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十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86801565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凉十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平凉十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平凉十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平凉十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平凉十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凉十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凉十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凉市第十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中期质量检测试卷七年级 语文命题人: 丁琳 审核人:杨小明1、 积累与应用(36分)1.下列加横线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感慨(ki) 窠巢(k) 憔悴(zi) 拆散(chi)B一霎时(sh) 脸颊(ji) 匿笑(n) 菡萏(dn)C搓捻(nin) 讽刺(fng) 难堪(kn) 确凿(zu)D优雅(y) 酝酿(yn) 黄晕(yn) 应和(h)2.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朗润 小心翼翼 各得其所 混为一谈 B瘫痪 尴尬 烂慢 蛛丝马迹C点缀 搏学笃志 众目睽睽 人迹罕至 D 荫蔽 岐斜 祷告 恍然大悟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2、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A 众多市民纷纷呼朋引伴,上山赏雪。B 春华秋实,没有那海藻的春风,又那里会有这满野秋色和大好收成呢?C 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D 他得罪了我,当我说要告诉老师时,他变得暴怒无常,开始向我求情。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平凉市加大了整治力度。B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C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D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3分)A散步通过祖孙三代一家人在田野散步这个生活侧面,生动的展示了这一家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B秋天的怀念秋天萧条景象衬托“我”遭遇不幸后的绝望心情,反映“我”的人生一直是“秋天”。C金色花通过写一个儿童把自己想象成一朵金色花,并由此引发联想,表现了家庭之爱、母子之爱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和圣洁。D济南的冬天围绕“温情”这一特点,主要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城、山、水、天,呈现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 6. “腹有诗书气自华”,考考你会默背多少诗文。(11分)(每空一分)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 ,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

4、故园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子罕十二则中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次北固山下富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哲理的句子是:“ ,。”观沧海中诗人以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的雄伟壮阔,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 , 。7.名著知识(6分)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此语段选自当代作家 (作家)的 (作品)。表达了他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他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 (2)荷叶.母亲是冰心的赞美母爱的散文诗

5、。冰心,原名 ,现代作家,儿童文学家,她的表现“童真、母爱、自然”为主题的诗集是 和 。 (3)再塑生命的人歌颂了一位慈爱而伟大的老师( )。(老师的名字)8.仿写(要求句式相同,字数一样,内容新颖独特,有创意)(4分) 例句:青春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大地;青春是美丽的鲜花,装扮着绚丽的人生。宽容是 , ; 宽容是 , 二、综合性学习(4分)9.某班举行了“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论语、孟子均列入古时“四书”,“四书”中另两书是、。(2)诸子百家的思想源远流长,影响至今。从下列诸子的名言中你悟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任选一句谈谈你的

6、感悟。(2分)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子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答: 三、阅读理解(40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5-8题。(14分)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不亦说

7、乎(2)人不知而不愠(3)吾日三省吾身(4)不逾矩11翻译下列句子(4分)(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2“吾日三省吾身”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的修养。(4分)13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2分) (二)课内现代文阅读(11分)A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B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C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D“吹面不寒杨柳风”,

8、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14为上面文字按原文顺序重新排序:_。(1分)15注音(2分):巢( ) 清脆( )16这段文字从感觉方面把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按下面要求,从文中摘抄相应的词语填在横线处(每空至少写两个词语)。(4分)触觉方面:_。 嗅觉方面:_。听觉方面:_。 视觉方面:_。17春风特有的芳香是指_。(2分)18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得超过10个字)。(2分)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15分)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到家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篼蹲在门口抽叶子烟。楼上的张婆以为是盲流,喝斥他走开。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搓着双手,目光游移

9、,嗫嚅着说:“下次,我一定要穿周正一点。”家里不宽敞,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一间屋里。父亲进屋不久,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的“啪”声,开门一看,见儿子正大吵大闹:“你脏,你脏,不准你亲我,滚出去!”我对儿子动了武,妻子对我怒目而视。父亲垂着手,呆呆地站在一旁。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次日早晨,妻用不友善的腔调对父亲交待:“茶几上有好烟,有烟缸,别抽叶子烟,别乱抖烟灰。别动音响,别动煤气灶,别动冰箱,别动电视”父亲谦恭地说:“叫我动,我也动不来的。”中午我俩回来,看见满地的水,父亲正蹲在地上,拿着帕子,手忙脚乱地擦地板。妻子一甩手进了卧室,“砰”地一下关了门。父亲便立即又像做错了事一般,

10、不知所措起来。下午下了一场小雨,下班回来不见父亲。父亲回来时,湿漉漉的头发搭在皱纹堆砌的额头,松树皮一样的手提着一个塑料袋。他鞋也没有脱就进了屋,妻子“哼”了一声,又进了卧室。父亲说:“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你们缺啥,就琢磨着买了这些。”父亲说:“蜂蜜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脑的人,核桃粉补脑,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这5000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都攒3年了。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我明天就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看看你妈的坟,你爷的坟。没空回来,爸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纪律严呢!”说完了父

11、亲笑了一笑,摸出叶子烟,正要点,可能想起了妻的交待,又揣了回去。父亲执意要走,怎么留也不行。我决定叫辆出租车送他回去。一生都没坐过小车的父亲不知怎么打开车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一脸尴尬。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侍候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父亲伸出头来,一脸的幸福,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地笑着看我,我刹时百感交集。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场,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从没有为父亲弯腰开过车门。父亲是农民,我是干部,父亲是庄稼人,我是城里人,父亲这辈子已无法超越我们的高度,但我们有今天全仰仗父亲的奠基。父亲为我们弯了一

12、辈子腰,吃了一辈子苦,操了一辈子心,人到老年依然念念不忘为子孙分担忧愁。但我们呢?给了他那么多不敬,仅仅为他开一次车门,就叫他心满意足,泪流满面。那一弯腰,对父亲来说,是一种孝道和良知,对我来说,是向他及天下所有像他一样的父亲的乞谅和深情致敬!19.第段中“张婆以为是盲流,喝斥他走开”表明父亲(2分)20.第段中为什么“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3分)答:21.第段“妻”的“交待”运用了句式简短的排比句,表现了“妻”当时什么样的心理状态?(2分)答:22.第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在内容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3分)答:23.将“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中的“贴身”两个字删去,与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3分)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