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4 外国诗两首课件2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800834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4 外国诗两首课件2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4 外国诗两首课件2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4 外国诗两首课件2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4 外国诗两首课件2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4 外国诗两首课件2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4 外国诗两首课件2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4 外国诗两首课件2 新人教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蝈蝈与蛐蛐,(英)济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学习诗人的写景技巧。 2.分析写景诗的意境,比较两首诗在写作手法上的异同。 3.学会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预习与交流 请给下列生字注音。,蝈蝈( ) 蛐蛐( ) 昏晕( ) 树篱( ) 消逝( ) 栖( )息 凝( )成 草茸茸( ),gu,q,yn,l,sh,q,nng,rng,作者简介,约翰济慈(1795182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生活贫困,自幼喜爱文学。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崭露头角。他的著名诗篇有夜莺颂秋颂等,他的诗想象丰富,绚丽多彩,对世人具有极大的影

2、响。,(一)整体感知 1、全诗描写了哪两种昆虫的鸣唱,勾勒了哪两幅小景?,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蝈蝈和蛐蛐,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两幅小景。,2.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蝈蝈和蛐蛐充满活力,它们的鸣声周而复始,永不停息,象征着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鼓舞人们乐观地对待生活。,3、尾声:“从蛐蛐的歌中仿佛听到了蝈蝈的鸣叫”。理解盛夏的蝈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这是诗人的联想,用冬天的蛐蛐的歌儿呼应盛夏的蝈蝈的乐音。(点明中心:从来不会死亡,从来没有停息的大地的诗歌。),(二)文本探究 1.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么理解的?

3、,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它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表达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赞美之情。,2.蝈蝈与蛐蛐哪些句子点明了 主旨?,“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3、诗中是怎样体现这一主旨的?,从内容上来说,夏天,鸟儿不叫了,就出现了蝈蝈的乐音,冬天,夜晚寂寞了,就出现了蛐蛐的歌儿,春秋两季本来就是百鸟千虫欢唱的季节,由此体现了诗歌的主旨。从语言上来,蝈蝈蛐蛐蝈蝈,浑然一体,回环往复,主题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诗人这样写,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板书设计,蝈蝈与蛐蛐 济慈 盛夏蝈蝈的乐音 大地的诗

4、歌 充满生机 严冬蛐蛐的歌儿 热爱、赞美,拓展延伸,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州西涧)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是啊,“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回顾你学过的古诗,有哪些诗句里传达了大地的美妙的乐声?,夜,俄叶赛宁,读准字词,喧( )响 夜莺( ) 欢嚷( ) 沉浸( ),xun,yng,rng,jn,叶赛宁(18951925)被誉为“天才的乡村歌手”、苏维埃诗歌奠基人之一,1916年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出版。同年应征入伍,一年后,时值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诗人写

5、了变容节乐土约旦河的鸽子等著名诗作,以抒情的方式,抒发个人对革命的感受。1919年参加意象派并成为中心人物,写出四旬祭一个流氓的自由。1921年诗人与到莫斯科访问的美国舞蹈家邓肯相识,热恋成婚,并出游西欧、美国。两人很快由热恋变为争吵,终于离异。1923年诗人回国。,1924年出版了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展示了诗人抑郁消沉的心灵。诗人创作高峰期,写出了组诗波斯抒情、长诗安娜斯涅金娜、诗集苏维埃俄罗斯等。1925年9月三度结婚(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然而,11月便因精神病住院治疗,完成自我审判式的长诗忧郁的人,12月26日写下绝笔诗,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夜这首诗描

6、绘了怎样夜晚?,1、夜这首诗描绘了怎样夜晚?,静谧:,美丽:,河水悄悄进入梦乡, 松林不再喧响, 夜莺停止歌唱, 秧鸡不再喧嚷。,潺潺的溪水在轻轻地歌唱,四下一片寂静,大自然沉浸在梦乡,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批上银装。,大河,小溪,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都在月光下熠熠生辉。,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批上银装。,反复 吟咏,2、赏析,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第一节:写夜的静谧 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 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 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1.诗人在描绘夜景时,采用了哪些不同的角度展开描写?,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动景和静景。,文本探究,

7、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绘了怎样的夜景,提示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营造怎样的氛围? 3:运用了哪些修辞?,2.诗人是怎样写“夜”的?(可以从选材、用词等方面考虑),诗歌相当一部分的内容在于展示夜的静谧,可是从表面文字看,见不到一个“静”字,极为含蓄,意境深远。第一节中,平静的河水仿佛悄悄进入梦乡,松林不再欢响,夜莺停止歌唱,秧鸡也不再欢嚷,调动视觉和听觉器官发挥作用,不言静而静自现。到了第二节后,潺潺的流水在轻轻地歌唱,更是以动写静,以动衬静。,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绘了怎样的夜景,提示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营造怎样的氛围? 3:运用了哪些修辞?,3.夜这首优美的田园诗传达了诗人怎样

8、的心境?,作者着力表现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对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感受。,夜 叶赛宁 (夜的静谧) 河水 松林 夜莺 秧鸡 (静态) (夜的美丽) 溪水 月色 大河 青草 (动态) (安适、宁静的心境),板书设计,这两首诗都描绘了静谧、美丽的月色。叶赛宁的夜全篇描写眼前的实景,从中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郭沫若的静夜在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象的世界,引出诗人对神话传说的遐想。,静夜郭沫若,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泣珠?,1.比较阅读:同是写夜的诗歌,这首诗和郭沫若的静夜给人的阅读感受有什么异同?,拓展延伸,2收集关于“夜”的诗句。 示例: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 春晓)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赵师秀约客)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月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