姓之王,有出自商朝子姓之王,还有少数民族中的王姓及赐姓、冒姓王氏。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多数是以爵为氏的。,一批姓高的人:高元、高奔戎、高渠弭 。高元是历史上最早的一位高姓人。 吕氏春秋勿躬篇说:“高元作室。”高元是远古时期人,是现在所知的历史上第一个以“高”为氏的人。,高元以后,西周时有高奔戎,春秋初年有高渠弭。他们都是最早的一批姓“高”的人。,姓是当今中国头号大姓,也是世界第一大姓。据统计,全国汉族姓氏中以李姓最多,约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即世界上姓李的超过8700万人。 那么,李姓源于何时何地何人,是怎样形成的呢? 说来很有意思。李姓本来是以官职为氏

8、的。臬陶是传说中的东夷部落首领,活动地点在今天山东曲阜市一带。尧为炎黄夷联盟首领时,臬陶担任理官一职,掌管刑法,他的后代就因袭他的官职命族为理氏。后人理征在商朝为官,敢于直谏,得罪了商纣王,受罚而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利贞逃往伊侯之墟(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隐藏在那 ,靠采食木子(李树果实)得以活命。于是从利贞起,改理氏为李氏,以此纪念使理姓保全下来的李子。大名鼎鼎的老子,据称就是李利贞的第11世孙。到了唐朝,李为“国姓”。唐朝初年,跟随李渊、李世民打天下的诸将全部被赐李姓,大大扩充了李姓人丁。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称皇三百余年,李姓最为显贵,李姓人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张王李赵遍地刘

9、” 人们在谈论中国姓氏的时候,往往爱用这句话来概括说明,把张姓列为诸姓之首。据研究结果,张姓人口略少于李姓和王姓,是当今中国第三大姓。张姓的起源,可以推溯到远古传说时代。黄帝为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妻子嫘祖,是传说中养蚕治丝方法的创造者,被后人祀为“蚕神”。他们生子名挚,因修太 之法,故曰少 ,是继太之后而起的东夷部族首领。,少:第五子名挥,官为弓正(监管制造弓箭的官)。他夜观弧星,看见弧矢九星在天狼星东南,形状彷佛天之巨弓,矢镞正对天狼,于是受到启发,创制了弓箭,被赐姓“张”。 “张”字本义为弓上弦,引申为开弓、长弓,与官名“弓正”及古星名“弧”均密切相关。 张氏还有一支是以祖辈名字为姓

10、氏的。春秋时晋国有解张,字张侯,其后以祖父字为姓,从此晋国世代有张姓。公元前403年,赵、韩、魏三家瓜分了晋国后,张姓人口也随之分散于三个诸侯国。,杨氏出自姬姓,来源有二:其一,周宣王的儿子尚父封于杨(今湖北、襄阳一带),号杨侯。后来,杨地并归晋国。尚父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杨”作为姓氏。,杨,其二,周成王的弟弟唐叔,姬姓,名虞。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后,把唐地封给他,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唐叔的儿子燮继位以后,因唐地南有晋水,就改称晋侯。这样,唐叔就成了周代晋国的始祖。唐叔的后裔有封在杨地的。杨地(在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春秋时灭于晋国,成为晋国大夫羊舌 的封地。羊舌 之子伯石,字食我,以封邑为氏

11、,姓杨。被封于杨地者的后代就用封地名“杨”作为姓氏。 另外,还有杨氏系少数民族的姓或改姓。 杨氏移居台湾,始于明代,全是福建、广东人,清代以来人数不断增加,不少人陆续到海外谋生。,“韩”,古时又作“涵”,说文解字解释为井垣之意,就是水井周围的栏圈。韩的姓氏来源,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黄帝传承 二 、以国为姓 三、 韩武子之后 四 、曲沃桓叔之后 五 、亡国后国人以韩为姓 六 、出大汗氏改姓为韩,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支。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春秋时期,南方的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楚成王责备黄国不向随国进贡,黄国国君错误地分析形势,既不理会楚

12、国的责问,又不进行任何防备,结果于当年夏天被楚国灭掉。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姓氏,就是黄氏。在历史上多次民族大融合中,黄氏有一些人融入壮、瑶、侗、水、布依等少数民族。黄姓为当今中国第八大姓,在南方人中所占比例较同。另外,黄姓在台湾人中更为常见,与郑姓共同享有“黄郑排满街”之美誉。,赵,宋代编写的百家姓将赵姓列为全国首姓,是因为赵姓是宋朝的“国姓”,实际上以人口和望族排列并非如此。据专家考证,赵姓是当今中国的第七大姓。 赵氏出自蠃姓,与秦国蠃姓同祖。赵氏的祖先是伯益,具体始祖是造父。伯益是夏朝东夷族首领,蠃姓各支的嫡系祖先。,由于秦汉以来,尤其是唐宋以后,赵氏遍布江南、岭南各地,加之南宋赵氏

13、政权统治淮河、秦岭以南的半壁河山长达150多年,所以,目前赵姓在南方人中所占比例较高。 赵氏不仅是汉族大姓,而且在长期多次的民族大融合中还有不少人融入北方的匈奴族和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中。,刘姓,以邑为氏,据专家考证,世界上刘姓人口在6000万以上,称得上是“遍地流(刘)”。,刘,帝尧陶唐氏(伊祁氏、伊 氏)之后,受封于刘(今河北省唐县),后裔因以为氏。 西周时,周成王封王季之子于刘邑(今河南省偃师县西南),子孙以邑为氏。此为姬姓之刘。 西汉初年,匈奴部族强盛,汉高祖刘邦采取和亲政策,以皇室宗女嫁给匈奴单于冒顿为妻,冒顿姓挛 。按匈奴习俗,贵者皆从母姓,所以挛 氏子孙皆姓刘。 “五胡乱华”时,汉

14、国建立者刘渊就是匈奴贵族。刘汉王朝曾赐项氏、娄氏为刘氏,孙姓也是一个源远流长、历史久远、支脉纷繁的大姓。在宋人编写的百家姓中名列第三,是当今中国第12大姓。孙姓的起源主要是:出自上古八大姓之一的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代。卫康叔是周文王的第八子,他的八世孙姬和因为攻灭西戎有功,被周平王赐为公爵,史称卫武公。卫武公有一个儿子名叫惠孙,其孙子祖父惠孙的字作为姓氏,因此他的后代就以孙为姓。,还有一种说法是源于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的后裔。孙叔敖,字孙叔,他这一支的庶子孙以祖字为姓,称为孙叔氏,后来去掉叔字改为孙姓。 孙氏在国内分布很广泛,海外不少国家也都有孙姓华人。,陈氏的远祖可以追溯到舜。 商朝未

15、年,舜的第33代孙遏父(又称阏父)投附了周国,担任陶正一职,他制陶的技艺极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欢心。周武王灭商建周后,追封先贤遗民时,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于陈(今河南开封以东,安徽亳县以北),国号陈,荣为侯爵,奉守着帝舜的宗祀,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所以又被称为胡公满。他的子孙有的以国为氏,就是陈氏。,陈,陈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据记载,北魏孝文帝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于496年将代北鲜卑族三字姓侯莫陈氏改为单姓陈氏。 再就是颍川陈后裔陈忠之子陈邕,唐中宗时进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至漳州南厢山。其子陈夷行,唐文宗时任宰相。此后子孙兴

16、旺,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陈氏,尊陈邕为“南院”始祖。,狄:姓氏起源 狄姓的起源有四: 一是以族命名的姓氏。源于周代。周代的时候狄族活动于齐、鲁 、晋、卫之间。后世的子孙于是以族名为自己的姓氏,称为狄氏。 二是以国为氏的姓氏。出自参卢氏,为炎帝的后裔。他们的始祖 叫做孝伯,又叫做考伯。发源于山东省境内。孝伯是炎帝姜氏的后裔 ,因为在参卢居住,所以又叫做参卢氏。周成王封他于狄成(今天的 山东省高青县南),他在那里建立了狄国。这个国家灭亡以后,国人便以国为氏,姓狄。 三是出自高车氏据北史记载,中国的西北部有回鹘族,其中 有一支叫高车氏的,后来分化出来改叫狄姓。 四是唐昭宗赐姓。根据五代史的记载,唐昭宗的时候,曾经捕 获契丹族的首领杨隐,后来他归降了唐王朝,王朝于是赐他姓名为狄 怀忠,他的后裔于是因袭姓狄。历史名人之一狄仁杰:字怀英,唐朝时期太原人。高宗的时候为大理丞。名人之二 狄青:字汉臣。宋朝汾州西河人。擅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