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烟台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86803766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烟台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6年烟台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6年烟台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16年烟台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16年烟台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烟台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烟台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冰雪融化B水果榨汁C分离液态空气D 葡萄酿酒【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水果榨汁的过程中只是从水果中分离出果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分离液态空气,只是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的不同,将液态氮和液态氧分开,没有新

2、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葡萄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 环境保护是2016年热点话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无磷洗衣粉预防水体富营养化B淘汰黄标车减少汽车尾气污染C深埋废旧电池减少重金属污染D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减轻环境污染【考点】富营养化污染与含磷洗衣粉的禁用;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A、根据含磷洗衣粉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分析;B、根据黄标车尾气

3、造成污染分析;C、根据深埋废旧电池造成地下水、土壤的污染分析;D、根据农药的使用造成水体的污染分析【解答】解:A、使用无磷洗衣粉预防水体富营养化,故说法正确;B、淘汰黄标车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故说法正确;C、深埋废旧电池,造成地下水、土壤的污染,故C说法错误;D、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减轻环境污染,故D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难度不大,属于社热点题,本题考查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3.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合理的是()A量取9.5mL液体B 测定溶液的pHC 闻气体气味D 点燃酒精灯【考点】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

4、;溶液的酸碱度测定【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量筒量液时要注意量程的选择,应选择略大于量取液体体积的量程,选取的量程太大,因刻度不精确而使量取的液体体积不准确;B、根据测定溶液pH的方法进行分析;C、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D、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而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解答】解:A、量取9.0mL液体应选用与之相近的10毫升的量筒,故实验操作错误;B、测定溶液的pH时,应在玻璃片上放一条pH试纸,然后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从而得出溶液的pH,故实验操作正确;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

5、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实验操作错误;D、应该用火柴或者燃着的木条去引燃酒精灯,故实验操作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4.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 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能灭火 二者分子构成不同 C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 水分子不断运动 D 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大量氢离子AABBCCDD【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

6、分析和解决问题;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微观和宏观相互转化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错误B、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C、自然界中水

7、的天然循环,是因为水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解释正确D、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稀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大量氢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5. 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河水经过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B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少C通过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将食用油溶解于水形成溶液D试剂瓶中的溶液在使用时不慎洒出一部分,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少【考点】水的净化;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乳化现象与乳

8、化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分析】A、根据水中含有可溶性物质解答;B、根据温度不变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进行解答;C、根据洗洁精的乳化作用解答;D、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解答【解答】解:A、河水经过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后得到的水是混合物,因为水中含有可溶性物质,不是纯净物,故错误;B、温度不变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所以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小,故正确;C、油、水、洗洁精混合在一起发生乳化作用,形成乳浊液,不是溶液;故错误;D、试剂瓶中的溶液在使用时不慎洒出一部分,溶液具有均一性,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9、,故错误答案:B【点评】本题考查属于基础知识,只要同学们对课本知识能够掌握好,就可做好此题6. 2016年4月15日是我国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爆炸B酒精能破坏蛋白质结构,可用于杀菌消毒C厨房天然气泄露,可打开抽油烟机排气D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考点】防范爆炸的措施;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专题】化学与能源【分析】A、根据煤矿的矿井可能含有可燃性气体进行解答;B、根据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进行解答;C、根据天然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进行解答;D、根据久未开启的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可能

10、过高,且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进行解答【解答】解:A、煤矿的矿井可能含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爆炸,故A正确;B、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酒精能用于杀菌消毒,故B正确;C、天然气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所以厨房天然气泄露,不可打开抽油烟机排气,应该关闭阀门,并且开窗通风,故C错误;D、久未开启的地窖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可能过高,且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故D正确故选:C【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7. 2015年我国启动马

11、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中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磷、铁、钙等,被誉为“营养之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维生素C可以预防坏血病B可用碘水检验马铃薯中的淀粉C钙元素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D蛋白质、淀粉、维生素C都属于有机物【考点】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专题】化学知识生活化;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钙的生理功能和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12、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缺乏维生素C可患坏血病,维生素C可以预防坏血病,故选项说法正确B、淀粉遇碘变蓝色,可用碘水检验马铃薯中的淀粉,故选项说法正确C、钙主要存在于骨胳和牙齿中,使骨和牙齿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钙元素可预防幼儿和青少年患佝偻病、老年人骨质疏松,故选项说法错误D、蛋白质、淀粉、维生素C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有机物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 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粒子共能表示四种元素B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c、eC图中

13、b粒子的化学符号为Mg2+D图中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分析判断B、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C、根据b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镁离子解答;D、根据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解答【解答】解: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a和e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4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B、c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4、18,为原子;e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b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镁离子;化学符号为Mg2+,故选项说法正确D、图中d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9. 2015年10月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而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在加热条件下易分解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青蒿素是由C15H22O5分子构成C青蒿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D提取青蒿素宜在低温下进行【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分析】A、根据青蒿素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青蒿素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青蒿素在加热条件下易分解,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青蒿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B、青蒿素是由青蒿素分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C、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